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榮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 陜西 西安 710001)
胃癌患者在圍手術期常常會出現營養不良、低體重、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其術后的恢復,并可增加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卜君等人的研究表明,對圍手術期的胃癌患者進行個體化營養護理,可明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身體的恢復[1]。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0例胃癌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個體化營養護理,其中接受個體化營養護理的5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確診并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胃癌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①患者的病情經病理學診斷后,均被確診為胃癌。②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③患者的人口學資料、病理資料和臨床護理資料均完整無缺。④患者的年齡在40歲~70歲之間。⑤患者同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胸水和腹水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③拒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同時,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為:①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營養護理。②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腸外營養支持護理,并逐步過渡到對其進行腸內營養支持護理,直至其恢復正常的飲食。③護士需詳細地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患者在圍手術期需要注意的飲食事項。在此基礎上,對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患者進行個體化營養護理,具體的方法為:①在患者入院的48小時內,護士需及時了解其既往飲食營養的情況,并對其營養狀況進行評估。②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營養知識手冊。營養知識手冊的內容包括:患者在圍手術期的飲食方案、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及食譜示例等。③從患者入院之日起至其進行手術的前1天,按照其日常的營養需要,指導其每日攝入必須的能量,必要時可遵醫囑對其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④術后,按照患者的BMI及為其評估的理想BW指標,對其進行個體化營養支持。⑤由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士共同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營養知識宣教,進一步明確患者術后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⑥每天對患者攝入營養的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的結果及時為其調整營養支持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畢至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在進行手術前、術后的第1天、術后的第3天和術后的第7天分別測量患者的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其中,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2,3]。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經過治護,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患者術畢至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2.2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各項營養指標的比較 進行手術前,兩組患者的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的第7天,兩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恢復至其進行治療前的水平;兩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患者的BW值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BMI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營養指標的比較
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是對人體營養狀態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這些指標可在總體上反映出人體的營養狀況[4]。胃癌患者的消化道癥狀、疾病對其機體營養的消耗、術中的失血量、手術對其造成創傷的程度和術后的飲食方案均可導致其機體出現負氮平衡。體重減輕是患者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的主要表現形式[5]。因此,BW值是評價胃癌患者術后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BMI是評估人體蛋白質熱量平衡、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但作為動態觀察指標,BMI受人體體表面積的影響,難以準確地反映出人體近期內的營養狀況。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也是判斷胃癌患者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這兩種指標不僅可有效地反映出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況,還能夠反映出其疾病嚴重的程度,并可預測其手術風險。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患者術畢至首次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在術后的第7天,兩組患者Alb(白蛋白)的水平和TP(總蛋白)的水平均恢復至其進行治療前的水平;兩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個體化營養護理組患者的BW(體重)值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兩組患者的BMI(體重指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實施個體化營養護理,可明顯縮短其術后恢復的時間,改善其術后體重減輕的情況,促進其康復。但是,從總體上看,胃癌患者術后的營養狀況并不樂觀,故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時,需同時對其多項指標進行監測,以便能夠及時地為其調整營養支持方案,從而使其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實施個體化營養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縮短其術后恢復的時間,改善其機體的營養狀況。
[1]卜君,黃雄,李念,等.術前營養支持對于減少存在營養不良的胃癌患者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8):1246-1248.
[2]胡建華,萬向農,毛文義,等.肝癌與胃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3):338-339.
[3]侯惠如,閆雅鳳,甕長水,等.老年人握力與身高、體質量及蛋白含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14):60-61.
[4]楊萍.臨床營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2):2020-2022.
[5]崔景利,梁寒,鄧靖宇,等.胃癌患者術前體重減輕對預后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4,52(6):4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