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祥坤
摘 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整體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與財務績效,首先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績效的概念內涵,進而深入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對財務績效之的具體影響,并就優化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績效水平,提出了幾項建議措施。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財務績效
內部控制是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升的關鍵,對于企業的財務績效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合法合規,同時確保企業財產的安全可靠、財務會計信息完整真實、財務報告準確無誤,這一系列的管理活動的實施,都會對企業的財務績效帶來相應的影響。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時期,作為企業管理部門必須全面深入的研究內部控制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按照現代管理企業框架,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進行調整與加強,進而依托內部控制起到促進企業財務績效提高的目的,不斷實現企業自身競爭力與整體價值的提升。
一、企業內部控制及財務績效概述
內部控制主要是基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在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中,為了確保整個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保證各類經營活動合法合規,進一步的高效利用企業內部各項資源,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實現企業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在企業內部實施的一系列的控制管理活動。
財務績效則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的階段內企業的經營整體業績水平和管理效率情況,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財務效益、資產管理運作、資本保值增值等一系列經營活動成果的全面準確評價。在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的評價上,現階段主要是通過采用杜邦財務分析法、托賓Q值法、財務指標法等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狀況的全面評價。
二、企業內部控制對財務績效的具體影響分析
內部控制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與管理手段,而財務績效則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目標。強化內部控制管理,由于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因而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兩者之間的具體邏輯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完善內控環境有助于提升企業財務績效
改進提高企業的內控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內部控制環境的優化上,最重要的是對企業治理結構的調整,尤其是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以及股東大會的合理調整,因而有助于改進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體系,并實現財務績效水平的提高。
2.加強風險評估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風險評估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關鍵環節,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可以通過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辦法,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評估分析與有效規避處理,進一步的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財務風險與收益的匹配。
3.內部控制活動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內部控制活動在企業內部的有力執行,有助于確保企業內部的財務授權審批制度、預算管理制度、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企業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對于補充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非常有利,因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
4.信息溝通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在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有效的實現了對企業內部各類信息流的合理管控,這有助于促進各類信息在企業內部各級管理層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信息溝通不暢等造成的決策失誤問題。而且內部控制管理強化了對于各類信息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因而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與財務績效水平。
5.內部監督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內部監督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加強內部監督控制,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資金管理、采購營銷、生產銷售以及投融資等環節進行全面的控制,進而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對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非常有利。
三、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財務績效的措施
1.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基礎工作
真正有效發揮內部控制管理對企業財務績效的促進作用,重點應該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基礎進行優化。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具體推進落實過程中,首先應該進一步的對企業的管理目標進行明確,在內部控制管理目標的設定上,應該盡可能的采取自上而下逐級確認的模式,最終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提高作為內控管理的目標。其次,應該對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體系進一步的進行優化,重點是對企業董事會的特征進行有效的改善,特別是進一步的明確企業董事會的具體職責,在企業內部的項目研究、投資、擔保等重大決策上確保權限的有效控制,并盡可能的減少非執行董事以提高董事會的效率。第三,應該注重在企業內部建立更為有效的激勵管理機制,以加強對企業內部員工的管理,應該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結合,通過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活力。
2.在企業內部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風險問題容易造成企業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甚至是造成企業的破產倒閉。因此無論是內部控制還是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都迫切需要將風險管理作為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實施過程中,應該采取全面風險的管理模式。對企業所有的生產業務環節進行全面的梳理,仔細查找企業在生產經營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源頭以及風險控制關鍵點。其次,應該注重不斷地加強企業的風險防范控制能力,尤其是在風險管理方面應該盡可能的采取系統式的組合管理方案,及時規避企業經營管理階段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這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成本,同時由于全過程的管理模式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也是有效的優化。
3.完善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執行管理
在企業內正常推進內部控制管理,重點應該進一步的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尤其是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信息披露等相關方面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企業的董事會管理、投資管理、內部審計、資金管理、關聯交易、經理層管理、獨立董事管理、對外擔保等相應工作內容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其次,應該重點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執行,這就要求必須落實好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責任,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進一步的細化企業的工作流程,確保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不斷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活動質量。
4.增強企業信息與溝通的內部控制管理
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力度,確保各類經濟活動數據信息的及時披露,避免由于信息失真等問題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必須進一步的加強對企業信息與溝通的內部控制管理。首先,應該健全完善企業的重大信息內部報告制度,通過責任化管理的方式確保企業各類信息的及時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在企業的信息溝通與內部控制管理方面,應該注重盡可能的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具體的推進落實過程中,應該將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的各個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的整合,通過采取內部局域網或者是借助外部的網絡云平臺,實現企業內部各類經濟活動相關數據信息的及時收集、傳遞、分析、存儲,以確保實現各類信息數據處理的集中化、自動化、關聯化、流程化,提高信息溝通效率。
5.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關鍵在于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在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監督上,應該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內部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體系,一方面,應該積極發揮企業內部董事會、監事會的作用,對內部控制管理的組織實施情況等開展審查監督,確保企業各項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其次,應該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的作用,重點圍繞企業有關投資、采購、銷售、資產管理、擔保、關聯交易、資金使用、財務會計信息等內容進行全面的審計監督,及時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中的各種缺陷或者是風險問題,有效的制定解決方案,以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四、結語
內部控制管理與企業的財務績效具有直接的邏輯關系,企業經營管理層必須注重不斷地改進優化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框架,特別是在內部治理結構、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信息溝通、內部監督管理等幾方面,改進提高整個內部控制體系,進而充分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促進企業財務績效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靖淳.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2]王巧姝.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框架與實務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課題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J].會計研究,2011(12).
[4]馬麗英.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及其與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融合[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