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
[摘 要]目的:農村醫療,作為醫療體系中的一部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農村醫療環境以及農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情況,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方法: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結果:①新農合參保率較高,但參保的人員的滿意度不夠。②農村對于醫療的宣傳工作不夠。③與城市相比,農村的醫療條件能有待提高。④農民的健康意識不夠。結論:應該通過改變農村醫療保險的組成形式、加大農村醫療工作的宣傳力度、給予一定政策提高農村的醫療實力等方式來提高農村的醫療水平以及農民對于醫療服務和新農合的滿意度。
[關鍵詞]問卷調查;醫療;新農合;滿意度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208
1 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地點為沈陽市于洪區某村。調查共發放問卷188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5%。其中,男性105名;女性75名。問卷調查的基本結果如下:
1. 1 村民年平均收入情況
23%的村民年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23%的村民年平均收入在3000~6000元,17%的村民年平均收入在6000元~1萬元,37%的村民年平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
1. 2 村民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與情況
180名接受調查的農村居民中有155名居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占其中的87%;有25名居民未參保,占其中的8%。
1. 3 該村基本醫療條件
該村衛生所共有醫務人員2名,兩人均為專科畢業且年齡較大。該村衛生所未設立各專科科室(包括心理門診)。但是,該村每年均組織村名進行體檢。
1. 4 村民就醫情況
出現常見病時:8%的村民選擇省、市級醫院進行治療,10%的村民選擇縣級醫院進行治療,67%的村民選擇本村衛生所進行治療,26%的村民選擇自己買藥進行治療,另有2%的村民選擇不治療。67%的村民選擇在衛生所進行治療,該比例明顯高于全國57. 4%的平均比例[1]。可能原因為調查地比較靠近市區,衛生所的就醫質量高于全國衛生所的平均水平。
出現重大疾病時:78%的村民選擇省、市級醫院進行治療,15%的村民選擇縣級醫院進行治療,7%的村民選擇鄉鎮衛生所進行治療。在22%未選擇省、市級醫院進行治療的村民所給出的原因中,8%的村民表示沒有醫保負擔不起,77%的村民表示大醫院報銷比例比較低,8%的村民表示大醫院的醫生態度不好,另有15%的村民表示去大醫院路途遙遠不愿前往。
1. 5 村民醫療支出情況
18%的村民年醫療支出在500元以內,17%的村民年醫療支出在500元~1000元,27%的村民年醫療支出在1000元~5000元,17%的村民年醫療支出在5000元~1萬元,10%的村民年醫療支出在1萬元以上,另有12%的村民年醫療支出時多時少。在調查過程中,48%的村民表示年醫療支出偏高以至于難以承受,48%的村民表示年醫療支出在可以負擔的正常范圍里,只有2%的村民表示這一支出是偏低的。
2 農村基本醫療存在的問題
2. 1 村民新農合參保率較高,但村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急需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該村村民新農合的參保率在87%左右,但參保村民的滿意率僅僅達到50%。村民們普遍認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應該取得幫助農民減輕醫療負擔的效果,但實際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好。這可能與新農合采用先墊付后報銷的方式有關,這種方式會使農民對新農合的信用度降低[2]。
2. 2 該村對于新農合及農村醫療的宣傳力度不夠
調查之后我們發現僅僅只有17%的村民表示比較全面的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而仍有近30%的村民表示基本不了解新農合。
2. 3 調查地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后
該村衛生所從軟件上來說只有兩名年齡較大的醫務工作者,由于人數少所以不能分科而且兩人不久也會因年齡過大而退休。從硬件上來看,該衛生所缺乏像B超機等一些基本的專業診療設備。村民在患較大疾病時,由于醫務工作者的不足以及設備的缺乏,無法獲得應有的治療。
2. 4 村民由于健康意識不夠而導致部分村民醫療支出比例較大
在調查的過程中,雖然所有的村民都表示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但有48%左右的村民從未進行過身體健康檢查,能夠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的村民只有35%左右。農民由于地域、生活習慣的特點以及健康意識的不足,使得許多疾病在早期沒有及時得到診治,而是發展到后期形成頑疾再到醫院就診,費用高且效果差[3]。
因為調查地區位于沈陽周邊,且沈陽周邊農村距離沈陽市區距離、交通狀況以及經濟結構比較相似,筆者認為在該村的調查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沈陽周邊地區農村的醫療情況。
3 對于農村醫療工作的幾點建議
3. 1 改變農村醫療保險的組成形式
新農合的籌資水平及支付方式變革會對村民的醫療選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4]。筆者建議適度降低新農合的農民每月自己繳費的錢數以讓農民獲得更大的實惠。另外,在對待身患大病的患者時,應根據其收入以及家庭情況適度提高報銷比例。同時,也可以嘗試將城市里的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引入農村當中,不僅可以減少新農合的負擔,而且可以提高患有大病的村民的報銷比例,防止因為一場大病毀了一個家庭的情況出現。今后,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時,應綜合考慮新農合與商業醫療保險的協調平衡發展,使農民真正在醫療服務中獲得更多的實惠[5]。
3. 2 加大農村醫療工作的宣傳力度
一方面,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加大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使得廣大村民真正了解新農合以及如何利用新農合降低自己的醫療支出。應該著重加大對一些年紀大的、低學歷的弱勢群體的宣傳力度,只有使這些人真正了解新農合,才可以說政府的宣傳工作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村委會應定期組織一些有關如何在早期自查疾病、養生等方面的講座。同時,村委會還應組織相關的人力物力對于講座以及體檢進行宣傳,以保證將村子的村民健康工作覆蓋到每一位村民。
3. 3 通過相關政策提高農村的醫療實力
一要加大農村醫療的財政投入,為農村衛生所購買專業的診療設備以提高農村醫療的硬件。二要選派一些具有一定資質的醫務人員對鄉村衛生所進行支援,并可以考慮將下鄉支援作為晉級的必要條件,以鼓勵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投入到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中來。農村衛生所作為農民接觸的第一級醫療機構,只有合格的醫生才能夠擔當守門人的角色[6]。
總之,一方面當前沈陽周邊農村的醫療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另一方面沈陽周邊地區農村的醫療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中國是農業大國,只有解決好農民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好中國的問題。筆者相信,在未來,中國農村的醫療工作一定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使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姚強,陳凱,籍文雪,等. 新醫改下我國農村居民就診流向變化趨勢與成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3(11):13-15.
[2]王柯,張曉,沈其君. 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費用控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9):574-575.
[3] 劉長杰. 把握縣醫院工作特點,確保新農合惠民政策落實[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1(5):458-459.
[4] 許利剛,尹愛田,井珊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醫療服務分流的影響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3):213-215.
[5] 劉炳武. 如何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行管理工作[J].中國衛生產業,2011,8(12Z):151.
[6] 孫曉筠. 美國管理化衛生保健制度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啟示[J].衛生經濟研究,2005(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