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芃
【摘要】晏幾道和秦觀同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兩人的詞作都有柔婉感傷的風格。但二人的生活經歷、志向抱負、師承對象皆有不同,這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各自的創作,使他們在語言風格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秦觀平淡文雅,晏幾道則絢爛通俗。
【關鍵詞】晏幾道;秦觀;語言;異同;成因
一、風格之同:尚婉與傷感
首先,晏幾道和秦觀作詞皆“尚婉”。這與早期詞的功用和兩人對花間詞派的繼承不無關系。詞最初是配合音樂填出,供歌妓舞女在宴席上演唱助興的。一方面,詞的語言要符合音樂節奏,一方面要適合歌女演唱,因此形成了“婉約”的特點,而后世許多人更是以“婉約”為詞的“正宗”。而《花間集>中更有大量描寫男女情事,相思怨別的作品,風格艷麗柔靡。劉熙載《藝概》稱“秦少游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評價晏幾道:“其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逼《花間》,高處或過之?!笨梢婈處椎涝~和秦觀詞都有對花間派進行學習和繼承。
其次,晏幾道和秦觀詞都有明顯的感傷情調,喜用“愁”“淚”“斷腸”之類的詞來表達內心的凄傷。如秦觀之“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晏幾道之“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本梢娎p綿感傷之意。這與兩人敏銳善感的個性和命途多舛的人生經歷緊密聯系。晏幾道作為晏殊暮子,曾經過了一段舒適的貴公子生活,但晏殊死后隨即家道中落,生活落魄,這種巨大的生活落差又極易激發出他敏感自卑的心理,讓他拒絕依附于父親曾經的門客,而不得不接受這樣巨大的落差,反映在詞作中就是晏幾道經常用“夢”來緬懷過去的繁華生活,而用“夢”的醒或破來描述現今的生活,于今昔的明確對比中形成了感傷情緒。而秦觀則是仕途不順,屢次被貶,在官場的沉浮中,形成了秦觀對自身命運的憂郁感慨,多次寫下“流不盡,許多愁”“飛紅萬點愁如海”這樣的詞句??梢哉f,兩人同樣坎坷不順的生活經歷對他們感傷憂郁的風格造成了巨大影響。
二、風格之異,平淡文雅與絢爛通俗
雖然兩人的語言有明顯相似之處,但將兩人詞作仔細對比,在風格上,秦觀更趨于“平淡”,而晏幾道則更加“絢爛”。
在《浣溪沙>(漠漠輕寒)一詞中,不僅作者傳達的感受幽微,所選用的語匯也帶有“輕”“微”的特色,如“漠漠”“輕寒”“淡煙”“小銀鉤”等;即使是《八六子》寫紅粉佳人,秦觀的描寫也是“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傳達的是一種淡雅的美,而晏幾道筆下的佳人,無論是《鷓鴣天》里的“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還是《臨江仙》里“霞觴薰冷艷,云髻裊纖枝”都有細膩的刻畫,與秦觀相比,色彩更加鮮艷濃麗,描寫更加細致,并且常常出現具體對象,如“記得小蘋初見,心字兩重羅衣”“賺得小鴻眉黛,也低顰”等。
從體裁形式上看,詞這種文體始于隋唐盛于兩宋,從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基本以篇幅短小的小令形式出現。直到柳永將大量慢詞長調引入詞的創作,詞中的長調才開始豐富起來,并為大多數文人所接受。晏幾道較柳永的時代稍晚,卻并沒有受到柳永慢詞長調的影響,而是致力于早期小令的寫作。
從中可以看出,晏幾道學花間南唐詞人,并在小令中融入民歌風味,都是有意為之,以達到“補樂府之亡”和“自娛”的效果。而小令篇幅有限,要求語言簡練精巧,無法展開大篇幅的鋪敘;秦觀在體裁上則是小令和長調兼善。一方面他的小令有許多名篇佳作,如《鵲橋仙》(纖云弄巧)、《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樓)。另一方面,秦觀學柳永,也填了很多慢詞長調,如《望海潮》《八六子》《滿庭芳》等。長調的出現意味著篇幅的增加,相應的要求詞作中出現一定的鋪敘成分,秦觀詞中用十三個字寫一人從橋下過也就是典型的鋪敘體現。
此外,當時蘇軾大力提倡“以詩為詞”,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一直與蘇東坡保持著良好關系。在詞的創作上,即使秦觀沒有追隨蘇軾走上豪放派的路子,也很難說絲毫沒有受到他的影響。其一,蘇軾主張擴大詞的內容境界,在詞中書寫自己的理想懷抱,而秦觀詞亦有“感慨身世”“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的特點,可以說與蘇東坡的主張十分契合。也正是因為“詩化”的影響,秦觀詞的語言進一步脫離口語而帶有文人色彩也就在所難免了。其二,關于文藝創作,蘇軾提出著名的“傳神論”,主張創作不必“舉體相似”而要抓住最能表現人或物內在精神的特點加以描繪,而秦觀的詞中,無論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還是“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都很好地表現了內心最幽微的感受,或是女子內在的氣質神韻,而沒有拘泥于具體的情感表達或外貌描寫。這種看似平淡卻意蘊豐富的語言也恰好達到了“傳神”的效果。
從生活經歷來和志向抱負看,晏幾道作為宰相晏殊的暮子,不管是因為厭惡官場還是內心自卑,他并不想真正踏入仕途,只是經歷了由富貴到落魄的轉變,生活范圍相對狹小,經歷也比較簡單。在這樣簡單的經歷里,歌舞游樂便成了他貴公子時期的生活主體,他的《小山詞自序》也能證明這一點。也就是說,晏幾道的詞作,很多是以花間南唐詞派的綺艷風格記錄他對生活見聞感受,因而形成了通俗、絢爛而具體的語言風格。
相對而言,秦觀的志向抱負和生活經歷都比晏幾道復雜許多,據史書記載,秦觀“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入仕后有過短暫的得意時光,所以才會寫下“憶昔西池會,鴆鷺同飛蓋”這樣的詩句,然而不久之后就因為朝廷黨爭被貶他鄉,先后到過處州、郴州、雷州、橫州等地,“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本褪潜毁H處州后的作品??梢娫谇赜^的生活中,歌舞美女從來不是生活的主體,他的一生是追求仕途理想而不得,多次貶官,漂泊無定的一生。所以秦觀即使是寫歌妓舞女通常也不會關注女子的具體姓名或是具體容貌,而是在所謂的“艷情”中寄托理想,感懷身世。也正是因為這種理想的求而不得,才會引出他“日邊清夢斷”的感慨,與陶淵明無法尋覓的桃花源也有相似之處。
從上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晏幾道和秦觀在語言風格上有同有異,這種異同不僅僅受文學本身或是文學流派的影響,而是作者自身性格、經歷、志向、社會關系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