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廣東
(阜寧縣人民醫院 江蘇 阜寧 224400)
淚囊炎是眼科臨床上的多發病與常見病,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及新生兒。淚囊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溢淚、溢膿。患者淚囊中的膿性分泌物和致病菌若反流到結膜上,會使其眼部的炎癥反應出現急性發作的表現[1]。新生兒鼻淚管下端的胚胎殘膜若沒有完全退化,此處極易出現阻塞,使淚液和細菌潴留在患兒的淚囊內,從而使此處發生感染。目前,臨床上多用淚道探通術對此病患兒進行治療。研究發現,為此病患者在使用淚道探通術進行治療的同時,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進行沖洗治療的效果不錯。為了進一步驗證此療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淚囊炎患者(共134只患眼)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些患兒隨機分為妥布霉素滴眼液組和生理鹽水組,每組各有50例患兒、67只患眼。在生理鹽水組中,有男性患兒32例,共45只患眼,有女性患兒18例,共22只患眼。他們的月齡在3~5個月之間,其平均的月齡為(3.3±1.2)個月。他們的平均病程為(2.3±1.2)個月。在妥布霉素滴眼液組中,有男性患兒35例,共50只患眼,有女性患兒15例,共17只患眼。他們的月齡在3~6個月之間,其平均月齡為(3.5±1.0)個月。他們的平均病程為(2.2±1.9)個月。這些患兒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新生兒淚囊炎的診斷標準。這些患兒的患眼均存在膿性分泌物,且均伴有溢淚的癥狀。本次研究排除對所用藥物過敏及存在肝、腎、心功能障礙的患兒。本次研究均得到患兒家長的同意。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妥布霉素滴眼液組患兒的治療方法 為本組患兒使用淚道探通術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沖洗療法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前,首先沖洗患兒患眼的淚道,然后對其患眼進行表面麻醉,按照5 g/L的劑量將鹽酸丙美卡因滴入患兒的患眼。5分鐘后,為患兒取平臥位,對其進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對患兒的身體及頭部進行固定,用淚點擴張器對其患眼的淚點進行擴張,使其淚小點顯露出來。用裝有注射器的7號空心淚道探針以垂直的方向插入到患兒的淚小點中,探針插入的深度約為1.5 mm。然后,將探針沿著患兒患眼淚小管的水平方向緩慢地推進,直至探針的針頭碰到患兒的骨壁。將針頭向后退少許,水平旋轉探針,使其與患兒鼻梁的方向平行,將針頭向下、向后推,一直推進患兒的鼻淚管內,為患者推注妥布霉素滴眼液,對其淚道進行反復的沖洗,一直沖洗到此處無膿性分泌物溢出。將探針的針頭繼續向下推進,當阻力變大時,稍用力向下插,有落空感后停止進針,并注入妥布霉素滴眼液。如果患兒沒有出現吞咽的表現,說明探通治療失敗。7天后,對患兒再次進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如果患兒出現吞咽的表現,表示探通治療成功,隨后為其注入妥布霉素滴眼液。4天后,為患兒再次注入妥布霉素滴眼液,以對其淚道進行沖洗[2]。
1.2.2 生理鹽水組患兒的治療方法 對生理鹽水組患兒進行淚道探通術和生理鹽水沖洗療法進行治療。進行淚道探通術的方法與妥布霉素滴眼液組患兒相同。手術成功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患兒的淚道。
1.3 療效評定標準 進行治療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1)治愈:經治療,患兒的患眼未出現任何不適的癥狀,其淚道恢復通暢,其溢膿、溢淚的癥狀消失。(2)有效:經治療,患兒的淚道較通暢,其溢淚的癥狀較輕微,其溢膿的癥狀消失。(3)無效:治療4~5次后,患兒的淚道仍不通暢,其溢淚的癥狀無改善,對其淚囊進行擠壓,仍有膿性分泌物溢出。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的人數+治療有效的人數)/總人數×100%。同時,觀察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進行治療后,妥布霉素滴眼液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生理鹽水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在進行治療期間,在生理鹽水組中,有4例患兒出現感染的不良反應,有3例患兒出現淚囊腫脹的不良反應,該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在妥布霉素滴眼液組中,有1例患兒出現感染的不良反應,有1例患兒出現淚囊腫脹的不良反應,該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妥布霉素滴眼液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生理鹽水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淚囊炎患兒的淚道不通暢,常會出現溢淚的癥狀。另外,膿性分泌物在此病患兒患眼的淚囊中滯留,從而導致其患眼極易發生感染。因此,在對此病患兒進行治療前,應對其進行相應的抗菌治療,以防其患眼發生感染[3]。淚道阻塞是導致新生兒罹患淚囊炎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常用淚道探通術對此病患兒進行治療。在對此病患兒進行淚道探通術后,其淚道的纖維組織易出現增生,其淚道的粘膜易出現水腫。因此,需要為此病患兒使用抗菌藥進行沖洗治療,以緩解其上述癥狀,確保其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淚道探通術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沖洗療法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1]劉萍,易佳勝. 采用改良淚道探通術治療不同月齡新生兒淚囊炎的療效觀察[J].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4,4(05):475-476.
[2]薛麗麗,劉莉. 淚道探通術聯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沖洗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療效觀察[J]. 實用防盲技術,2014,9(03):118-119.
[3]安朝碧. 淚道探通術中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療效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4):122-123.
[4]劉中,馬藍,黃宇,陳健華. 妥布霉素貝復舒凝膠混合劑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療效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06):83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