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彩
(河北省邢臺巿第三醫院神經外科 河北 邢臺 054000)
急性腦外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急重癥之一。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且進展快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該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呼吸循環功能障礙等癥狀。目前,臨床上主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該病。有研究表明,對該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手術治療的效果[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手術的急性腦外傷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手術的69例急性腦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69例急性腦外傷患者。這些患者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為(39.32±2.19)歲。其中,因交通事故、從高處墜落及遭受打擊導致急性腦外傷的患者分別有22例、13與3例。在這些患者中,有顱骨骨折的患者21例,有硬膜下血腫的患者8例,有硬膜外血腫的患者5例,有顱內出血的患者4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為20~65歲,平均年齡為(40.13±2.27)歲。其中,因交通事故、從高處墜落及遭受打擊導致急性腦外傷的患者分別有19例、10與2例。在這些患者中,有顱骨骨折的患者18例,有硬膜下血腫的患者7例,有硬膜外血腫的患者4例,有顱內出血的患者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要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并詳細記錄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同時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進行手術的目的、方法及療效等。患者在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其一旦出現血壓降低、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另外,要對患者進行引流護理,避免引流管發生脫落、堵塞等現象。我院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
1.2.1 進行手術前的護理: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要首先對其進行全面的心理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健康教育,詳細為其講解與手術有關的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還要嚴密監測其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
1.2.2 進行手術中的護理:①進行麻醉配合: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并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對于循環情況較差且發生血管塌陷的患者,應為其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對于躁動較嚴重的患者,應使用約束帶將其固定在手術床上,以免其出現墜床的情況。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常規吸氧,吸氧量應控制在6~8L/min左右。②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要密切監測其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體溫的變化情況。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埋針部位是否出現鼓針及滲液等情況,對于體溫過低的患者,應做好保暖的工作。對于顱內壓偏高的患者,應遵醫囑使用甘露醇對其進行靜脈滴注,以快速降低其顱內壓。
1.2.3 進行手術后的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并對其進行吸氧治療,同時要密切觀察其引流液的顏色、性狀等,并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引流管出現折疊、扭曲、滑脫等情況。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后要為其進食易消化、清淡的流質、半流質食物,然后應根據其病情的恢復情況逐漸過渡為進食正常飲食。另外,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的大小便訓練,并加強對其進行皮膚護理,以免其發生壓瘡。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其預后情況。
我院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的時間分別為(18.71±1.25)h與(18.62±6.71)d,對照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的時間分別為(26.15±1.45)h與(25.02±8.56)d,觀察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時間的比較(± s )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時間的比較(± s )
組別 例數 進行搶救的時間(h) 住院的時間(d)觀察組 38 18.71±1.25 18.62±6.71對照組 31 26.15±0.45 25.02±8.56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后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患者在進行麻醉后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其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在進行麻醉后出現了不良反應,其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低血壓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了心率失常的癥狀,其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45%。觀察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中有2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了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26%,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了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13%,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的預后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的比較[n(%)]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較重,其不僅伴有神經功能損傷,同時還伴有代謝、循環、呼吸及內分泌等系統功能障礙,因此臨床上對該病患者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將降低其致殘率與致死率[2]。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手術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住院的時間、麻醉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預后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王麗英[3]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見,對進行手術的急性腦外傷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其進行搶救的時間與住院的時間,并能降低其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歐陽紅衛.急性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2,31(5):147.
[2] 姚景芳.急性顱腦外傷手術的麻醉配合與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2(1):144-145.
[3] 王麗英.92例重度腦外傷患者麻醉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