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 要:以往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畢業設計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以往畢業設計模式的基礎上,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結合高職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的選題、指導、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 畢業設計 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畢業設計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一個非常重要的、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與本科側重研究不同,高職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更側重于加工,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對畢業設計環節進行了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成效。
1以往畢業設計中的不足
以往畢業設計中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設計內容與高職的培養目標不符。以往的設計課題僅僅是本科畢業設計的簡化版仍然注重設計和研究,造成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二是設計課題過于陳舊。以往的畢業設計課題幾個年級下來一成不變,不注重新技術、新工藝等的應用;三是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由于以上的原因,學生對這一重要環節缺乏足夠重視,找個上一屆的設計說明書修改一下完事,沒有達到畢業設計的初衷。
2現行畢業設計的模式
2.1自主選擇設計課題
首先我們在畢業設計題目的選擇上確定了自主選題的原則。畢業設計期間學生主要存在兩種狀態,一種是已經找到就業單位,正在單位進行就業實習;另一種是還未找到合適的就業單位,在學校等就業機會。針對已經在就業崗位上的學生,選擇的設計課題要結合自己的崗位,在選擇好課題后要交給指導教師審核,審核通過后開始課題的設計工作。例如,2014屆畢業生有在汽車制造廠就業的學生,就以汽車后橋的生產為題進行畢業設計;有在加工企業從事數控機床維修、維護的學生,就業數控機床的維修方法和技巧為題,等等。使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了知識的運用能力,又促使了主動學習。針對還未就業的學生,由指導教師結合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的題目和企業的實際技改項目設計多個題目,學生可以在這些題目中選擇,也可以自己設計題目,自己設計的題目要通過指導教師的審核。例如,2014屆畢業生有計劃畢業后從事三維設計工作,就自行設計了“可無障礙停車的一種新型汽車”的題目;有學生提出3D打印技術是制造業的一次革命,想從事3D打印的設計,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提議,設計了“壓縮空氣動力機3D模型”的課題。通過自主選擇課題,使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積極性的提高也提高了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2加強對畢業設計的指導
畢業設計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指導是關鍵環節,在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過程中,便于發現學生在知識運用上的不足,從而指導其合理、科學的運用知識;同時在指導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在哪些問題上存在欠缺,指導其如何加強學習,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對畢業設計的指導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增加指導教師的數量。為保證指導的質量,確定每個指導教師指導不超出6名同學,且根據教師的特長,指導同一類型的課題。其次借助企業人員加強指導。對在就業崗位上的學生畢業設計,我們借鑒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方式,采取雙導師制,以企業人員為主、在校教師為輔的方式,要求兩位指導教師在學生開始設計前做好充分的溝通,共同制定指導方案,在校教師通過定期到企業和網上指導的方式,企業人員采取現場指導的方式。
2.3畢業設計的考核
對畢業設計的成果給予客觀的評價是設計工作的一個步驟,這個步驟不能缺少且非常重要,我們對畢業設計的考核評價,采取了答辯、展出的方式。首先是答辯。答辯小組由三名教師組成,其中一名為企業技術人員。答辯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設計做出總體陳述,答辯小組評審設計的各項資料,然后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和指出設計中存在的不足。這個環節主要考察學生的設計內容與企業需求的吻合度、實際內容的創新點、知識的綜合運用情況和對培養目標的體現程度。答辯小組根據答辯情況給出成績,這項成績占總成績的90%。二是設計作品的展出。每年我們都會有畢業生畢業設計作品展,作品展不是簡單的展覽,而是要求本專業的學生必須參觀全部作品,并對每個作品評分,學生對作品評分的平均分占設計總成績10%。這種答辯和展出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促進了學生進行設計的主動性。
3畢業設計模式改革后的成效
通過對畢業設計在選題、指導、考核等方面的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今后從事的工作自主選題,學生普遍認為課題有針對性、實用性強,所以參與的主動性大大增強;二是增強了與企業的聯系。通過選擇企業實際技改項目為課題和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指導教師、答辯教師,企業認識到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及今后的發展后勁,促進了學生的就業。
畢業設計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充分發揮起作用,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更不能脫離企業,只有與企業聯系起來培養目標才不會偏離。
參考文獻:
[1]馬先英等,機械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
[2]郭美民等,汽車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14,02.
[3]莊等,對機械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驗收的思考〔J〕,裝備制造技術,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