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集政治性、黨性和意識形態性相結合的教育,也是一種具備情感性、實踐性和生活性的教育。多元化的學業成績評價模式制定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特點,將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思想品德素養及日常行為表現納入評定范圍,把學生自身、教師、學工人員及社會人員等納入評價主體,從平時成績、社會實踐、操行評定、期末考試等多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多元化 學業成績評價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050-03
學業成績評價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反饋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測評手段來客觀、全面、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科學合理有效的學業成績評價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化學業成績評價的理論依據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它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進行較量斗爭,其根本目標就是實現國家、民族、政黨認同,凝聚社會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大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礎上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抵制西方腐朽思潮,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徑,具有情感性、實踐性與生活性。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既包含了愛國、愛黨、道德、守法等情感性要素,又有展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指示性內容;既要求有教師教學活動的指引,也要求有學生的自我教育約束;既要求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社會實踐將其踐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情感性教育,是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國家的政策法規、道德法律知識,客觀看待國家社會發展現實,培養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強理性認識,認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激發學生愛國、愛民的情感,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自己的思想與行動,并在日常生活將其踐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教育,是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環節。大學生以后的人生階段會不斷遇到學習生活、價值理想、社會交往、就業創業、戀愛婚姻等現實問題及矛盾沖突,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引導和幫助他們處理現實問題,使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生活化教育,圍繞著國家時事政治、社會現實、人生發展、日常生活等來開展,以培養政治素養、品德修養為中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此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方法論的教育,是通過教學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把已經具備的零碎知識和經驗結合起來,形成系統完整的價值系統和思想理論系統,引導學生客觀理性地認識國家與社會發展,運用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社會活動,辯證地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洞察能力,培養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與審時度勢能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知識的學習為起點的、以價值觀念的滲透和內化為過程、以日常生活實際行動和表現為目標的課程。學業成績的評價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環節,科學有效的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不僅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熱情,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還有助于更加客觀地評定學生的成績,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實效性。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業成績評價就是要依據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教學促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更加自覺地加強自身修養,關注學生的日常操行,更加客觀反映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
當下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業評價模式和體系主要是以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的評價模式為主,存在的問題較多,如評價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中心,關注學生對理論體系與知識的把握,評價的內容較為狹小;評價對象以教師為主,評價的主體較為單一,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情感能力、人際交往;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對學生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課程學習影響而產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的變化的體現不夠,評價的時間跨度較短;學業成績評價所應起到的管理、教育、鑒定、引導、激勵的功能發揮不到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教育內容的教材化、理論化、知識化,缺乏與大學生發展相適應的情感化、實踐化和生活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出現了教學課堂化、教師中心化和教材化傾向。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足,但比較積極活躍、熱衷參加各種校內外活動等。對此,我們要從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品德與能力、知識與行為相結合等方面入手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化學業成績評價的基本要求
高職高專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是它的培養目標。為此,學業成績的評定需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明確評價內容,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要注重學生參與過程的考核,強化教學實踐環節等評價原則;結合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及個體差異等評價法,并綜合采用形成性、診斷性、總結性等多種評價類型,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行、意、信、行,促進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是學業成績評價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目的內在地規定了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具有情感性、抽象性和長期性,為此,學業成績評定應當包括運用基本知識能力、學生思想及其外化形式的實際表現,即政治理論素質、思想品德修養、社會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尤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價值理想與社會現實、真誠情感與人際交往、奉獻社會與就業創業等矛盾沖突的問題。為此,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理論來指導社會實踐的運用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及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考察,注重結合學生的現實性和可能性來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特點是構建學業成績評價的依據。學習基礎較差、目的不夠明確、動力不足,但積極主動活躍參加各種校內外活動是高職院校學生的突出特點。為此,學業成績評價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規律為依據,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密切聯系他們成長中遇到的理想信念、人生價值、情感認識、法制觀等問題來構建評價體系,形成以個性化評價為主,將考查學生知識與能力、知識與品德、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突出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將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論文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既有簡單理論知識掌握的考試體系,也有由教師、同學參與平時課堂表現評價的考核體系、參與社會實踐評價體系、校內各部門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思想道德素質評價體系。通過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模式,把考核過程向學習、教育和成長過程轉變,增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變成大學生真心喜歡、終生受益的課程。
第三,強化學生參與過程是學業成績評價的必然要求。學生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將學生參與納入到學業成績評價中,既展現了學生主體性,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定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師課前布置一些有爭議問題,以課堂作業、主題演講等形式讓學生結合個人與社會的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運用及口頭表達予以評分;并將學生出勤率、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等平時表現納入考核中,既能活躍課堂,也可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會實踐是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展現,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訪問、參觀并撰寫實踐報告,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將社會實踐納入成績評價中是學生參與的表現;同時還注重同學之間的互評,把學生的評價納入其中。
第四,清晰明確的評價范疇是學業成績評價的必然要求。學生知識素養、思想道德、價值理想是一個長期的動態性的過程,在制訂學業成績評價時,我們要從學生、教師、輔導員及同學、社會人員等多方共同參與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要針對性地考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效及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情況,考查學生自學、參與討論情況及通過課程學習后他們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遵守法律紀律等品德與行為等層面內容;綜合采用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動態與靜態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及理論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第五,明確可操作性是學業成績評價實施的客觀訴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業成績評價過程是復雜的,評定內容是具體性的也是抽象性的,既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評價,也有現時價值評價和長遠價值判斷,還有學生顯性教育價值實現與潛在價值實現的評價。因此,在選擇學生評價的方法手段模式時不僅要客觀、科學、全面,而且應可控制、可操作、可測量,我們需要綜合采用測驗、觀察、實驗、問卷調查、水平測試等方法,在實驗中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特點的學業成績評定模式和體系。
總之,科學的教學目標、變動的學生實際、多樣的評定手段、多元的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成分及合理的成分比例是制定科學合理的多元化學業成績評價模式的基本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化學業成績評價的實踐操作
學業成績評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和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反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效性,從短期的發展來說需要通過學業成績的評定來(下轉第113頁)(上接第51頁)實現,而從長期性發展來說則要通過社會的檢驗來完成。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情況,考察和結合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操作模式,本文的多元化學業成績評價的基本模式是以平時成績、社會實踐、操行評定和期末成績為組成部分的。
一是平時成績,占成績評定的20%,由任課教師完成。包括學生出勤、紀律,課堂表現與學習態度,如參與課堂對話、研討、對知識的掌握、理解、運用及口頭表達能力。其中出勤占學業成績的10%,這些評定內容的納入對教育、管理、引導學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是社會實踐,占學生成績評價的20%,由輔導員評分、社會人員監督的方式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勤工儉學、暑期“三下鄉”活動等志愿者活動,其他的辯論賽、技能賽、才藝表演大賽等社會實踐活動及參加社會實踐次數,完成一份實踐報告情況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活動,由教師和輔導員的評分形成社會實踐的成績。社會實踐是促進知行合一的重要方式,能綜合考察學生的積極進取心、團結合作等能力。
三是操行評定,占學生成績評價的20%,由學工、團委、系部等綜合評分、同學互評方式操作和完成。操行評定主要包括學生日常生活的表現,如思想道德品質、行為禮儀、典型的助人為樂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具有很強社會責任感的行為,或因考試作弊、曠課甚至打架斗毆、盜竊等違法犯罪行為受到警告以上等處分等,這些都可以納入考核體系中,并通過同學互評、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評價,由所在院系提供該方面的總成績來實現。學業成績評價標準與學生實際表現聯系起來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宗旨,這種通過他人的監督和約束促使學生去約束自己言行舉止的方式,可以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
四是期末考試,占學生成績評價的40%,采用統一考試的方式。通過開卷或閉卷的方式考核學生的政治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考核既有基本理論和知識,也有需要學生靈活運用知識來分析熱點時事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和了解中國和社會的現實發展。針對有突出表現、有重大成果的學生還可以實行免試和加分。
【參考文獻】
[1]劉曉娟.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業評價的內容和方式[J].教育探索,2011(12)
[2]徐國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討[J].科技和產業,2011(7)
[3]劉建濤,韋筱青.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0)
[4]酈建陽.科學設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成績評價標準的探索[J].信息科技,2011(6)
[5]鄧演平,李紅.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成績評價的依據、特點與原則初探[J].大學教育科學,2005(5)
【基金項目】2013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項目(2013SZ022)
【作者簡介】王順順(1983- ),男,山東青島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