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炎蓮
【摘要】本文就“中國夢”的提出及思想內涵、“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分析了“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典型問題,提出了“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夢 路徑
一、“中國夢”的提出及思想內涵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施手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
二、“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國夢”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理論自覺,更是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偉大目標而努力奮斗的重要的思想基礎。“中國夢”的提出印證了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的自信和決心。大學生是當前“中國夢”非常重要的踐行者,引領著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順應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事業必將勝利的理想信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迎接“中國夢”所賦予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去。
三、“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典型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深入,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都在與國際社會進行接軌,因而受到西方國家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沖擊影響。部分高校大學生出現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不同程度的問題,具體表現在道德思想淪陷,迷茫困惑,貪圖享樂,個人理想背離了社會理想的范疇;有些大學生過分追求物質生活和個人利益,無法面對生活困難、挫折和挑戰,社會責任感嚴重弱化甚至缺失。在新的歷史環境和社會形勢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遇到很多的問題與挑戰,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思想覺悟低下和行為準則缺失,使其無法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說服力和感染力。
四、“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路徑
1.營造大學生學習“中國夢”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對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美化行為等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素質,陶冶大學生的高尚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信心,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結合五四運動周年紀念和新中國成立周年紀念等,舉辦“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文藝展演,推出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中國夢”主題文藝作品,謳歌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偉大的中華民族,集中展現廣大學生熱愛祖國、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還應積極組織開展青春勵志電影展播、勵志書籍推薦、勵志歌曲傳唱等活動,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形成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學生、凝聚學生、激勵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2.加深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和理解,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夢”提出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和各界人士紛紛熱議“中國夢”的實現問題,在中國社會各界產生了極大影響。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理應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內涵,把自身的夢想和國家社會的夢想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系統完善的理論學習和充分的實踐檢驗來踐行“中國夢”所賦予的偉大歷史使命。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社會實踐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其他校外活動場所,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社會實踐活動。及時總結宣傳大學生在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中社會實踐典型案例和工作經驗,部署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計劃,引導大學生深入西部、深入農村、深入一線,開展參與式觀察和服務式體驗,征集有代表性的“個人夢”,使學生感悟由個人夢想所組成的“民族夢”和“中國夢”。
3.提升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專業技能,培養大學生過硬的素質能力
社會發展的進步和國家的強盛靠的是人才,人才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所以,高等院校應加強對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我們知道,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既是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又是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表達了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愿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高等院校要不斷培養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培養大學生過硬的素質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擔當意識,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順應時代潮流,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努力培養自己具備全面過硬的素質能力。當代大學生正處在實現“中國夢”的年富力強的時期,要刻苦學習、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打牢堅實的文化基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