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英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是每位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主探究;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課課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92-01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上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而是力求達到心靈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做到師生相悅,詼諧相融,因此應創設一種民主、友好、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使他們身心舒展開來,同時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于開放性題目,探索性題目一定要讓學生思維發散出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目標,這與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
一、創設教育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 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倍功半。
在講同底數冪的乘法這一節時,我是這樣做的。先畫一個正方形,邊長是a,問面積是多少?生答:a2,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5的平方,那么面積是多少?有的學生答52×52,有的學生答(52)2,教師追問都對嗎?有些學生不能肯定,師生一起根據乘方的意義導出(52)2=52×52。教師追問52×52等于多少?它是什么運算?學生能根據已有知識及乘方的意義自主推導法則:am×an=am+n,教師也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
二、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在數學課的教學中,不少“優生”經常在基礎知識上出錯,開放性、應用性的問題無從尋找破題思路,而一經教師提示他們會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這種狀況時常發生,這實際上是忽視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造成的,所以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無論對于優生還是差生都是如此重要。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是培養一般思維與數學特殊思維方法的關鍵。必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在新舊知識間進行相互作用,才能構建新舊知識間非人為的實質聯系,如果壓縮知識的形成過程,其被壓縮的往往是學生即可學習的思維方法,又可逐步領會的數學思想,這樣學生將錯過或失去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1.2.4絕對值一節,教材用二輛汽車從同一處O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行駛10km,到達A、B兩處,他們的行駛路線相同嗎?他們的行駛路程相同嗎?刻畫汽車的運動狀態,不僅要考慮距離,還要考慮方向,這與生活經驗一致,借助數軸表示運動狀態,引出絕對值的含義,所謂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一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絕對值就是距離,是一個正數,讓學生感受知識的來歷,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會用自己所學的舊知識而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不斷發展,最終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
三、巧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上傳統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巧,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應當恰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如在講同底數冪的乘法一解時,練完基礎題后,教師可以編給學生這樣一個題:a14=?學生會說出很多答案,a14=a2×a12=a8×a6……=(a7)2=(a2)7=a16×2-2。
教師肯定(a7)2 、(a2)7 都對,這種運算是后面我們要學的冪的乘方,而a16×a-2 出現了負指數冪,我們以后也會學到,通過這個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
另外教師還可以改編教材的習題,使之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如在講七年級下一副三角板時書P140頁11題,三角板擺放方式不同,α和β的關系是不同的,有的相等,有的互余,有的互補,在圖(2)中,教師把圖形標上相應的字母,問∠AOD+∠BOC=?這樣學生再遇到三角板問題時就能比較順利解決了。
四、設計課課清,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課堂上不緊張、不激動,課下就不會輕松,總想著課本上的習題是留給學生做課下作業的,所以每次上課結束時,教師布置一些所謂的作業,搞得學生每天把自己埋在了作業里,課上學習,課下還要寫作業,學生完全是被動學習,時間一長,使他們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所以近幾年我常常課課清,就是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有些習題穿插在了講課中,有些題作為當堂檢測題面批面改,這樣習題在課堂上基本處理完了,課下沒有寫在作業本上的作業了。學校配備了練習冊,注意題目的難度和深度,分層次留,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還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認識水平,應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題目做到少而精,有代表性,能起到示范引領、方法指導的作用,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課堂教學,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這是問題的關鍵。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運用以上多種教學方法,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去不斷的探索,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路徑和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