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蔣林偉 張偉浩 盛科杰
(解放軍第102醫院 ICU 江蘇 常州 213003)
重癥肺炎是ICU患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重癥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占人類疾病總致死率的第6位。重癥肺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呼吸衰竭。重癥肺炎患者的病情嚴重時可累及其循環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極易繼發腸源性感染,加重其病情。王小文的研究表明,降低重癥肺炎患者腸源性感染的發生率,是提高其搶救成功率的關鍵[1]。劉中輝等人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作用于人體腸道的多個方面,有利于在重癥肺炎患者的腸道重新建立正常的共生菌群,減少潛在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對其腸道的侵襲,從而可有效地減輕其炎癥反應,降低其腸源性感染的發生率[2]。為了進一步探討用益生菌制劑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我院對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ICU進行治療的25例重癥肺炎患者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生菌制劑進行輔助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ICU進行治療的50例重癥肺炎患者。這5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07年ATS(美國胸科學會)和IDSA(美國感染病學會)共同發布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治療指南》[3]和《成人HAP、VAP、HCAP 處理指南》[4]中規定的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②患者的年齡均≥18歲。③患者預期入住ICU的時間均≥48h。④患者對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均可耐受。⑤患者均未接受過完全腸外營養支持治療。⑥女性患者均不在妊娠期。⑦患者均未合并有慢性腎衰、胰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短腸綜合征、腫瘤等疾病。按照治療方法的區別將這5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益生菌制劑組,每組各有25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詳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的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即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原發病進行抗感染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并按照2006年危重病人營養支持指導意見中進行營養支持的方法對其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為益生菌制劑組患者加用益生菌制劑進行輔助治療,即讓患者每次口服2粒美常安(益生菌制劑),每天服3次。美常安由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
1.4 3觀察指標 ①在患者入住ICU的當天和入住的7天后,分別對其進行1次APACHEⅡ的評分、WBC檢測、CRP檢測。②觀察并記錄患者在入住ICU的7天內,其CRBSI的發生率、VAP的發生率及腹瀉的發生率。③采用Kaplan-Meier法對患者在28天內的死亡率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用Kaplan-Meier對兩組患者進行生存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CRP的水平和WBC計數的比較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水平和WBC計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益生菌制劑組患者的CRP水平和WBC計數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RP的水平和WBC計數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的比較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與其進行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治療后,兩組患者之間的APACHEⅡ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的比較
2.3 兩組患者腹瀉發生率的比較 經治療,在常規組的2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現腹瀉的癥狀,其腹瀉的發生率為28%。在益生菌制劑組的2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腹瀉的癥狀,其腹瀉的發生率為8%。益生菌制劑組患者腹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的CRBSI發生率和VAP發生率的比較經治療,兩組患者的CRBSI發生率和VAP發生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CRBSI發生率和VAP發生率的比較
2.5 兩組患者在28天內死亡率的比較 采用Kaplan-Meier法對兩組患者在28天內的死亡率進行統計的結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在28天內死亡率的比較
腸道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細菌儲藏器官,也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使用抗生素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殺死其體內的致病微生物,也會將其自身的益生菌殺死,從而導致其出現腸道菌群紊亂的現象。Perdigón G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劑不僅可調節患者機體的初始免疫功能,還可調節其機體的獲得性免疫功能[5]。國外相關的研究均證實,益生菌制劑不僅可協助樹突狀細胞產生殺死致病微生物的物質,還可阻止致病微生物在腸道內的定植,從而提高機體的獲得性免疫功能[6-8]。相關的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制劑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明顯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致病微生物在其咽喉部定植的數量,降低其院內感染的發生率[9,10]。另外,用益生菌制劑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輔助治療,還可明顯降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11,12]。DORONSI等人的研究表明,通過不間斷補充外來益生菌,可重新建立重癥肺炎患者腸道的微生態系統,防止其發生因菌群紊亂所致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13]。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益生菌制劑是由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美常安膠囊,在每粒美常安膠囊中均含有屎腸球菌 4.5×108個和枯草芽孢桿菌5.0×107個。用美常安膠囊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促進其體內雙歧桿菌的生長,維持其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改善其胃腸道功能,降低其腸源性感染的發生率[14]。
綜上所述,用益生菌制劑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其臨床癥狀,減輕其炎癥反應,增強其胃腸道的功能。
[1]王小文.危重癥患者腸源性感染及腸管復蘇.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0,5(2):1-4.
[2]劉中輝,彭俊生.益生菌臨床應用新進展.腸外與腸內營養,2007,14(5):313-316.
[3]Mandell LA, Wunderink RG, Anzueto A,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Clin Infect Dis 2007; 44:Suppl. 2, S27–S72
[4]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 388–416.
[5]Perdigón G, Maldonado Galdeano C, Valdez JC, Medici M.Intera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ith the gut immune system. Eur J Clin Nutr. 2002 Dec;56 Suppl 4:S21-6.
[6]Madsen K: Probiotic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J Clin Ga stroenterol 2006;40:232-234.
[7]Jijon H1, Backer J, Diaz H, et al. DNA from probiotic ba cteria modulates murine and human epithelial and immu ne func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1358-1373.
[8]Corr SC, Li Y, Riedel CU, et al. Bacteriocin production as a mechanism for the antiinfective activity of Lactobac illus salivarius UCC118.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104:7617-7621.
[9]Isakow W, Morrow LE, Kollef MH. Probiotic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Chest. 2007 Jul;132(1):286-94.
[10]Watkinson PJ, Barber VS, Dark P, Young JD. The use of pr e- pro- and synbiotic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pat ients: systematic review. Clin Nutr. 2007 Apr;26(2):182-92. Epub 2006 Sep 29.
[11]Petrof EO, Dhaliwal R, Manzanares W, et al. Probiot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 evidence. Crit Care Med. 2012 Dec;40(12):3290-3。
[12]Siempos II1, Ntaidou TK, Falagas ME.Impact of the admin istration of probiotic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 ntrolled trials.Crit Care Med. 2010 Mar;38(3):954-62.
[13]DORONSI,HIBBERDPL,GORBACHSL.Probiotics for preventi 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J Clin Gastroen terol,2008,42(Suppl2):S58–63.17
[14]王惠吉,梁曉梅,于中麟等.枯草桿菌屎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治療急慢性腹瀉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新藥雜志,2004,13: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