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霞
(山東省濟寧市山推醫院 山東 濟寧 272000)
痔瘡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便秘是痔瘡患者術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發生的原因主要與患者的手術切口疼痛、出血以及飲食不合理、出現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1-2]。痔瘡手術后的患者一旦發生便秘,對其術后康復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進行痔瘡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便秘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手術的痔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對預防其術后便秘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接受手術的100例痔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的100例痔瘡患者。這些患者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及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1~72歲,平均年齡為(55.40±12.11)歲。其中,患有內痔的患者有22例,患有外痔的患者有19例,患有混合痔的患者有9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行患者18例,其年齡為23~68歲,平均年齡為(55.09±12.19)歲。其中,患有內痔的患者有21例,患有外痔的患者有16例,患有混合痔的患者有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患者一旦出現手術切口出血、劇烈疼痛等異常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②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手術切口的敷料是否出現脫落、染血等現象,并及時更換輔料。③護理人員要定期測量患者的體溫,指導其在排便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并叮囑其飲食要清淡。
1.2.2 我院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3-4]:①進行心理護理。多數進行手術后的痔瘡患者都會出現肛門疼痛、排便不暢等情況,因此會導致其出現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影響其預后。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耐心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多安慰、鼓勵患者,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②進行排便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排便訓練,以增強其排便的意識,使其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排便習慣。護理人員可通過為患者按摩腹部的方式幫助其排便。護理人員還要叮囑患者在排便后及時更換輔料,注意保持肛門的衛生與清潔。③進行飲食護理。患者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為其進食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牛奶、藕粉等,并告知其食用適量的香蕉等水果,以保持其大便通暢。患者在手術結束2天后,可逐漸為其進食少渣飲食或普通食物。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忌食辛辣、生硬及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叮囑患者在每天清晨飲用1L的清水,以稀釋其腸道的毒素,避免其發生便秘。④進行運動指導:患者在病情好轉后,護理人員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以促進其胃腸蠕動。但要叮囑患者不可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免使其手術切口開裂。
我院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SF-36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患者的最終得分=[(實際初得分-理論最低初得分)/(理論最高初得分-理論最低初得分)]×100[5]。詳見表1

表1 SF-36分數的計算方法
①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便秘的發生率。②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我院采用SPSS12.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x±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便秘的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術后便秘的發生率為20%,觀察組患者術后便秘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便秘發生率的比較(n,%)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其SAS與SDS的評分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與SDS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與SDS評分的比較(x±s,分)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F-36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 SF-36評分的比較(x±s,分)

(續表)
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生活壓力的增加,痔瘡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是臨床上治療痔瘡的有效手段,但進行手術后的痔瘡患者易發生便秘,從而影響其預后。患者在手術后發生便秘的原因主要與飲食不當、手術切口疼痛、出現恐懼心理以及缺乏鍛煉等有關[6-8]。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進行手術的痔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便秘的發生率、SAS與SDS的評分、SF-36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對進行手術的痔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便秘的發生率,并能改善其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朱寶仙,湯芝萱.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痔瘡患者術后便秘中的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6):3232-3233.
[2] 喬繼海,翟少華.預防痔瘡術后便秘的辨證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0,12(26):156-157.
[3] 張晉洪.痔瘡術后護理體會[J].山西中醫,2012,28(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