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
【摘要】基于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投資、消費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的現狀,消費需求亟待提高。居民消費不足已經構成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本文從我國傳統文化和人口老齡化、存款利率、城鄉收入差距、借貸水平、新農保、新農合等幾個方面分析其對我國農村消費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消費 人口老齡化 存款利率 城鄉收入差距 借貸水平 新農保 新農合
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都是最薄弱的一環。想要破解消費增長的難題,那么先應該知道制約我國消費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和實行比較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我國農村消費的影響因素。
一、我國傳統文化和人口老齡化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近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深刻的轉型,尤其是我國這么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行,導致獨生子女居多,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也就是人口老齡化。同時上世紀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農村普遍存在自主選擇嬰兒性別的現象,20多年過去了,這些行為背后的隱患逐漸顯現。大量的單身適齡男青年找不到媳婦,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結婚要有房子、彩禮等,于是現行拼房拼車拼彩禮現象橫行,年邁的家長傾盡一生積蓄買房。然而在家長為孩子買完房子后指望不上孩子為其養老,還得自己省吃儉用存錢以防生老病死。因為當今社會與往日已截然不同,生活成本顯著提高,大部分年輕人在家長付完首付后還得每月還貸加上孩子的奶粉錢,他們已自顧不暇,哪里還顧得上遠在老家的高齡父母。所以他們是沒有多少錢可以消費的。
二、我國存款利率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為鼓勵投資、分流儲蓄、刺激消費等已連續幾次降息。然而降息在減輕企業利息負擔、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方面的效應是明顯的,但對分流銀行儲蓄存款、鼓勵消費和投資方面的影響并不明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低利率政策是導致居民儲蓄不斷增加、消費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低利率情況下,如果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那么儲蓄減少;如果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那么儲蓄增加。然而中國的實際情況是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結果就是雖然央行降息但居民儲蓄卻在不斷地增加。因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國外那么完善,所以他們儲蓄的主要目的是存一定數額的錢以應對將來可能的需要。所以就有了利率的替代效應不足收入效應,并且使收入效應成為了主導。所以在央行降息時居民儲蓄不降反升。
三、城鄉收入差距與借貸水平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加上農村消費的收入彈性比較高,地區差異也更為顯著,所以農村消費相比城市而言更脆弱。如果從收入差距的角度看,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收入越高邊際消費傾向就會越低,所以收入差距越大,總體的邊際消費傾向就會越低,以至于對消費水平產生進一步的負向影響。
從借貸水平的角度看,增加人們的借貸水平會使他們的財富直接增加,財富的增加會促使消費的提升。實際情況顯示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會隨著借貸水平的提高而表現的更為突出。因為不同地區的借貸水平是不一樣的,刺激消費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經濟不怎么發達的農村地區消費的借貸收入彈性更高。
也就是說,城鄉收入差距較大對邊際消費傾向、消費水平、社會福利的負面影響,可以通過增強借貸水平抵消一部分。因為城鎮居民貸款大部分是用于投融資。對于農村居民而言,基于其本身的社會財富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社會消費,他們的消費借貸大部分是用于購買住房、汽車、大件耐用消費品等。所以說經濟不發達的中西部農村地區消費的借貸收入彈性更高,借貸水平的提升能更顯著促進財富增加,進一步提高消費水平,從而提高消費者的福利。
四、新農保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縱觀人的一生,人會本能的將生命周期內所能支配的全部財產予以合理配置。一般情況下會在年輕力壯時多賺錢多存錢以備年老體邁時消費。養老保險制度就是這樣的運營機制,它是通過增加人們退休后的可以獲得的收人來減少人們年輕時的儲蓄的。
新農保并沒有顯著影響60歲以下居民的儲蓄率,卻顯著降低了60歲以上居民的儲蓄率。因為60歲以下居民只繳納100元的參保費,交的少自然將來得到的就少,所以他們不會對這么低的農保抱太大的希望,自然也就不會減少預防性儲蓄。并且年輕家庭的預防性儲蓄一般情況下并不是為了給自己養老,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子女的成長。因此在新農保政策這么低時是不會減少這些家庭的預防性儲蓄的。但是,60歲以上的居民不需繳保費就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使他們當前的收人立即增加,加之老年人儲蓄的目的比較單一,他們存錢就是為了養老。所以說新農??赡軐夏耆说挠绊憰?。
如果想通過新農保提高農村消費、降低儲蓄,那么政策制定者可能更加需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加大農村養老保險投資力度、更加關注農村年輕人的養老問題、提高農村居民的社會福利等。
五、新農合對農村消費的影響
醫療保險對收入較低的家庭或著健康水平比較差的家庭的消費影響比較大,原因是這兩種家庭可能會面臨相對其他家庭更高的醫療負擔風險。農村家庭在縣級醫院看病得到的補償程度越高,新農合對農村消費的影響也就越強,這說明新農合對消費的影響主要是減少農民的醫療負擔進而減少他們的預防性儲蓄。
新農合還會隨著農戶對新農合的態度不同而對消費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地說就是只有在農民自己或他們認識的人得到過醫保補償,他們才會相信新農合政策,才會有更多的人去參保。說明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程度是這項政策能否更好的刺激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這與中國人對剛實行的政策或者說對新事物總是持觀望態度有關。當政策實行漸趨穩定,人們對其持肯定態度時才會放心的將之前的預防性儲蓄用于消費。
綜上,想要提高我國農村消費就必須全面建設針對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農民收入,讓他們老有所依、失有所濟、傷有所保、難有所助。當國家把事情做到位后,人們自然會看到社會格局的變化,深刻感受社會保障帶來的福利,也會像城鎮居民一樣將借貸的錢用于消費,理解信用卡式的消費觀念和態度。更多的享受生活而不是一輩子辛辛苦苦賺錢存錢為兒子買房,到老卻在各方面都無所依靠,最終悄然離去。
參考文獻
[1]曲兆鵬,趙忠.老齡化對我國農村消費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8(12).
[2]減旭恒,劉大可.利率杠桿與居民消費一儲蓄替代關系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3(6).
[3]劉峰.中國居民消費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3).
[4]韓立巖,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貸水平與居民消費的地區及城鄉差異[J].經濟研究,2012(1).
[5]馬光榮,周廣肅.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對家庭儲蓄的影響:基于CFPS數據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4(11).
[6]白重恩,李宏彬,吳斌珍.醫療保險與消費:來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