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惠 吳贊芳
(安徽省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安徽 皖南 241000)
輸液是臨床上治療多種幼兒疾病的常用方法。在對患兒進行輸液治療的過程中,用藥量是嚴格按照患兒的體重進行計算的,故輸液后殘余藥量的多少會對其治療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1]。因此,臨床上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減少其輸液后殘留的藥量對提高其治療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接受輸液治療的10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輸液治療的100例患兒。這些患兒的家長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兒中,有男性患兒55例,女性患兒45例,其年齡為6個月~4歲,平均年齡為(2.2+1.5)歲。其中,患有支氣管肺炎的患兒有42例,患有感染性腹瀉的患兒有32例,患有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患兒有16例,患有其他疾病的患兒有10例。我院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每組各有50例患兒。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常規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護理人員要主動安撫患兒,使其能夠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輸液治療。同時,要告知患兒的家長患兒在進行輸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狀況,并叮囑其一旦發現患兒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護理人員在為患兒進行穿刺時要盡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免給患兒造成過多的痛苦。
1.2.2 我院對綜合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進行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清新與暢通,要按時對病房進行消毒,并保持病房內有適宜的溫度、濕度與采光。同時,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并指導患兒的家長要讓患兒多休息,對于入睡困難的患兒可遵醫囑為其服用一些滋養的中藥以幫助其入睡。②進行輸液護理:護理人員在為患兒進行輸液前要仔細選擇輸液的方式、穿刺的部位以及針頭的大小和種類等,同時,應選擇其相對粗直、富有彈性、無靜脈瓣以及血流量豐富的靜脈血管進行穿刺。在為患兒進行穿刺前,要在其肢體距穿刺點10~15cm處捆綁止血帶,以保證其遠端靜脈的血流充盈。另外,對其穿刺部位進行消毒的面積不應少于8*8cm。護理人員在為患兒進行穿刺時,進針的速度不宜過快,同時要仔細觀察其回血情況,一旦發現其出現回血情況時要立即退出部分針頭。護理人員在患兒進行輸液的過程中要定時對其進行探查,如果發現其穿刺的部位出現腫脹、滾針以及液體外滲等情況時,要立即進行處理?;純涸谶M行輸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仔細查找原因,并通過改變姿勢或減緩滴速等方法來減輕其身體的不適感。③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前,要詳細為其家長講解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其一旦患病就會使其家長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兒的家長進行溝通,詳細為其講解進行輸液治療的目的、方法及療效等,以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另外,在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態度要誠懇,語氣要盡量柔和。④進行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根據患兒的病情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食譜,并且要保持食物的香甜可口,以促進其食欲。護理人員可根據患兒的病情指導其家屬為其選擇不同的食材,如為貧血的患兒多食用雞蛋、瘦肉、大白菜、松子及蘋果等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另外,護理人員要叮囑患兒的家長盡量不要為其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在接受護理后其殘留的藥量以及其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我院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兒家長的得分>8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得分為60~8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得分<6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不滿意??倽M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接受護理后,綜合組患兒輸液后殘留的藥量為(9.8+2.6)ml,常規組患兒輸液后殘留的藥量為(15.1+3.2)ml,綜合組患兒輸液后殘留的藥量明顯少于常規組患兒,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在接受護理后,綜合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6%,常規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82%。綜合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兒家長,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總滿意率的比較(n,%)
進行輸液治療是兒科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其對疼痛的耐受性較低,因此其在進行輸液治療的過程中易發生哭鬧等現象,從而影響輸液治療的順利實施。另外,患兒在進行輸液的過程中發生哭鬧現象還會導致其出現滾針、皮下瘀血或針頭脫落等情況,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臨床上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4]。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綜合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方位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可在最大程度上促使患者康復,縮短其進行治療的時間[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在接受護理后,綜合組患兒輸液后殘留的藥量明顯少于常規組患兒,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綜合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兒家長,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梢?,對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少其輸液后殘留的藥量,并能提高其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德霞,張俐,任琳,等.應用臨床路徑對小兒輸液實施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7):55-56.
[2] 齊廣德.臨床路徑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2,22(1):10-12.
[3] 周瓊.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醫藥前沿,2014,32(6):328.
[4] 苗德鳳.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小兒輸液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35-2437.
[5] 顏梅.護理干預對小兒靜脈輸液效果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9:12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