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小樺+許柬+冀紅杰+郭俊彬
摘 要: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北京二中以新課程所賦予的自主空間為依托,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將“職業見習日”這一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動發展為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接觸社會,了解職業,深化了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提升了學生對生涯發展的思考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意識,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業見習 生涯規劃 核心價值觀
一、課程背景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對公民提出了四點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教師,我們始終在思考:如何在中學階段引導學生體驗并逐步養成這些品性,使學生真切地認識到熱愛本職工作、做人誠實守信和與人友善相處是一個公民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在學生今天的學習生活與其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之間架設一座學生喜聞樂見并且具有時效性的教育橋梁?
新課改過程中,北京二中以新課程所賦予的自主空間為依托,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為學生開設了上百門選修課程,并通過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以及一系列具有學校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開闊視野,了解社會現實,有針對性地制定個人生涯發展規劃,最終實現高中階段的發展目標,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成為未來的創新型人才。這其中,“職業見習”也從一項品牌教育活動逐步發展為一門綜合實踐特色校本課程。
二、課程實施
(一)“職業見習日”活動
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高一、高二年級開展了“職業見習日”活動,并形成了學校的傳統特色。通過中國五百強企業搭建的平臺,為學生提供考察見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人生規劃意識。2011年,我校以“二中學生職業見習日”制度的形式使得這一社會實踐活動規范化、常規化。每年三月或四月,在北京法制晚報及20多家資源單位的支持下,我校高一、高二全體學生在班主任和成長導師的帶領下,走進法制晚報社、肯德基總部、北京市氣象局、北京市琺瑯廠、輕武器研究中心、北京鋼圈廠、吳裕泰茶葉、龍徽酒業、120急救中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鵬程食品廠、牛欄山酒廠、盈創再生、蘇寧電器物流中心、北京大發正大、順義國際鮮花港、騰訊網、北京廣播電臺等單位開展以職業體驗為主的職業見習活動。通過參觀、授課、經驗交流、親身體驗崗位,使同學們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運作模式和當今時代對人才的素質、學歷、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了解職業特色和崗位要求,使同學們體驗到團隊協作的力量和勞動的價值,初步了解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名創新型、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為今后走上社會奠定基礎。
(二)《職業見習》課程
1、前期準備
正如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課質量一樣,我們在職業見習前同樣安排了詳細的“預習任務”,以保證學生對于一整天的實踐課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動準備。
首先是校會廣播。學校心理教師在廣播中會向同學介紹中學階段思考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鼓勵同學們通過多種途徑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珍惜學校提供的機會,在參觀、交流中努力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群,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其次是班級動員,發放家長信。在家長信中,學校會簡要闡明課程的意義,請家長協助引導孩子利用網絡、圖書等信息庫,查閱即將見習的單位其人員都從事什么職業、經營哪些業務、主要特點是什么,使學生對于見習單位和職業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并醞釀現場提哪些問題。
第三,學生處和心理教研組共同設計了“職業見習前調查問卷”,包括簡短的四個問題(見附件),幫助同學聚焦思考的方向。該問卷出發前填寫完畢,全部收回。
第四,心理教師提供職業訪談的大致模板,每班安排感興趣的學生據此自擬訪談提綱,以便與相關職業人員深度交流,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
準備就緒,只待出發。
2、科學實施
盡管準備得很周詳,來到真正的職場中,同學們還是按捺不住興奮之情。畢竟這里與學校的氛圍截然不同。
接待單位非常熱情,會安排專人負責,向同學介紹本單位的基本情況,播放精彩的宣傳片,供同學們了解這個單位(企業)的輝煌歷史和現實風貌。
接下來是參觀環節,同學們跟隨引導人員觀看主要車間、廠房、辦公區域等,有些單位還會安排同學們現場實踐參與,比如大型超市、肯德基等企業。這時,班主任和成長導師會引導同學們或認真傾聽,或仔細觀察,或簡要記錄,或抓緊提問,或抽空訪談,或全心體驗……而時間,就在同學們的全情投入中悄悄溜走了。
告別每一家單位,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收獲滿滿、謝意濃濃。
3、認真總結
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考察方式有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紙筆測試。學校要求同學們職業見習結束后,每人完成一份心得體會,計入學分。同時,各班還會安排、或有同學主動制作PPT進行小組、班級以及年級之間的交流展示。還有同學繪制小報,抒發感受(見附件)。
同時,同學還要完成見習結束后的調查,以此梳理、比較見習前、后思想認識的發展變化。(見附件)
不難看出,從一項德育活動,發展為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學校整合了各個方面的硬件、軟件資源,周密布置、精心準備、認真落實、注重反思,從而收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三、課程價值
(一)學生收獲頗豐
1、讓核心價值觀具體、細化,可感知、可操作
通過職業見習,學生身臨其境,親眼所見,親耳聆聽,親身參與,對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了更為直觀、恰切的認識。
關于愛國,外交官給同學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見習前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學生認為外交官最重要的品性和能力包括“外語好,善于協調各種關系,熟悉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善于談判、有風度”等。在走進外交部、與外交人員面對面交流后,同學們深刻地認識到,一名合格的外交官,其首要素質是愛國,因為他們是代表國家與別國政府、人士打交道,維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
在參觀了吳裕泰茶莊、觀看了景泰藍制作流程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在升溫。
關于敬業,就更不用細說,同學們在鮮活的職場上看到太多的職業人拼命工作、一絲不茍,以至于有同學在體會中談到“他們那么熱愛工作,那么拼,是我沒有料到的。我目前的工作就是學習,如果我有他們一半拼,我的成績就會遙遙領先”。明天的敬業與今天的向學被緊緊聯系在一起。
關于誠信友善,則更為同學們津津樂道。企業家向他們講述了開拓市場、爭取客戶、行業競爭的故事,每個故事中都滲透了“唯有誠實守信、與人為善,方能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引發了同學的思考。一名男同學,以往人際關系總是挺緊張。見習歸來,他在作業中寫到:“我認為,一個在職場上厚道的人,肯定在學生階段是不怕吃虧的。其實,只要不在小事上跟同學斤斤計較,我就不會得罪那么多人,自己也不會見天兒地不快樂。作為一名男子漢,要有大胸懷、大氣量!”
上述事例令人振奮:通過“職業見習”課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嘗試已顯現出成效。
2、讓生涯規劃有理念、有方法、早動手
生涯規劃的兩大要點是自我探索和認識社會。學校購買并開通了“careersky高中生涯發展教育系統”,并為全體同學下發帳號和密碼。通過平臺測試和信息查詢,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學科興趣、性格特點、多元智能傾向以及價值觀有一定了解,有助于理性選擇文理,還可以了解國內各高校專業和課程信息,逐步篩選心儀的專業和學校,還能夠了解社會上各種職業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教育背景、入行經驗要求以及未來發展前景,逐步接近自己喜歡的職業群,并為之早做準備和規劃。
測評再科學也只是“紙上談兵”,“職業見習”課程則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體驗某種職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狀態,機會實在難得。在見習結束后的問卷調查中,有80%的同學認為實地參觀所得到的職業整體印象與自己先前的主觀想象“有一些區別”,有10%的同學認為兩者“截然不同”,另有10%的同學認為想象與現實“基本吻合”。有同學在心得中寫道:“現在已是高二的我,其實離職場并不遙遠,考慮一下自己將來適合干什么很有必要”;有的同學寫道:“原本以為自己很適合某某工作,今天參觀了一下,尤其是聽完講解,我覺得還需要慎重考慮,這樣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在見習結束后的調查中,學生還梳理了自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素質或能力,居于首位的是溝通與合作能力,第二是創新意識和能力,第三是社會責任感,第四是時間管理能力。這樣的反思效果僅憑課堂教學是難以達到的。當學生自發地將職場見聞和體驗與自我發展和完善結合起來思考時,他們儼然已邁出了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二)教師觸動很深
與學生一起親臨職場,不僅學生感到新鮮,教師的觸動也非常深刻。從他們的教學反思中可見一斑:
“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社會資源對學校課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具有學校自身無法擁有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是個巨大的課程資源庫”;
“若想讓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必須與課程和日常生活相結合,不能空講道理”;
“親臨職場,尤其是行業跨度較大的那種,我感到很震撼,對于課堂里講的知
識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矯正,教師應有意識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與時俱進”;
“教師應先于學生多接觸社會,否則課堂就只是狹隘的、一廂情愿的照本宣科”;
“我們希望學生樹立人生規劃意識,思考未來,不能只靠課堂內的灌輸和說教,
應該多一點機會讓學生接觸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職場”;
“在職業見習中,我們班學生了解到有些職業雖然錄用門檻不高,但要求持續學習和參加培訓,他們現在比以前學習更主動了”。……
走出校園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開展綜合實踐,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敬業樂群的他們樂在其中,為學生思想境界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體現了二中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
(三)家長反響強烈
以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上重點中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進一步深造,職業生涯的話題到大四畢業時再考慮也不晚。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許多家長困擾于下述現象:孩子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責任感,不了解自己的興趣,依賴父母為自己選擇大學的專業和未來的職業。一旦進入大學或走上工作崗位后,才發現缺乏興趣或者不能勝任工作,最終喪失了學習和工作的動力。有的家長還從媒體中了解到,每年都有少數大一新生因為不滿意所考入的大學或專業、選擇回到高三復讀,這實在是人生的浪費!因此,家長一面渴望職業生涯方面的指導,一面又不希望耽誤孩子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很是矛盾。
在職業見習課程中,我們通過前期的家長信、家校平臺等途徑向家長介紹課程的意義,邀請有興趣的家長直接參與全天的課程,在見習結束的交流會上邀請家長聆聽孩子的感悟,許多家長非常感動,甚至主動幫助聯系下一次職業見習的基地,從懷疑這種課程是“浪費時間、耽誤工夫”到全力支持。應該說,這門課程同時提升了學生和家長兩方面的職業規劃意識。
家長一:“對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很有必要,很有意義。孩子越早開始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和職業,就越能及早設計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盡量少走彎路,實現自我價值,使自己擁有一段精彩的人生。”
家長二:“在許多發達國家,職業生涯指導是從幼兒園開始的,貫穿了小學、中學和大學,通過職業模擬、看錄像、實際嘗試操作等各種方式,使孩子從小就對自己和職業有了一定的了解,整個求學階段都在為自己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上做準備。孩子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力,會主動自覺地參加各種各樣的志愿者活動、職業體驗和兼職工作。我認為二中的課程非常有意義。”
四、課程反思
認識職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了解自己也是一個長期、甚至終身的過程。“職業見習”課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見習中得到的對某種職業的直觀印象,還需要今后不斷的探索和體驗,收集關于該職業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學校也應進一步安排更多的相關活動、以及通過課程滲透,幫助學生進行持續的職業探索和職業體驗,親身感受自己是否真正喜歡并適合這樣的職業,并在探索和體驗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查找信息資訊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總之,要借助這一過程,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結語
人生,因規劃而精彩;價值觀,在體驗和實踐中獲得認同。我們毋須讓學生“禁錮”在課堂里,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教育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本,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我們相信,如果學生通過豐富的課程了解了自己,鍛煉了能力,開發了潛能,了解了社會,他們的精神世界必定是豐盈而充實的,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也必將是幸福的。
參考文獻
[1] 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侯志瑾,伍新春.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4] Shaffer著,鄒泓譯 《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7月.
附件1
《職業見習》前期調查問卷
姓名 性別 班級 學號
1 我們即將見習的單位是
2 在我的想象中,這里的員工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請簡要描述干哪些事)
。
3 我認為這里對于員工學歷的要求是(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4 我認為,這種職業對員工素質(專業能力、身體條件、性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請具體描述)
。
附件2
《職業見習》后期調查問卷
姓名 性別 班級 學號
1我們見習的單位是
2通過見習,對該職業的整體印象與我先前的主觀想象
A基本吻合 B有一些區別 C截然不同
3 見習中我印象最深刻、最使我震動的是
A工作環境 B員工精神面貌 C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 D其他
4我意識到,除了書本知識,還應該為未來職業生涯培養一些其他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對于我來說,最需要加強的是
A溝通能力 B合作能力 C認真踏實、關注細節的能力
D社會責任感 E創新意識和能力 F時間管理能力 G身體素質
H其他
附件3 (單獨附頁) 學生作業樣例《魂憶景泰藍》(略)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