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玲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養分及多種抗體,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進行母乳喂養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嬰兒的免疫力[1],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但進行剖宮產手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婦的乳汁分泌,進而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2]。有研究發現,對剖宮產產婦進行全方位護理能促進其乳汁的分泌。為了進一步探討對為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剖宮產產婦實施全方位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3年12 月~2014 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分娩的80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12 月~2014 年12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80例剖宮產產婦。我們將這80例產婦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全面護理組,每組各有40例產婦。常規護理組產婦的年齡在20~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86±4.73)歲。她們中有初產婦31例,經產婦9例。她們的孕周在36~40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8.68±1.24)周。全面護理組產婦的年齡在22~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64±6.02)歲。她們中有初產婦27例,經產婦13例。她們的孕周在36~41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7.87±1.41)周。參與本次研究產婦的納入標準為:①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的足月產婦。②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產婦。③符合剖宮產手術要求的產婦。參與本次研究產婦的排除標準為:①患有剖宮產手術禁忌癥的產婦。②患有其他重大系統性疾病的產婦。③其新生兒患有重大疾病的產婦。所有產婦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差異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護理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對產婦進行入院后教育,在其進行分娩前為其進行術前準備,如果其在產后發生術后并發癥,及時對其進行對癥處理等。對全面護理組產婦進行全方位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在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母乳喂養的宣傳教育、對其進行母乳喂養指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乳房護理。
1.2.1 進行母乳喂養宣傳教育 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分娩及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宣教,向產婦強調初乳對嬰兒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圖文及影像資料等向產婦普及喂養的技巧。
1.2.2 進行母乳喂養的指導 護理人員應盡早讓嬰兒與產婦進行接觸,以使嬰兒盡早地吮吸母乳。由于產婦的手術切口會在術后出現疼痛,護理人員應建議其取坐位或半坐位進行哺乳。
1.2.3 進行心理護理 在圍產期的產婦,其生理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護理人員應細致深入地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耐心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在術前,護理人員應向產婦介紹手術的流程,使其做好心理準備,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在術后,護理人員應對產婦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
1.2.4 進行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兼顧產婦個人口味的前提下,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為產婦選擇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的膳食,從而保證母嬰雙方營養狀況的良好。
1.2.5 進行乳房護理 護理人員應仔細了解產婦乳房的情況,為其做好個性化的乳房護理。對乳頭扁平或凹陷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對其乳頭進行牽拉或抽吸,以使其乳頭突出。對無乳或少乳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對其乳房進行按摩,以促進其乳汁的分泌。對乳房腫脹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對其乳房進行熱敷和按摩,待其乳暈變軟后,再讓其為嬰兒進行哺乳。
觀察產婦泌乳開始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
①有效:產婦的乳汁分泌量充足,每天進行哺乳的次數在8次以上,每次進行哺乳的時間在20~30min之間。嬰兒的小便次數>6次,嬰兒在接受哺乳后能安靜入睡且體重不斷增加。②無效:產婦的乳汁分泌量不足,每天進行哺乳的次數<7次,每次進行哺乳的時間<15min。嬰兒每天小便次數<5次,嬰兒經??摁[且體重明顯下降。
我們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常規護理組產婦中,在產后24h內開始泌乳的產婦有17人,占該組總人數的42.50%,在產后48h內開始泌乳的產婦有29人,占該組總人數的72.50%,在產后48h后開始泌乳的產婦有11人,占該組總人數的27.50%。在全面護理組產婦中,在產后24h內開始泌乳的產婦有27人,占該組總人數的67.50%,在產后48h內開始泌乳的產婦有34人,占該組總人數的85.00%,在產后48h后開始泌乳的產婦有6人,占該組總人數的15.00%。全面護理組產婦的泌乳時間明顯早于常規護理組產婦,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的比較[n(%)]
在常規護理組產婦中,在產后48h內泌乳量充足的產婦有21人,占該組總人數的52.50%,在產后48h內泌乳量不充足的產婦有19人,占該組總人數的47.50%。在全面護理組產婦中,在產后48h內泌乳量充足的產婦有30人,占該組總人數的75.00%,在產后48h內泌乳量不充足的產婦有10人,占該組總人數的25.00%。全面護理組產婦在產后48h內的泌乳量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產婦,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在48h內泌乳量比較[n(%)]
在常規護理組產婦中,在術畢24h內下床活動的產婦有17人,占該組總人數的42.50%,在術畢48h內開始下床活動的產婦有31人,占該組總人數的77.50%,在術畢48h后開始下床活動的產婦有9人,占該組總人數的22.50%。在全面護理組產婦中,在術畢24h內開始下床活動的產婦有28人,占該組總人數的70.00%,在術畢48h內開始下床活動的產婦有39人,占該組總人數的97.50%,在術畢48h后開始下床活動的產婦有1人,占該組總人數的2.50%。全面護理組產婦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明顯早于常規護理組產婦,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術畢至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n(%)]
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產婦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不僅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還能促進產婦子宮的恢復[3]。進行母乳喂養是喂養嬰兒的最佳方式。但剖宮產產婦由于受到手術的影響,其在術后易發生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這會嚴重影響產婦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質量[4]。因此,臨床上應對剖宮產產婦做好護理工作,以幫助其順利進行母乳喂養。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為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剖宮產產婦實施全方位護理可以縮短其泌乳開始的時間和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提高其乳汁的分泌量,有利于嬰兒的健康發育。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丹,劉嘉茵.婦產科腹腔鏡治療輸卵管梗阻性不孕癥臨床分析[J].工作探討,2013,8(23):161-162.
[2] 徐曉仙.婦產科腹腔鏡治療輸卵管梗阻性不孕癥臨床分析[J].臨床探討,2013,5(10):47,90.
[3] 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護理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6):54-55.
[4] 李翠英.婦產科腹腔鏡治療輸卵管梗阻性不孕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5(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