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的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效率研究

2016-01-11 04:40:45陳秋珠
高教探索 2015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

作者簡介:陳秋珠,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西安/710062)

*本文系溫州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安戈夫方法在研究生問題使用手機標準設定中的應用”(編號:YJGYB2011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為了解大學生的互聯網使用效率和社會性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系,采用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定量表,對隨機抽取的234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第一,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社會情感較為完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需要較大的提升;第二,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大學生對互聯網使用時長控制較好,但依然有部分大學生過度使用互聯網;第三,互聯網使用效率與大學生社會發(fā)展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網齡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關系密切,上網時長對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存在較全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從政府、高校、社會及大學生自身四個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大學生;互聯網;互聯網使用效率

一、引言

人類從自然人向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技能,遵循必要的社會規(guī)范的社會人的達成,是通過不斷參與社會生活,與他人互動來逐漸實現的。家庭、學校、社區(qū)、大眾傳媒和個體自身主觀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均會影響人類社會化的進程。作為現代大眾傳媒的代表,高速發(fā)展和普及的互聯網,以其跨地域性、時間性與多樣性和便捷性,正日益在人類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中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5 年 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68億,2015年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萬人,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48.8%。[1]互聯網已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主要用來進行網絡聊天、網絡尋呼、電子公告牌、電子郵件、網絡游戲、網上論壇以及購物等活動。[2]互聯網已經不是一種個體單獨內在固有的、抽象的實在,而是人與人之間,人際交往和互動中所產生的結果。[3]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對人類社會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影響個體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而且也給群體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帶來了巨大影響。有研究發(fā)現,互聯網有助于人們社會化[4],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孤獨感和抑郁感,提升人們主觀幸福感[5];也有研究者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互聯網不利于人們的社會化[6],會導致孤獨和抑郁感加強,引起人們社會疏離[7];還有研究認為,應該根據互聯網和使用者的人格特點,區(qū)別社會心理發(fā)展的不同變化[8]。毋庸置疑的是,研究者一致認可互聯網能夠對人類社會心理帶來影響,之所以結論出現分歧,根源在于他們的研究對象人格特征、互聯網使用效率(網齡、周上網時長)方面的差異所導致。已有研究中,研究者對使用者人格方面的特征予以了關注,但是還鮮有研究者對互聯網使用效率與社會性發(fā)展展開深入探究。為了更好地探討互聯網使用效率(網齡和周上網時間)對個體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的影響,采用所處環(huán)境基本一致,可以自主支配使用互聯網的主力軍[9]——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初步探尋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效率和社會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系,為后繼深入研究進行鋪墊。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隨機選取的W大學的250名在校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50份,實際回收問卷250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234份,回收有效率為93.6%。其中受調查的男生63人,女171人,年齡為19到24歲。

(二)研究工具

1.互聯網使用效率項目

互聯網使用效率主要指個體的網齡和上網時長。該項目的設置主要參考歷年來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內容,設置網齡和周上網時長2道題目。

2.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定量表

該量表由劉建榕編制[10],共30道題目,包含認知量表、情感量表和行為量表三個分量表。認知分量表由10道題目構成,包括情境認知、人際認知、自信和自我認同四個因子;情感分量表由11道題目構成,包括社會責任感、親社會情感、移情和自尊四個因子;行為分量表由9道題目構成,包括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技能和自我控制三個因子。本量表采用5級評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有點符合”,4表示“比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采用平均分代表各分量表和總量表的測試結果,得分均值越高,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越好。各分量表平均分在1-2分表明該項目發(fā)展較嚴重遲滯,2-3分表明發(fā)展遲滯,3-4分表明發(fā)展中等,4-5分表明發(fā)展良好。總量表均分3-6分表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發(fā)展較嚴重遲滯,6-9分表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發(fā)展遲滯,9-12分表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發(fā)展中等,12-15分表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發(fā)展良好。本次研究中,總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在0.80以上。

·教師與學生·基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的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效率研究

(三)研究進程及數據處理

1.研究進程

采取個體施測,要求調查被試一次性完成上述兩份研究工具的內容填寫,當場收回。每名被調查者完成調查的時間大約為15至20分鐘。首先,主試在被調查者填寫問卷前,要求其認真閱讀調查知情同意書,如果其同意參加本次調查,要求其簽名予以確認。其次,在填寫問卷前,主試告知被調查者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強調調查研究的匿名性以及測查結果僅作科研之用,打消被調查者的顧慮,鼓勵他們按照指導語對問卷進行認真作答,不要遺漏。最后,當被調查者完成問卷填寫后,調查者回收問卷并檢查是否有遺漏,確認無誤后,給被調查者發(fā)放小禮物予以獎勵。整個調查持續(xù)一周左右。

2.數據處理

將調查問卷所得結果進行量化賦值,用SPSS20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和處理。統計處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F檢驗、相關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狀況

對234名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定量表結果進行描述統計發(fā)現,總量表均分為10.432±1.549,三個分量表均分由大到小依次為:情感分量表(3.543±0.574)、認知分量表(3.480±0.665)、行為分量表(3.409±0.430)。情感分量表中各二級因子均分由大到小依次為:社會責任感(3.806±0.818)、移情(3.582±0.753)、親社會情感(3.456±0.789)、自尊(3.370±0.498);認知分量表中各二級因子均分由大到小依次為:自我認同(3.690±0.833)、人際認知(3.582±0.714)、自信(3.465±0.678)、情境認知(3.443±0.909); 行為分量表中各二級因子均分由大到小依次為:人際交往技能(3.551±0.614)、自我控制(3.361±0.738)、環(huán)境適應(3.253±0.515)。

將上述得分,按照前述均分大小進行類型劃分,得到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類型的分布情況,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第一,大學生社會心理發(fā)展水平在總體以及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絕大多數都屬于中等水平(均大于60%),社會心理發(fā)展遲滯所占的比例較少(均小于16%);第二,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遲滯方面,認知遲滯所占比例最高(15.4%),情感遲滯所占比例最低(10.3%);第三,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良好方面,情感良好所占比例最高(23.0%),行為良好所占比例最低(10.3%)。

(二)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效率情況

對234名大學生的互聯網使用效率情況進行描述統計,結果發(fā)現,首先,按照大學生網齡所占比例大小排序:8年以上網齡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大,為41%;4-5年和6-7年網齡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次之,均為21.8%;1-3年網齡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低為15.4%。其次,按照每周上網時長所占比例排序:每周上網時長達到11-20小時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大,為28.2%;每周上網31小時以上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次之,為25.6%;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下和21-30小時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低,均為23.1%。

(三)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與互聯網使用效率比較

1.不同網齡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差異比較

以網齡為自變量,以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量表總分和認知分量表、情感分量表以及行為分量表的得分為因變量,進行描述統計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首先,不同網齡大學生在社會認知分量表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2.783,p=0.047<0.05),4-5年網齡大學生社會認知最高(Mean=3.74),8年以上網齡大學生社會認知最低(Mean=3.25)。其次,不同網齡大學生在社會性發(fā)展總量表、情感分量表和行為分量表上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

以網齡為自變量,以各分量表的二級因子得分為自變量,進一步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不同網齡大學生僅在社會性發(fā)展認知分量表的自我認同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4.38,p=0.007<0.05),其余各二級因子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不同周上網時長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差異比較

以每周上網時長為自變量,以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量表總分和認知分量表、情感分量表以及行為分量表的得分為因變量,進行描述統計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首先,不僅不同周上網時長大學生在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量表得分、認知分量表得分和行為分量表得分三個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且均為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下大學生在上述三個方面得分最高,每周上網31小時以上大學生在此三個方面得分最低。其次,不同周上網時長大學生在情感分量表得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F=1.592,p=0.198>0.05)。

以每周上網時長為自變量,以各分量表的二級因子得分為因變量,進一步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不同周上網時長大學生在認知分量表的人際認知因子(F=3.206,p=0.028<0.05)、行為分量表的人際交往技能因子(F=3.554,p=0.018<0.05)和自我控制因子(F=2.803,p=0.046<0.05)得分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各二級因子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與互聯網使用效率相關情況

對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分和三個分量表的得分和互聯網使用時長、周上網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可知,大學生網齡與社會性發(fā)展總體水平、社會認知分量表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r=-0.264,P<0.05;r=-0.288,P<0.05);大學生周上網時長與社會性發(fā)展總體水平、社會認知三個分量表間均存在顯著性負性相關(r=-0.297,P<0.01;r=-0.297,P<0.01;r=-0.245,P<0.05;r=-0.282,P<0.05)。

進一步對各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三個分量表的各2級因子和互聯網使用時長、周上網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網齡與自信(r=-0.232,P<0.05)、自我認同(r=-0.337,P<0.01)、自尊(r=-0.230,P<0.05)和環(huán)境適應(r=-0.258,P<0.05)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每周上網時長與情境認知(r=-0.298,P<0.01)、自信(r=-0.266,P<0.05)、人際認知(r=-0.312,P<0.00)和人際交往技能(r=-0.347,P<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四、分析與討論

(一)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狀況分析

研究發(fā)現,第一,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總體處于中等水平(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量表均分為10.432,三個分量表均分及各分量表2級因子均分均介于3—4分間);第二,大學生社會情感發(fā)展狀況最好,社會認知次之,而社會行為則較弱(大學生社會情感分量表的均分最高,社會認知分量表次之,社會行為分量表最低);第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自我認同、人際交往技能表現較好(三個分量表2級因子中的社會責任感、自我認同、人際交往技能因子得分較高)。之所以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有:第一,大學生雖然從年齡來看屬于成人,但是,大學生剛從中學生群體過渡而來,平時大量時間處于相對封閉的校園,更多接受到的是文化和學科知識的學習,主要精力用來對付學科學習和考試,對社會接觸時間相對有限。步入高校,雖然他們有了相對寬松的學習和活動環(huán)境,但是繁重的課業(yè)以及學生活動,也使他們大多數時間處于校園內,對社會接觸也比較單一、片面,進而造成他們整體的社會認識還比較淺薄,他們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不高。雖然,絕大多數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都屬于中等水平(均大于60%),但仍然有接近11.5%左右的大學生社會心理發(fā)展遲滯。第二,大學生自身在社會情感、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之間發(fā)展還很不均衡。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遲滯方面,認知遲滯所占比例最高(15.4%),情感遲滯所占比例最低(10.3%)。這與巴爾特斯的畢生發(fā)展理論研究發(fā)現,“個體心理發(fā)展不僅是多方面、多層次,而且在不同方面,抑或是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發(fā)展中,均可能呈現不同的進程和速率”[11]的結果相吻合。隨著國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推進[12],各個地方和學校不僅開始完善心理健康教師的配備,而且還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切實提升和保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他們提升了社會情感。加之本調查中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他們在情感和個性方面比較張揚,敢于自我表現和講出自己內心想法,有助于他們社會情感的交流。他們在社會責任感(3.806±0.818)、移情(3.582±0.753)、親社會情感(3.456±0.789)得分要高于自尊(3.370±0.498)。第三,大學生在對自己行為表現和社會規(guī)范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有的大學生并非有意違反社會規(guī)范,而是他們并沒有接受過相關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講解。在家庭中,由于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處于家庭生活的中心,自我認同(3.690±0.833)得分最高,加之過去的生活規(guī)范簡化成了對他們需求的滿足。在學校,社會規(guī)范變成了對學校各種規(guī)章和規(guī)范的遵守或者不違反,學業(yè)成績卓越成為他們的第一要求。在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的前提下,一切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也可以被容忍和通融。這樣的容忍和暈輪效應導致部分存在社會心理發(fā)展遲滯的學生順利步入大學,為他們大學生涯中寢室規(guī)范的遵守、群體生活的和睦、同學以及師生間的人際交往困難埋下了較為嚴重的隱患。本次調查中行為良好比例最低(10.3%)、環(huán)境適應得分最低(3.253±0.515)均從側面證明了這點。

(二)大學生互聯網使用效率情況分析

調查中可以看到,網齡8年以上大學生所占比例最高(41%),3年以下網齡大學生所占比例最低(15.4%)。每周11-20小時上網時長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大(28.2%),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下和21-30小時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最低(均為23.1%)。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有:第一,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信息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很多學校從小學就已經開設計算機課程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大學生全部都具有一定的網齡,而且8年以上網齡的占據大多數。第二,大學生每周上網的時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大多數大學生將自身上網行為控制得較好(每周20小時以下),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學生較多(23.1%)或者較少(23.1%)使用互聯網。這與已有研究發(fā)現,64.8%的大學生經常或比較多地進行網絡交往[13]的結果基本一致。過少使用互聯網的大學生可能因為學習習慣,偏好采用傳統圖書館紙質或者專業(yè)文獻閱讀進行學習,也可能與他們對于信息的獲取和利用往往不是從主觀意識方面進行,而是從被動的需求角度進行有關。[14]傾向于過多依賴網絡的大學生,可能與他們偏好網上信息查詢便利、快捷有關,也可能與互聯網成癮有關。筆者通過和大學生進行交流,發(fā)現他們的網絡行為按效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商務交易、信息獲取、網絡娛樂和交流溝通。第三,通過對網絡使用時間和周使用時長關系結合分析,開始接觸的大學生因為對網絡充滿好奇、新穎性,所以對網絡使用時間多,而較長網齡的大學生能夠對網絡的利弊進行客觀區(qū)分,在將網絡視為生活必需品的同時,又清楚地意識到了其對自身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好地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這與研究發(fā)現,個體通過對社會網絡的適度調控,達到降低校級情感,增強積極情感體驗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5]

(三)互聯網使用效率與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差異分析

1.網齡與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差異分析

研究發(fā)現,網齡對大學生社會認知方面的自我認同感具有顯著的影響,對其它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的影響則不顯著。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有:首先,網齡的長短直接決定了個體互聯網的卷入程度[16],互聯網的卷入程度會對包括互聯網使用在內的一切個體行為都必不可免地產生制約和影響[17]。互聯網卷入程度不僅會影響自我認同水平高低,而且,自我認同也會直接指向互聯網的卷入。研究發(fā)現,網齡與社會性發(fā)展總體水平、社會認知分量表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r=-0.264,P<0.05;r=-0.288,P<0.05),自我認同水平越高的大學生,其互聯網卷入程度就會越低[18]。自我認同的建立,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無論對適應社會還是實現自身價值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自我認同建立的決定性因素是人際交往,自我認同是在人際交往的背景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大到社會文化背景,小到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也在個體自我認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青少年后期至中年期, 知覺到生命中剩余時間很充裕, 知識獲得目標雖然還被放在首位,但是,人們更愿意結識新朋友、擴大社會圈子, 努力為自己的未來生活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19]第三,自我認同雖然最終實現于個體的內化過程,但更重要的在于其不斷積累的動態(tài)過程。自我認同作為個體日常生活組織的依據和準則,只有通過個體與外界的交互作用,在互動中逐漸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在網絡時代,互聯網為大學生日常社會生活提供了便利,它的長期使用也勢必對大學生自我認同的形成和發(fā)展帶來影響。研究發(fā)現,網齡與自信(r=-0.232,P<0.05)、自我認同(r=-0.337,P<0.01)、自尊(r=-0.230,P<0.05)和環(huán)境適應(r=-0.258,P<0.05)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也驗證了上述結論。

2.每周上網時長與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差異分析

研究表明,每周上網時長對大學生個體社會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際認知、人際交往技能和自我控制上。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有:第一,每周的上網時長與互聯網成癮(簡稱網癮)之間有密切關系。大學生每周上網時間越長,形成網癮的可能性就越大。網癮代表網民的一種行為和精神狀態(tài),指由于長時間在網絡世界停留,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致最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難以自我擺脫,最終對其社會性發(fā)展帶來較嚴重影響。國外文獻中將此類現象稱作網絡依賴或病理性互聯網使用。[20]患有網癮的大學生不僅無法自己控制上網時間,而且,隨著每周上網時間過度延長,又進一步使其加劇了與現實生活的隔閡,造成自我封閉,甚至拒絕和現實人交往,進入隔絕的虛幻的自我世界,現成二者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進而對其現實的人際關系和學業(yè)事業(yè)造成嚴重損害。[21]每周上網時長與情境認知(r=-0.298,P<0.01)、自信(r=-0.266,P<0.05)、人際認知(r=-0.312,P<0.00)和人際交往技能(r=-0.347,P<0.01)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也從另一側面驗證了上述結論。第二,過長時間地使用互聯網會對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帶來不利的影響。青年人的交往更多的應該在現實群體中的社會交往,而不是通過網絡的虛擬交往。如果個體在社會交往中過度使用互聯網,可能會導致其沉醉于自己選擇的所謂虛擬完美的網絡世界之中,僅通過網絡交往尋求個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成就。長期滯留于網絡世界會導致個體產生網絡世界可以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能夠擁有一切,但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則是可有可無的錯覺,導致他們拒絕融入現實世界,拒絕與現實人交往,進而造成社會隔絕。顯而易見的情況是,隨著大學生周上網時長的增加,他們現實社會人際交往效率會減少,可能導致他們陷入對人機對話模式的迷戀,對著電腦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絕,離開鼠標鍵盤,寡言少語,難以與人有效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已有研究發(fā)現,網絡使用時間過度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表現出較差的現實人際關系。[22]而相比之下,適度使用互聯網者能夠更好地處理自己與同學、親友的關系。大學生周上網時長與社會性發(fā)展總體水平、社會認知三個分量表間均存在顯著性負性相關(r=-0.297,P<0.01;r=-0.297,P<0.01;r=-0.245,P<0.05;r=-0.282,P<0.05)也恰好印證了上述結論。第三,網絡使用的時長也可能與個體網絡使用數量和質量存在一定的關系。有的大學生長期單一應用網絡進行游戲,觀看網絡小說和影視劇等;而有的大學生則把承載海量信息的互聯網作為他們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因為對信息的選擇、搜索引擎的選用、查詢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差異,導致有的大學生雖然花費了較長的時間使用網絡,但是,他們網絡使用的效率較為低下;反之,有的大學生雖然較少使用網絡,但是,他們使用網絡的質量較高,進而使前者容易產生挫敗感,傷害他們的自信和自尊。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社會情感較為完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需要較大的提升。

第二,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大部分對互聯網使用時長控制較好,但依然有部分大學生過度使用互聯網。

第三,互聯網使用效率與大學生社會發(fā)展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網齡與大學生自我認同感關系密切,上網時長對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存在較全面的影響。

(二)建議

第一, 政府應該加大對互聯網信息的監(jiān)管和改造,凈化互聯網環(huán)境,既要對不良的網絡信息進行屏蔽,防止其對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帶來過多的負面影響,又要盡快加大互聯網正性資源信息的建設力度,為促進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供選擇的途徑。

第二,高校在關注大學生學習知識、豐富課余生活之外,通過社團活動、班級活動以及其他各類學生組織,增設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為大學生和社會接觸創(chuàng)造平臺,提升和完善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

第三,全社會在關注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同時,更要關注對他們互聯網信息的有效甄別技巧訓練,鼓勵他們更多地將互聯網用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課外技能的拓展方面,對于過度使用互聯網的大學生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行為干預和矯正。

第四,大學生要加強上網的自我管控意識,主動意識到互聯網使用效率與社會性發(fā)展水平之間產生的影響,將自己的上網時長和上網內容進行控制,拓展自身的興趣范圍,把用于虛擬網絡交流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地轉向與家人、朋友和社會的現實聯系。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2015-07-22.

[2]陳秋珠.賽博空間的人際交往——大學生網絡交往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7-8.

[3]紀海英.網絡溝通對青少年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09-115.

[4]郝芳,劉長江.互聯網使用的社會影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1-5.

[5]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49-251.

[6]趙洛維,李輝,殷華西.互聯網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22-25.

[7]蘇振芳.網絡文化研究:互聯網與青年社會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3-9.

[8]Kandell J J.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998(1): 11-17.

[9][13][16]雷靂,陳猛.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自我認同的生態(tài)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5(2):169-177.

[10]劉建榕.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探索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165-169.

[11]P.B .Baltes.On the Incomplete Architecture of Human Ontogeny.Selection, 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as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al Theo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4):366-380.

[12]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1999-06-13.

[14]李婭,韓長志.高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狀及其評價標準研究進展[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3(2):117-120.

[15]Carstensen, L.L., Fung, H.H., & Charles, S.T.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and the Regulation of Emo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J].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3(27): 103–119.

[17]張日昇,陳香.青少年的發(fā)展課題與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J].河北大學學報,2001(1):11-16.

[18]張國華,雷靂,鄒泓.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網絡成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37-39.

[19]敖玲敏,呂厚超,黃希庭.社會情緒選擇理論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11(2):217–223.

[20]Milani L, Osualdella D, Di Blasio P.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Adolescence[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9(6):681-684.

[21]李瑾.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危害分析[J].黑河學刊,2011(5):147-148.

[22]李文輝.大學生網民網絡應用行為及心理成因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1:109-114.

猜你喜歡
互聯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互聯網+”環(huán)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tài)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的實施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質對農節(jié)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粉嫩|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aaa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综合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3p| 在线免费观看AV|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亚洲一区网站|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青草精品视频| 久久网综合|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网在线| 综合天天色| 国产新AV天堂|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日本精品视频| 99一级毛片|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天堂|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97se亚洲综合在线|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69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在线八区|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免费网址|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欧美在线一级片|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99视频国产精品| 99精品福利视频|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久久伊人操| 欧美啪啪网| 播五月综合|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