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聰敏
一曲《盛唐樂坊》,夢回千年大唐。
11月2日早上,在南寧市桂雅路小學(以下簡稱桂雅小學)綠草如茵的操場上,師生分年級、班級列隊站在升旗臺前,和暖的陽光斜照在旗桿和人們的臉上,一個身著水袖粉裙的姑娘,緩步輕盈走上舞臺,隨著《盛唐樂坊》的音樂揮袖起舞,柔美而勁健的水袖如精靈般翩躚,裹挾著滿滿的盛唐氣象。接下來,一個光著腳丫和脊梁的男生,腰扎一條粗粗的紅布腰帶,虎虎生風地來到舞臺中央,拉開了舞蹈武術的架式:先是一個漂亮的后空翻,引來眾多同學的高聲喝彩,接著是一套干凈利索又蘊含著舞蹈節奏和韻味的拳術,看得師生眼花繚亂、如癡如醉。再往后,舞臺上出現了一撥撥神采奕奕的師生……
桂雅小學的周一晨會,讓記者感受到了別樣的意蘊和力量。
“我們從這里揚帆起航”
創辦于2010年的桂雅小學,地處南寧市東盟商務區,是一所高起點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主體建筑造型如同一艘揚帆起航、破浪前行的航船。自招生之日起,該校便特別注重對一年級新生進行入學第一課“我們從這里揚帆起航”的起點教育,致力于創辦一所富于夢想的學校。
“藍藍的天空銀河里,有只小白船……”伴隨著一首曲調優美舒展、歌詞充滿對神秘宇宙想象和探求愿望的《小白船》,桂雅小學一年級新生登上了一艘專為他們打造的“理想之船”。美麗的校長帶著兩位同樣美麗的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在船上為新生揚起了“理想的風帆”,寓意將帶領新生們駛向知識的廣闊海洋。這一刻,新生們的小腦袋瓜里一下子塞進了許多新奇的東西: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學校功能室,辦學理念“貴于品 雅于行”,辦學目標“塑儒雅教師,育博雅學生,創高雅學校”……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他們還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來到風雨廊壁上畫著的“理想之船”旁,把寫有自己理想的紙條貼在了“理想之船”上。
理想教育是桂雅小學“雅”文化的重要元素,現任校長陳一璐,2013年從“夢開始的地方”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調來該校,當時桂雅小學正在全力打造“雅”文化,她決定給“雅”文化尋找一個適合的“意象”。
“2013年5月,我到北師大學習,有天上學時看到教學樓前搬來了一缸缸新荷,驀地周邦彥那句‘一一風荷舉從我的腦海中蹦了出來。是的,就是那首‘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是啊,‘雅對應的應該是‘荷(和)啊!”就是這么一個偶然的機緣,陳一璐與“荷”撞了個滿懷。
經過反復思考、斟酌,陳一璐校長這樣表達自己的辦學“心聲”:“很多時候覺得這塵世就像一個暗流涌動、積滿塵垢的池塘,而這池塘中盛開的朵朵荷花,是不是也如同我們某些人,某些飄飛的思想一樣,安靜地綻放,映照著我們向善,指引我們看見生命中最美麗的光芒……”
“荷雅”思想,如同一個夢,深藏在陳一璐校長的心中,此時此刻意外被這一缸缸新荷喚醒。接下來,她要把這“飄飛的思想”變成行動,讓它“綻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以此引領師生向荷(和)向善向雅,追求美好的教育教學品質。
打造“雅”園
在桂雅小學教學樓轉彎處,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中有一段分兩段通向二樓的帶扶手樓梯,樓梯下的空間經過精心設計,成了一個孵化理想的神奇地方。空間用木板密封,僅留兩扇可開關的小門,里面用來堆放學校的勞動工具,外面的板墻則被涂繪成一道美麗的風景,這就是該校著名的“荷雅成長墻”。墻的左邊畫著一棵深褐色的成長樹,樹干上刻著長度示數,供學生測量身高、記錄成長;畫面上,碧綠的樹冠中坐著一個手持荷花的小姑娘,三只美麗的白鴿在旁邊自由飛翔。墻的右邊,下面是層層疊疊碧綠的荷葉、粉紅的荷花,上面是一對雪白的大翅膀,名“鯤鵬之翅”,供學生站在翅下模仿鯤鵬展翅欲飛的姿勢拍照留影——此景取莊子《逍遙游》中的典故,意在讓學生從小立鯤鵬之志,在天宇展翅翱翔,“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在教學樓一樓的走廊墻上,是那幅頗富經典意義的“中國夢 我的夢”文化景觀墻,亦即“理想之船”的所在。大海揚起雪白的浪花,太陽露出燦爛的笑臉,桂雅的大帆船正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一條精心打造的3D立體荷花大道,就在該校大門往左的地方。每逢雨后漫步此道,仿若棲身田田荷葉間,微風送來幽幽荷香。正對學校大門、連接教學樓回廊的正雅堂,墻上正中的位置書寫著該校校名和“貴于品,雅于行”的辦學理念,兩旁分別書寫著“桂雅”兩個大字,小篆字體,頗有古風;地面上是3D荷花池,與3D荷花大道相呼應。
在連接教學樓和學校飯堂的廊道上,有一面“荷花榮譽墻”。在那一朵朵盛開著的荷花之中,書寫著該校獲得的種種榮譽。
“博雅頌”宣傳欄位于該校籃球場旁,以成片的荷花美景做背景,中間鑲嵌著學生的書法作品,可謂出淤泥而染書香……
“雅”園小景,果然是“荷”風“雅”集。
“以愛育愛”
雅者,古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桂雅小學以“荷(和)雅”的管理文化引領全校師生向美向善,對領導班子提出了“素質高、業務精、作風正”的管理目標。陳一璐校長特別要求班子成員按照“三個學會”(學會反思、學會包容、學會沉默)和“三個帶頭”(做奉獻的帶頭人、做干實事的帶頭人、做維護大局的帶頭人)以德立人,營造以“愛”為基礎的和諧管理氛圍。
她通過QQ給記者發來一組漂亮的學生造型照,之后便跟記者聊起了“以愛育愛”的管理理念:我們不提倡吃喝過生日;學校應該是一個以愛育愛的地方,中國人太缺愛;如果孩子們的生日在同一個月,我們會集中一個時間給孩子們唱生日歌、送祝福卡、拍照;每次我都鼓勵老師,孩子生日就讓孩子當主角,若干年后孩子看到這些照片,想到曾有老師、同學那么愛他,他會做得出反人類的事?!家長們收到老師給孩子們的“生日禮物”也很感動;我特別提倡老師常給學生拍照,然后上傳到群里,和大家分享,并不斷改進攝影技術,把照片拍得越來越漂亮,現在好多學校學我們醬紫(這樣子)過生日……
你可曾想過,拍照也是一種“以愛育愛”的重要方式?
我能想象,一向愛漂亮的校長,此時此刻臉上一定掛著掩飾不住的笑意。
校長如斯,她的團隊也不含糊。教務主任王衛霞告訴記者,新學期開學已經快一個月了,她的學生張嘉欣依然怕羞,且上課時心神不定。在一節寫字課上,張嘉欣意外舉手告訴王老師她沒有筆。王衛霞立即從講臺上拿過一支筆遞給她,并叮囑她快寫。沒想到從此張嘉欣竟有了可喜的轉變:她每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抱住王衛霞說“老師,我愛你”。王衛霞繼續關注、關愛張嘉欣,慢慢地,張嘉欣開始大膽舉手發言,開始和同學瘋玩了……
像這樣的故事,在桂雅小學舉不勝舉。該校的老師們用自己的善良、博愛和包容,小心地呵護著那一個個處于邊緣、需要關愛的學生,讓教育在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散發出巨大的能量。
培育“慧雅”課堂
慧者,豐豐掃心。“豐”是草木的象形,代表繁茂;“掃”,意為掃除;“心”,即心中萬事萬物。“慧”內求諸己,意為掃除心中無量無數的事物名相;外求諸物,意為慧通無礙、一切通達。桂雅小學致力于培育“慧雅”課堂,內培師生“善根”“慧根”,外育師生教與學的雙向智慧與能力,引導教學回歸教育的原點:在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激發想象,在給學生講授道理的同時發展理性,在引導學生理解規范的同時鼓勵崇高,在訓練學生掌握技藝的同時豐富經歷,在強化學生記憶的同時溫暖心靈,在發展學生智能的同時強健身心。
近日,該校宗菲菲老師在參加南寧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時執教了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獲一等獎。她這樣教學本詩的第一句“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哪句詩描寫的是西湖的晴天?
生:第一句“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你從哪里看出是晴天?
生:水光瀲滟。
師:“瀲滟”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呢?
生:波光閃動的樣子。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書上的注解中了解到的。
師:是呀,通過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此時,陽光灑在微波蕩漾的湖面上,發揮你的想象,你覺得這湖面像什么?
生:我覺得像許多的星星墜入湖中。
生:我覺得像可愛的小精靈在湖面上玩耍。
生:我覺得湖面像是鋪滿了閃閃發光的鉆石。
……
一句詩七個字,經由老師的訓練、引導,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慧雅”課堂倡導課堂智慧生成,提倡教學科學、民主、開放,鼓勵教師“授之以漁”,關注生命成長。
桂雅小學通過細化教學常規、錘煉教學精品培育“慧雅”課堂,對各學科教師在備課、上課、聽評議課、作業評改等方面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還在每個學期進行中期教學質量檢測抽查,行政人員分學科、分年級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評定教師教學的得失,促使教師認真研磨課程、教材、教法,不斷提高課程執行力。
盧秋霞老師于2013年從南寧市民主路小學轉來該校,她告訴記者,在民主路小學的時候,她算青年教師,學校安排老教師帶著她,她按照“師傅”的指點做事,每天都感覺非常充實。到了桂雅小學以后,她幾乎等同于一個中年教師,一下子擔起了年級組長的重擔,沒有了“師傅”,還當起了別人的“師傅”,只能爭分奪秒地學習、思考、工作,深度解讀課標、分析教材、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像個陀螺”。有時候就連晚上躺在床上,腦子里想的還是教學、學生。
除了抓好教學常規,桂雅小學還十分注意優化科研平臺,倡導教師努力開發本學科的校本課程,以此鍛造“儒雅教師”,為教師規劃專業發展方向。建校4年來,該校立項自治區級科研課題2項、市級科研課題7項,并成為國家級課題“兒童快樂閱讀”的實驗學校。
被小隊員們叫做“唐姐”、QQ簽名為“持續加快的節奏!根本停不下來……”的體育教師唐甜甜,原本是專業體操運動員,現為國家級運動健將。她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是藝術體操,如今已組建了8個啦啦操訓練隊。唐甜甜每天下班都要去跟訓練,幾乎每天都是晚上七點后才能回家,遇到有比賽時連周末都要搭上。可是,她依然“累并快樂著”。除了校本課程,“唐姐”還為全體學生創編過兩個課間操,2013年創編的荷雅毽球操和2014年創編的花球啦啦操,都獲得了南寧市青秀區大課間評比一等獎。在教給學生體操技能的同時,“唐姐”沒有忘記把自己的體育心得傳授給小隊員,用心培養小隊員刻苦訓練、持之以恒的專業精神,順帶培養小隊員寵辱不驚的體育精神。
“慧雅”課堂在發展學生智慧的同時強健了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造就“博雅”氣質
“‘荷之清雅、美好,加上與和睦、和諧、和平的‘和諧音,以‘荷為學校的象征,符合桂雅小學以‘善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培養品質高貴的博雅學生、儒雅教師,打造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高雅學堂的理想信念。”陳一璐校長侃侃而談。
2015年“六一”前夕,《南寧市桂雅路小學“博雅”文化探究讀本》校本教材終于面世了。該讀本以時間為主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以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通過“繪、觀、比、講、辯、宣”6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建筑和藝術等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習慣及全球化視野。
為了開發該文化探究讀本,陳一璐校長親任主編,整體設計讀本的內容標準及其呈現的方式方法。除了文本教材,她還帶領老師們搜集了大量的影音資料,配合課堂教學進行生動展現。
該校二年級學生劉潤希告訴記者:“我喜歡‘博雅文化探究讀本,它給了我很多驚喜。今年暑假我跟媽媽去了歐洲,(參觀了)古羅馬的斗獸場,(還有)大英博物館里的藏品。里面的好多(東西我)都在我們的讀本上看過。關于它們背后的故事,我和老師、同學、媽媽還討論過。親眼見到這些課本上的內容,(我)很激動,探究它的欲望更強烈了。”
為營造“博雅”文化氛圍,點亮童心,桂雅小學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博雅”文化校本課程,如德育“雅”文化校本課程、國學校本課程、閱讀悅高雅校本課程以及“荷雅”藝體團(藝術體操、啦啦操、街舞、古箏)系列課程等。學生在“博雅”文化的熏陶下自由、愉快地成長,在豐富的校本課程中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了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了高雅的言行舉止。
五歲開始學古箏的音樂教師唐雯韜,她所執教的校本課程是雅韻古箏。最讓她難忘的是一個叫李文婷的學生。該生五年級時跟她學古箏,雖然手指基礎不是很好,但特別用功,第一個學期就彈到了三級的曲目。到六年級時,李文婷卻被媽媽強烈要求退隊,她順從了媽媽,努力學習文化課,卻總是在每周日下午謊稱去同學家學習,實際卻是拿自己的零用錢偷溜去琴行練琴,直到被媽媽“偵破”此事才終于回到了唐老師的身邊。“我當時覺得這孩子要是早跟我兩年,我一定把她帶得更好,我雖然義務教古箏,但從這個孩子身上得到的滿足感真的是無法言表的。……我覺得能把古箏帶到這個孩子的生命里也是一種成功,等她以后開心或不開心,自己彈彈古箏時,這一切就都有意義了。”
校本課程,這額外開發出來的全新的課程,不只是書本之外的知識或技能。這些課程帶給學生的,或許是終生受用的生命里的感動。
本文開頭進行表演的兩名學生,前面的小姑娘是六年級的梁好,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舞蹈家,像楊麗萍老師那樣,跳出像《雀之靈》那樣美妙的舞蹈;后面的小男生是四年級的林榆翔,他的夢想是舞(武)出國門,到更大的空間里施展自己的才華。
一年級的許程天小朋友,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鋼琴家。該生四歲開始練琴,天賦極高。在他小小的腦袋瓜里,有無限多的“狂想曲”,在和記者交談的過程中,小家伙又有了新的創作靈感……
在桂雅小學,盡管學生的夢想多種多樣,但大家一致認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就是持之以恒。
貴于品,雅于行。桂雅小學的“理想之船”,正迎著朝陽,載著全體學生的美好理想,攜著滿滿的正能量,行駛在知識的廣闊海洋。(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