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蓉
(山西省運城市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腦卒中是指由于腦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頭暈、惡心、意識障礙及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該病具有發病急驟、病情進展快及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該病患者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多數患者都會遺留偏癱、偏盲、失語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7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這些患者經腦CT或MRI檢查均被確診患有腦卒中,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惡性腫瘤及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9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42~75歲,平均年齡為(56.7±5.3)歲。其中,患有腦梗死的患者有23例,患有腦出血的患者有16例,有肢體右側偏癱的患者17例,有肢體左側偏癱的患者22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為(58.3±4.2)歲。其中,患有腦梗死的患者有25例,患者腦出血的患者有14例,有肢體右側偏癱的患者19例,有肢體左側偏癱的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指導患者的家屬按時為患者按摩患肢,同時還要遵醫囑為患者使用電腦中頻多功能治療儀對其患肢進行通電治療,并根據患者的耐受度調整電刺激的強度,每次治療15min,每天治療2次,連續治療30d。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飲食護理、健康指導等。
1.2.2 我院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具體的方法是:①我院首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要以患者的耐受度為準,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的強度與難度。②進行體位訓練: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時保持正確的體位,以免其患肢受到壓迫。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在患者偏癱一側的肩胛及患肢下墊入軟枕,使其患肢平臥在軟枕上,以防其在睡著后對患肢產生壓迫。③進行被動康復訓練與主動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患肢的屈伸、內旋及外展等被動訓練,每次訓練30min,每天訓練2次。同時,還要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每次按摩20min,每天按摩1次。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要指導其進行床上自主翻身、坐臥等主動訓練,然后根據其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逐漸進行站立、行走等訓練。④進行生活能力訓練:護理人員首先要指導患者進行手指、腕關節、臂關節及四肢的協調訓練,然后再根據其具體情況指導其進行解紐扣、穿脫衣服、洗臉、刷牙、吃飯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我院使用自制的運動能力評分表(MAS)與生活質量評分表(SIS)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肢體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分。其中,MAS的滿分為48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運動能力恢復得越好。SIS的滿分為48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2]。
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3]。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其MAS與SIS的評分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MAS與SIS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MAS與SIS評分的比較(±s,分)
腦卒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腦卒中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國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已明顯下降,但多數腦卒中患者都會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MAS與SIS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杜振蓮[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見,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偏癱肢體的運功功能,并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京,吳海艷,韓淑玲,等.卒中單元早期康復介入對急性腦卒中近遠期預后改善作用的評估[J].山東醫藥,2013,53(37):66-68.
[2] 章惠英,金娜,章雅青,等.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5):538-542.
[3] 李西兄.早期康復介入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3,26(7):107-108.
[4] 寧文帥,于鳳偉,楊洋,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90-1492.
[5] 杜振蓮.早期康復護理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