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勇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肺結核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具有病程長、病情變化快以及致死率高等特點。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肺結核,就會加重其糖尿病的病情,從而危及其生命[2]。為了探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和75例單純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和75例單純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相關檢查得到確診[3]。我院將75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設為甲組,將75例單純糖尿病患者設為乙組。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其年齡為39~65歲,平均年齡為(54.6±11.4)歲,其糖尿病的病程為1~17年,平均病程為(8.7±3.4)年。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其年齡為41~67歲,平均年齡為(55.3±11.2)歲,其糖尿病的病程為8個月~16年,平均病程為(8.2±2.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歸納和分析,并定期對其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水平進行檢測,同時對其進行1年以上的對癥治療,然后分析并總結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具體方法是: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降糖治療,包括根據其血糖的變化情況使用胰島素和降糖藥對其進行治療。同時,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控制并指導其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在此基礎上,我院對甲組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包括使用利福平、異煙肼、鏈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對其進行治療。利福平的用法為:每次服用0.2g,每天服用3次,空腹服用,每天服用的最大劑量不可超過1.2g。異煙肼的用法為:每次服用0.2g,每天服用3次。鏈霉素的用法為:進行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g,每天注射2次。吡嗪酰胺的用法為:按5~8.75mg/kg的劑量服用,每6個小時服用1次,每天服用的最大劑量不可超過3g。乙胺丁醇的用法為:按15mg/kg的劑量服用,每天服用1次,每天服用的最大劑量不可超過2.5g,每周服用3次。
我院定期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的結果進行記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體質指數、兩種以上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中FBG水平低于8.4mmol/L的患者有4例,FBG水平為8.4~14mmol/L的患者有31例,FBG水平高于14mmol/L的患者有40例。乙組中FBG水平低于8.4mmol/L的患者有21例,FBG水平為8.4~14mmol/L的患者有47例,FBG水平高于14mmol/L的患者有7例。甲組患者FBG的水平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甲組患者HbA1c的水平與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甲組患者的體質指數明顯低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接受1年以上的治療后,甲組患者的死亡率為10.73%,乙組患者的死亡率為2.7%。甲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與預后情況的比較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并發癥多以及不能徹底根治等特點。該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并發心腦血管疾病或肺結核,從而危及其生命。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死亡率高達15%左右[4]。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甲組患者HbA1c與FBG的水平以及兩種以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甲組患者的體質指數明顯低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接受1年以上的治療后,甲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意義。可見,與單純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其病情進展更快,預后更差。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以改善其預后。
[1] 張放,楊飛.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肺部病灶組織中細胞因子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4):313-319.
[2] 陳紅光,劉民,顧芳慧.中國大陸地區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11):1128-1133.
[3] 陳郁梅,吳文斌,齊亞飛.單純肺結核與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對比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4):677-680.
[4] 宋雨倬,馬文浩,成瑤,劉瑋,孫研蘭,王玉.甘肅地區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膳食營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0):345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