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34-01
教育改革為基礎教育打開了一片自由發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都能開辟出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時期的班級管理,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班主任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沒有現成的班級管理模式讓我們盡情效仿,更沒有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專家學者站在我們身邊現場指導。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緊緊圍繞“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想方設法改革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為。在我看來,這種不斷的反思與改變正體現出班主任的成長。
一、用精細化的管理保障學生安全
當班主任的人大多都表現為謹小慎微,觀察力特別強,也許這正是由于長期繁雜的班級管理鍛煉出來的。當然,如果只是看到了而不及時處理,往往也會造成遺憾。上學期我班里發生了一件小事,但它卻讓我反思了好久。那次,維修人員在我班收拾門鎖,走時把一盒工具遺落在教室的窗臺上,下午第一節正好是我的課,其實,走到教室門口我就發現了那些工具,我想,可能維修人員一會兒會拿走,再說,里面裝的大多是螺絲釘之類的東西,學生也不會感興趣。可是,一節課后,我剛回到辦公室,一個學生就急匆匆跑來叫我:“老師,喇瑞手被刀割了!”我嚇了一跳,跑去一看,傷得雖不嚴重,但流血也不少,再一細問,原來是那個我自認學生不會感興趣的盒子里螺絲釘中間一張鋒利的刀片所為。放學后,我在附近的藥店里買了幾張創可貼給那個學生包上,才把他打發回了家。這件事雖小,但從中卻反應出班主任工作應該是多么細致的事情。而一年前發生的令一件事卻至今讓我深感內疚。那是個冬天,星期二的早晨,天上落了一點雪花,天氣又冷,大多數孩子進了教室就不再出去,再加上頭天下午的班隊會上我花很長時間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所以,這天,我沒再啰嗦下課不許去雪地里玩,只是給學生們上了一節課,等到第二節,我再走進教室的時候,我班的淘氣包“李展展”已經 捂著嘴巴在那兒哭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跟我說,李展展下課去雪地里打滑摔了一跤。我當時生氣極了,不僅是因為這個孩子的頑皮,也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中午放學后,我接到了這個學生家長的電話,他沒有說什么過分的話,只告訴我,孩子的兩顆前門牙都摔折了……
聽了這話,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深知,牙齒的損傷不僅很疼,而且影響孩子的美觀、飲食與說話,將來修補所需的醫藥費價格也不低,如果自己能把工作做細些,多啰嗦幾句,也不至于如此呀。打那以后,我幾乎每天在上課前都要嘮叨幾句,盡可能把因疏于管理造成的學生傷害降到最低。
二、用細膩的情感溫暖孩子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是獲取知識的土壤和動力”,而小學生的情感較多元化,開心時樂得合不攏嘴,不開心時坐在角落悶悶不樂,一個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學會察言觀色,從學生的行為、神情、語言洞察他們的內心,給孩子恰當的引導或需要的幫助。試想,離開父母的視線,在這個偌大的集體,孩子可以依賴和信任的莫過于班主任了。所以,我們更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關懷這些幼小的心靈。情感管理的精細化,常常會使班級管理充滿人文氣息,充滿人情味,洋溢溫情。
關心學生首先要關注生活細節。在我看來,關注學生生活是一個基礎性工作,我當班主任這些年來,跟高年級孩子相處的較多,以前,我總是拿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但隨著工作經歷不斷豐富,我覺得,畢竟是十多歲的孩子,正是不斷完善與成長的階段,為什么不能多一點寬容。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幾年,一次在課堂上,一個高年級孩子坐立不安,神情緊張,我點名問他時,他又膽怯地不敢回答,其實那天,他得了痢疾,又不好意思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想上廁所,可想而知,那節課對于那個孩子來說是怎樣的煎熬。
其次,關注心理細節。小學生有時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掩藏起來,內心的委屈、困惑、迷茫不會輕易對別人說出。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用心觀察,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溝通,走進學生生活的家庭、社會,去了解學生的生存狀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愿意和你說,愿意說真話。俗話說:你給孩子一個微笑,他會還你一個春天。同樣會讓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收獲另一種情趣與成就。
三、管理制度精細化
制度的精細化明確了每位班委成員及其他同學的職責,分工細致,責任明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班主任的這種嚴謹、有序、高效、自信的工作風格,也會時時刻刻影響、感染著學生,對于班主任管理工作來說,無形又助了一臂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級的精細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總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耐心,從班級的大處著眼細微處著手,事事力求“精細”,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長期堅持就會形成習慣,良好習慣就會成為品質,只要我們平時在班級管理中做到精細化管理就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為了明天,我們用心努力,讓我們不斷完善,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