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 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定期在班級開展“讀書交流會”,對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讀書交流會的開展是有一定的方向和方法可循的,具體來說,可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精心策劃;交流討論;拓展延伸。其中,交流討論是讀書交流會的核心內容,它又可分為四個環節:激趣熱身,創設交流氛圍;故事回放,分享閱讀感受;人物解讀,喚起心靈共鳴;自我觀照,抒發人生體悟。
[關鍵詞]讀書 交流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6-005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偏重于單篇課文的講解,而在閱讀整本書的指導上比較欠缺。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正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點。為落實這一理念,定期在班級開展“讀書交流會”,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讀書交流會”,顧名思義,是以班級為單位,師生共同圍繞某本書進行交流討論的一種讀書沙龍活動。它主要是針對學生共同閱讀的某本童書,創設適宜的交流情境,確立一定的交流話題,讓學生以輕松、開放的心態參與討論,分享閱讀感受。
“讀書交流會”的開展是有一定的方向和方法可循的,具體來說,可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策劃——有備而來,事半功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堂“讀書交流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準備是否充分。如果學生讀書不夠充分、話題的提出過于隨意,甚至教師本身對閱讀材料都不熟悉,這樣的讀書會效果顯然會大打折扣。因此,讀書交流會前期的精心策劃與準備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一堂成功的讀書交流會,前期要做哪些策劃和準備呢?
1.精心挑選閱讀材料,師生雙方充分閱讀
閱讀材料本身是否有趣、是否有益非常關鍵。閱讀材料的選擇一要契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如低年級的閱讀應以圖文結合的繪本、童話故事、連環畫為主。二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有所啟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挑選的閱讀材料必須是教師親自讀過的,千萬不要把一本教師自己從來都沒讀過的書推薦給學生讀。
漫畫故事《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傳世經典,主要描繪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流浪兒三毛流落上海街頭的各種悲慘遭遇。三毛雖然是個可憐的苦孩子,但他身上依然閃爍著各種可貴的人性光輝。這本書是一位學生強烈推薦給我看的。我讀過后覺得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教育意義,于是推薦給其他學生看。果然,全班學生都很喜歡,幾乎每個學生都讀了好幾遍。
2.合理設計交流話題,盡量啟發多元思考
一堂“讀書交流會”從形式上講,歸根到底是由一個接一個的話題串聯而成的,話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讀書會的成效。話題能否啟發多元思考、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利于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些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教師要盡量避免一些只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的話題,要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設計問題。
關于情節:這本書哪個情節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關于人物:書中你最欣賞的人物是誰?他(她)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你欣賞?
關于自己:讀完這本書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與書中某個人物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設計的問題最好事先用一張紙打印出來發給學生,以便學生邊讀邊思,做好記錄。這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為順利開展“讀書交流會”做好充分的準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準備好相關課件。
二、有效交流——思維碰撞、情感共鳴
交流與討論是“讀書交流會”的核心所在,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前期所有的準備都是為它服務的。同樣的閱讀材料,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驗,這些個性化的感受和體驗匯集、碰撞時,既可以深化對閱讀材料的深層次的認識,又能豐富學生的閱讀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下面我以自己開展過的《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為例,從中歸納出幾個交流討論的基本環節。
1.激趣熱身,創設交流氛圍
輕松有趣的熱身活動有利于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積極參與的欲望。
案例:《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片段一
課前將學生座位擺成六人小組的形式,簡單的導入之后,我根據情節發展順序設計了如下幾道難度適中的搶答題來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
(1)三毛為什么要去上海流浪?
(2)當時的上海是個怎樣的地方?
(3)三毛都做過哪些工作?
(4)三毛擦鞋擦得最好,可后來為什么不能再幫別人擦鞋子了?
(5)三毛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是怎么沒的?
(6)為什么小男孩的爸爸愿意收留三毛?
(7)為什么小男孩的爸爸不再收留三毛了?
(8)三毛為什么被關進了監獄?
(9)小癩一共進了幾次監獄?
(10)三毛為什么不愿意繼續當小偷了?
(11)為什么好不容易偷到了錢包卻又還給失主?
反思:“知識搶答”這種游戲熱身形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由于對故事內容比較了解,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營造了一個愉快的交流氛圍。此外,搶答題是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的先后順序設計的,學生通過答題,對整本書的故事脈絡也會有個有效的回顧和梳理。
2.故事回放,分享閱讀感受
一本敘事性的童書通常都是由無數個故事串聯而成的,不同的故事帶給不同的讀者不同的感受。通過全班性的交流與分享,學生的閱讀視角會更加寬廣,閱讀體驗也將更加豐富。
案例:《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片段二
師:通過剛才的“知識搶答”可以看出,同學們果然對這本書的內容了如指掌。《三毛流浪記》是由無數個小故事組成的,其中哪個故事令你最難忘?請把你最難忘的故事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難忘的理由。
生1:我最難忘的故事是三毛流落街頭,沒有地方睡覺,他居然把垃圾車當床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環衛工人將垃圾埋在他身上他才驚醒過來。我覺得他的生活太悲慘了。
生2:我最難忘的是三毛好不容易能夠通過擦皮鞋賺點錢,結果他的擦鞋工具卻被警察收走了。我覺得那些警察太沒人性了!
生3:我最難忘的是三毛在印刷廠當學徒時受盡了印刷廠老板的虐待,三毛整天吃不飽、穿不暖,卻要做那么多事,還經常挨打挨罵,他太可憐了!
……
師:通過大家的回憶,我們似乎離三毛更近了。如果要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毛在流浪期間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呢?
(學生說了“可憐、悲慘、孤獨、痛苦”等詞語。我將一個大大的“苦”字板書在黑板上)
師:是呀,從大家的發言之中,我聽出來了,三毛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呀。那么,孩子們,到書中去找一找,哪些情節具體地展現了三毛那痛苦的生活?打開記憶的閘門,我們來交流交流。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講到了三毛流浪街頭受盡欺凌;富人們看不起他,警察打罵他,好心幫人卻屢遭誤會;在印刷廠當學徒累得不成樣子;跟著壯漢師傅學藝那么艱辛,還屢受師傅責打;在爺叔手下混飯吃,偷不到東西,受到爺叔的毒打……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大家深深地沉浸在三毛的悲慘故事之中,難以自拔。
反思:我三次提出的問題都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們都有話可說,因此整個交流的過程進行得非常順利。通過一邊回憶故事情節,一邊分享閱讀感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透徹了。
3.人物解讀,喚起心靈共鳴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閱讀一本書,我們不單要了解故事情節,同時也要對書中的人物進行多方面的解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如何從多個角度去解讀人物呢?這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才能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這需要教師作適時的點撥與精要的評價。
案例:《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片段三
師:三毛是個可憐的孩子,他受過那么多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可他“人窮志不短”。三毛身上還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呢?請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請大家先默讀故事,做好批注,再一起交流交流。
教師首先示范如何在書中做批注(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看法、用橫線畫出關鍵詞句)。學生一邊默讀,一邊做批注。很快,大家發現了三毛身上有著“見義勇為、堅強、勇敢、聰明機智、誠實可愛、自尊自愛”等許多優秀的品質。
反思:三毛雖然生活悲慘,但他身上依然閃耀著許多美好的品質。一個學生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點或者兩點,通過交流,學生對三毛的了解更加全面了,對三毛的感情也不單只有同情,更多的是肅然起敬。此外,我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適當滲入一些閱讀方法的指導,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
4.自我觀照,抒發人生體悟
一般的文學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因此,“讀書交流會”還應觀照學生所處的生活實際,著力打通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精心選擇兩者之間的聯系點,幫助學生跳出書本看生活,這樣才能使他們有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案例:《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片段四
師:三毛是一個如此可憐又可愛的孩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憐愛他,同時也敬佩他。和三毛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如果讓你對書中的三毛說幾句話,你會說些什么呢?請把你最想對三毛說的話寫下來,然后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三毛,看到你遭受了那么多痛苦,我的眼淚都忍不住掉下來了。如果讓我見到你,我一定讓媽媽收留你,我會讓你做我的哥哥,讓你和我一起上學,一起睡在柔軟的床上。
生2:三毛,你真是個堅強的孩子。和你相比,我已經夠幸福了,可是我遇到一點兒挫折就哭鼻子。我一定要向你學習,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地去面對。
生3:三毛,雖然你很瘦小,但在我心中,你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餓得發暈了也不像其他流浪兒一樣去街邊乞討,撿到錢包也還給人家,你還把衣服和燒餅分給比你更可憐的窮人。我也要像你一樣學會自強自立,關心他人,不讓爸爸媽媽整天為我操心。
……
反思:三毛是個充滿正能量的孩子。通過自己與三毛的對比,學生們的同情心得到了釋放,同時也端正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拓展延伸——讀物推薦、激發興趣
對閱讀有興趣,能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促使學生持續閱讀的不竭動力,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讀完一本書,教師們不妨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推薦或直接向學生推薦相關主題或者同一作者的相關讀物,以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興趣。比如《三毛流浪記》“讀書交流會”即將結束,我趁機讓班里的一個學生拿出和三毛有關的其他兩本漫畫故事——《三毛從軍記》與《三毛新生記》推薦給大家,學生們見了都非常感興趣。
教無定法,“讀書交流會”的課型并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不同的讀物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側重點,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都是通過交流與討論,深化對作品的理解,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 參 考 文 獻 ]
[1] 岳乃紅.班級讀書會ABC[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3] 張洪玲,陳曉波主編.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