王留成
(江蘇漣水縣人民醫院 江蘇 漣水 2234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復發率[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對膀胱癌患者進行治療。但是,膀胱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其病情較易復發[2]。尋找一種可有效預防膀胱癌復發的療法是進行臨床研究的熱點。近年來,我院為接受經尿道腫瘤電切術的膀胱癌患者應用吉西他濱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52例患者均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經尿道腫瘤電切術的膀胱癌患者。這些患者均在術前經膀胱鏡提取其病變組織進行活檢及病理學檢查被確診患有膀胱尿路上皮癌[3]。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8例、高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15例、低級別尿路上皮癌患者3 7 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6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兩組患者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在術后24h內開始對其進行膀胱灌注化療。為對照組患者在術后采用膀胱灌注鹽酸吡柔比星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將30mg的此藥溶于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采用導尿法將此藥液注入患者的膀胱內,使其分別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仰臥位及俯臥位各持續7.5min,共讓其在膀胱內保留藥液30min。為治療組患者在術后定期采用膀胱灌注吉西他濱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將1000mg的吉西他濱(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20093404)溶于50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采用導尿法將此藥液注入患者的膀胱內,使其分別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仰臥位及俯臥位各持續15min,共保留藥液60min。為兩組患者每周進行一次治療,共治療8次,此后每個月為其治療1次,總共再進行10次的治療。在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定期對其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及膀胱鏡檢查,觀察其發生不良反應及病情復發的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的分析 對兩組患者進行2年隨訪的結果顯示,在治療組中有2例患者(占7.69%)的病情復發,在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占11.54%)的病情復發。兩組患者在術后2年其病情的復發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分析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血尿、膀胱刺激癥(尿頻、尿急及尿痛)及過敏反應。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1.54%,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3.08%。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分析[n(%)]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4]。臨床實踐證實,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對其施行膀胱灌注化療在預防其病情復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5]。在對膀胱癌患者進行膀胱灌注化療時,可經導管將化療藥物直接灌注到其膀胱中,使潛伏在病變粘膜中的癌細胞及處于不同分裂期的癌細胞發生凋亡,消除術后殘存在其體內的腫瘤細胞,以免癌細胞浸潤周圍正常的組織或發生局部淋巴轉移,進而可有效地預防其病情復發。吉西他濱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及免疫調節劑,具有抗腫瘤譜廣、毒性反應小等優點,是目前臨床上對膀胱癌患者進行膀胱灌注化療的首選藥物,能有效降低膀胱癌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延緩其病情的進展。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術后2年其病情的復發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為行經尿道腫瘤電切術的膀胱癌患者應用吉西他濱進行膀胱灌注化療的安全性較高,可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曉天,殷波,宋永勝. TUR-BT術后吉西他濱膀胱灌注聯合白介素-2預防非浸潤性膀胱癌復發的臨床觀察[J]. 現代腫瘤醫學,2015,23(03):371-374.
[2]張鑫,安瑞華,于凈松,于時良,甘秀國. 吡柔比星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的療效觀察[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8):5496-5499.
[3]王琳,孫啟慧,趙先英. 吉西他濱膀胱灌注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床研究[J]. 河北醫藥,2016,7(12):1883-1886.
[4]周清,姚善華,韓海彬,李彥峰. 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的研究進展[J]. 重慶醫學,2011,40(24):2465-2467.
[5]馮樹強,范海濤,任明,張明. 吉西他濱膀胱內灌注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的臨床研究(附198例報告)[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29(11):9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