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媛媛 鄧艷
摘 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需要致力于校企合作和產學研協同培養,通過建立“學科—企業—導師—研究生”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為抓手,通過課程與實驗體系和“雙導師”制度建設,規范專業學位評價體系和標準,實行優秀學位論文培育和評選,建立服務平臺等措施,加強過程管理,全面落實確保產學研聯合培養長期、穩定、高效發展。
關鍵詞:產學研;協同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6-0116-03
我國研究生教育分為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兩種類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面向特定專業、面向社會需求的;而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則面向基礎理論、面向科學研究。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上有明顯差異。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比例也逐年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區分度不高,沒有專業學位的特色,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問題迫在眉睫。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發展現狀
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兩種類型,是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正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每年招生的規模都在增加[1]。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從2009年開始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第一年只招收了工程碩士類別的電子與通信工程和計算機技術兩個領域173人,只占總招生名額的17.96%。但隨后每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都在增加,到了2014年達到602人,占總招生名額的49.67%,專業學位類別包含工程碩士、應用統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和會計碩士四個類別,其中工程碩士類別包含光學工程、儀器儀表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項目管理和物流工程10個領域。與之相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卻在逐年減少,所占比例也逐漸降低,從2009年的82.04%下降到2014年的50.33%。從國家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導向看,兩種形式的研究生會均衡發展,甚至長遠發展下去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會超過學術型研究生[2]。
近幾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快速增長,其對研究生總體培養質量的影響也愈發重要,但因受到單一導師傳承方式、單一學科界限、單一高校封閉式培養等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普遍存在實踐與應用能力不強,特色不鮮明、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區分度不大等問題[3]。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往往都是借鑒本學校相關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比如專業學位領域“電子與通信工程”參照學術型專業“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學位領域“計算機技術”參照學術型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在課程設置上專業學位領域有部分課程會跟學術型專業重復,再在實驗課程和工程相關課程上做出調整,以適應專業學位要求;在授予學位的成果要求上,一般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求在期刊上公開發表一篇學術論文,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則沒有發表學術論文要求但鼓勵申請專利;在學位論文的要求上,兩者的評審指標不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注重論文的創新性和理論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注重論文的實用性和實踐性。盡管培養單位努力在兩者的培養模式上做出區分,但幾年研究生培養下來,畢業后的訪談結果顯示導師和學生的普遍認為兩者區分度不大,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也不認為兩者的學位論文有明顯的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如何跟學術型研究生真正區分開來,如何增加學生、導師和社會的認同感,這些問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的關鍵[4]。
近幾年,學校在資源配置上也在加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針對專業學位開設實踐性課程,建立研究生企業工作站供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實踐,單獨遴選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指導學生,通過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項目和優秀論文培育和評選等措施來保障其培養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要以學校優勢的專業學位學科培養為試點,以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及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設與管理為抓手,統籌協調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5],以促進教育與科技、經濟緊密結合為出發點,建立全面立體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機制,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學位研究生[6]。
二、建立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面向特定專業、面向社會需求的,而學術型研究生面向基礎理論、面向科學研究,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需要充分發揮在相關領域的學科優勢,致力于校企合作、產學研協同培養,切實貫徹“雙導師”制,狠抓研究生培養質量,建立“學科-企業-導師-研究生”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所謂“四位一體”包括學科、企業、導師和研究生,“學科”指學科建設,“企業”代表校企合作,“導師”代表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代表研究生培養。這四個方面緊密聯系缺一不可,通過建立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產學結合為途徑,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確立“有知識、有能力、有應用、有經歷”四層次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下面將分別從學科建設、校企合作、導師隊伍建設和研究生培養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構建“學科-企業-導師-研究生”為核心要素的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全面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改革。
1.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龍頭,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建設偏重于學術性輕應用性,傳統學科和基礎學科因為建設起步較早比較受到重視,而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問題因為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容易被忽視,而專業學位教育作為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7]。
專業學位的學科建設首先要優化學科結構,既要跟學術型學位專業學科相互支撐,又要有一定的獨立性。以“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專業學位學科為例,該領域跟學術型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很類似,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作為傳統的名牌專業,其學科建設已經非常成熟,教學資源、實驗室和課程體系都可以借鑒,但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還需要建立獨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驗室,開設針對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工程實踐課程,同時需要跟校外企業密切合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些都是專業學位學科建設的重點。
其次,需要組建有力量的學術梯隊,這是學科建設的骨架,專業學位專業的學術梯隊建設要特別關注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和校企合作密切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通過建立校級、省級和國家級三級重點學科梯隊,促進學科建設有層次地建康有序發展。
2.校企合作
校外企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跟學術型研究生最大的不同之處和特色所在。校企合作要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設與管理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為抓手,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實踐平臺,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調動學校、學院和企業各方的積極性,建立省級、校級兩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每年選派專業學位研究生進站,參與企業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同時,創新研究生進站方式,工作站以項目的形式,委托給學校導師,帶領研究生研發;也可以由學校研究生導師根據研究生培養的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研究生進站參與課題的研發。通過校企合作,表現優異的研究生可以直接留在企業參加工作,既給研究生增加了就業機會,又給企業提供了快捷的人才選拔途徑,同時給學校創造了優秀的實踐基地。
探索與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課程與實驗體系建設。為適應當前科技的高速發展及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探索采取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探索與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從行業企業需求出發,強化企業在課程體系開發中的角色功能,豐富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在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時,特別關注面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驗課程建設,專門設置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并強調基礎理論課的實踐導向。例如,數學課程要面向應用,教學用到的例子要結合專業的特點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在未來實踐和學位論文中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好,解決好實際工程問題。新的培養方案強調企業專家參與研究生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工作。規定每個專業和領域至少有一門課必須有企業專家參與建設和教學,企業專家可以結合工程實際講解課程內容。在專業選修課方面,專業學位研究生選修專門面向專業碩士開設的課程不得少于3/5。除開設企業參與課程外,還邀請企業優秀專家和基層一線技術人員為研究生開設行業前沿技術講座、介紹工作經驗好人舉辦研討會;積極探索與職業資格認證對接的課程設置;加大特色課程、品牌課程、前沿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力度。
3.導師隊伍建設
專業學位研究生因為要進行校外實踐,因此必須實行“雙導師制”,要緊緊抓住“導師”這一培養核心因素,切實做好“雙導師制”的導師隊伍建設。
適應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及產學研聯合的培養需求,專門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遴選、聘用等條例。構建一支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適應的、行業兼職導師與專職導師結合的導師隊伍。
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導師素質,專門制定跟學術型研究生導師不同的遴選標準,強調其工程經驗和實踐能力,鼓勵有校外合作項目的教師擔當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以適應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及產學研聯合的培養需求;規范企業導師管理,明確企業導師的任職條件、崗位職責等內容,高標準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導師,制定企業導師管理辦法,明確責權利。建設一支符合培養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專業學位企業導師隊伍,確保雙導師的真正落實。采用靈活的交流模式,既請企業導師走進校園,又送學校導師走進企業,從而提高校內外導師的合作和交流,促進雙導師制的良性發展。
通過落實“雙導師”培養責任制,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所具有的優勢,避免各自的不足之處,聯合起來培養既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功底,又具有較強的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研發和生產實際問題、并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4.研究生培養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包括課程學習、校外實踐和學位論文三個環節,課程學習的質量通過課程建設把控,校外實踐環節通過校企合作保障,學位論文質量是評價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
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加強過程管理,確保產學研聯合培養長期、穩定、高效。成立由研究生院、企業、學院等有關人員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對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過程,特別是研究生在企業中的學習與工作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和管理。從與企業接洽合作,到規范合作內容與方式,以及研究生進入企業后對導師、研究生的管理和考核,企業培養行為的約束等一系列過程,進行統籌協調和管理,制定系列相應的管理辦法,強化過程管理,確保培養過程健康有序。
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實踐導向,制訂開題報告的考核辦法,明確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面向應用,面向企業實際。強調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踐性,凸顯面向相關產業,聯合培養特色,積極提倡技術報告、工程設計、產品設計等多種形式的學位論文標準。在能力評價方面,引入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衡量指標;要對學生在企業項目中的參與程度,完成項目的工作量進行考核,考查學生參與項目設計開發驗收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硬件看設計圖與實物圖,軟件看算法與代碼量。學位論文的評價充分考慮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實踐性和創新性的特點、以及行業企業的評價標準等因素。聯合著名企業共同承擔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積極探索面向相關產業,校企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途徑,建立適用于產學研合作的專業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和標準。
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計劃項目,該項目分為校級和省級兩個級別,專門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立。在項目評選過程中,參加企業工作站項目和實行雙導師培養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予以優先資助。通過項目資助,發掘研究生的創新潛能,激勵研究生的工作熱情,加強科研實踐訓練,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機制,從而培育出優秀的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設立校級和省級優秀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選,其評選標準看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利成果和論文成果實用性,對于成果突出的推薦其參加省級優秀論文評審,對研究生和其導師分別設立獎勵機制,調動研究生和導師積極性,全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三、總結
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協同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是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內容,更是聯合、協調社會優質資源共同辦教育的需要。這既是高校真正成為知識創新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試驗田、擴大開放橋頭堡的必然選擇,也是高校與企業整體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經過探索實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培養機制日臻完善,建立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培養體系,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為抓手,探索與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課程與實驗體系建設,切實落實“雙導師”培養責任制,實行優秀學位論文培育,積極探索建立適用于產學研合作的專業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和標準,進行省級和校級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以上措施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協同創新培養作用,產學研結合催生基地建設,使得“小基地”發揮出“大示范”的效果,形成了信息特色鮮明、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新局面,有效保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艷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效能及改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9).
[2]胡娟,徐亮,王超.“產學研”合作專業學位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1(2).
[3]劉珍珍,周文學.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主體博弈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3).
[4]李香.基于協同創新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0).
[5]余為,郭海敏.貫通產學研合作機制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22).
[6]高鴻.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7]孫瑜,羅兆祥.從專業學位教育看學科建設的問題[J].法制與社會,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