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政 石 鑫 林 斌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膽囊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肝膽疾病。據統計,我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已達到10%以上[1]。過去,臨床上主要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該病。但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其術后易發生排便異常等多種并發癥。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50例膽囊結石患者分別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并觀察這些患者術后的排便功能,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0例膽囊結石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血象正常,肝腎功能正常。2)術前一個月內沒有使用過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3)經多種臨床檢查被確認患有膽囊結石。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伴有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膽總管結石。2)伴有嚴重的肺、心、肝功能障礙及凝血機制障礙。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每組各25例患者。腹腔鏡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平均年齡為(46.21±8.26)歲。開腹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其平均年齡為(47.05±8.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腹腔鏡組患者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麻醉。協助患者取頭高腳低仰臥位。使用三孔法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將其腹腔內的壓力維持在9~12 mmHg。使用腹腔鏡全面探查腹腔內的情況。分離膽囊周圍粘連的組織,暴露膽囊三角,找到膽囊壺腹部。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充分顯露并結扎膽囊管及膽囊動脈。順行切除膽囊。清理腹腔,留置引流管。為開腹組患者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右上腹肋緣下方做一個長度為12 cm左右的斜切口。分離膽囊,結扎膽總管及膽囊動脈,切除膽囊。取出膽囊。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排出滲液,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腹瀉及便秘的發生情況。腹瀉的診斷標準為:患者無腹痛的癥狀,排水樣便或稀便,上述癥狀在術后一年內存在12周以上(可不連續存在)。術后一年內,患者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即可判定其發生便秘:1)有1/4的時間需經人工輔助排便。2)有1/4的時間排便比較費力。3)有1/4的時間存在排便不盡感。4)有1/4的時間排硬便、塊狀便。5)有1/4的時間存在肛門、直腸阻塞感。6)每周排便的次數不足3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的排便異常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排便的情況 經過手術后,開腹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了腹瀉,有3例患者發生了便秘,其排便異常率為20%;腹腔鏡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了腹瀉,無患者發生便秘,其排便異常率為4%。腹腔鏡組患者的排便異常率明顯低于開腹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 經過手術后,腹腔鏡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至排便的時間(±s,h)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至排便的時間(±s,h)
術畢至排便的時間腹腔鏡組2515.23±5.5628.45±5.8943.78±7.67開腹組2521.23±5.8939.12±7.6755.34±9.08分組例數術畢至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
過去,人們對膽囊功能的認識不足,認為膽囊的作用僅僅是儲存、濃縮及排泄膽汁,將膽囊切除后,不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漸發現切除膽囊后,患者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及腹脹等癥狀[2]。膽囊切除術主要包括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患者在術后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多種不良的結局[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雖然是一種微創手術,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但是由于術中需要夾閉患者的膽囊管、牽拉其膽囊,破壞其大網膜、肝、胃腸道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因此,患者在術后也容易發生胃腸道功能紊亂[4]。
進行膽囊切除術后,患者出現功能性腹瀉的幾率很高,這主要是因為:1)患者的膽囊被切除后,大量的膽鹽會進入其結腸,對結腸造成刺激,引發腹瀉。同時,結腸內的膽鹽會在厭氧菌的作用下羥基化,形成雙羥膽酸。而雙羥膽酸會抑制結腸吸收水分的功能,加快腸蠕動的速度,使患者腹瀉的程度更加嚴重。此外,糞便帶走過多的膽鹽也可能導致腹瀉的發生。2)患者的膽囊被切除后,其膽汁會陸續地進入十二指腸,導致其進食后腸內無足夠的膽汁,影響其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從而發生腹瀉。3)膽囊是促膽囊收縮素(CCK)的靶器官。患者的膽囊被切除后,其血液中促膽囊收縮素的水平會明顯上升,影響其神經功能、肌肉功能及胃腸道分泌激素的功能,導致其發生胃腸道功能障礙。進行膽囊切除術后,患者出現便秘的原因主要是:手術可導致患者發生胃粘連,降低其胃腸蠕動的速度,加上膽囊缺失會導致其內分泌功能失調,減弱其胃腸的動力,進而使其糞便的性狀發生了改變。雖然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均會發生排便功能異常,但與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其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速度快。
綜上所述,與使用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能夠減小對患者排便功能的影響。
[1]趙文生,顧超,劉景田,等.肝硬化合并膽囊結石患者腹腔鏡手術和腹正中切口膽囊切除術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180-4181.
[2]郝芳,秦鳴放,李寧,等.腹腔鏡胃底折疊術聯合膽囊切除術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膽囊結石、膽囊息肉27例[J].山東醫藥,2013,53(18):38-40.
[3]馬玉霞,郭天康,韓琳,等.膽囊結石行腹腔鏡手術患者住院期間護理工作負荷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53-56.
[4]張嵐,劉雄,張華明,等.腹腔鏡手術治療血吸蟲病肝纖維化門靜脈高壓合并膽囊結石[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2):230-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