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算上原能細胞的這次創業,瞿建國已經是經歷四次創業的創業“達人”了。
從水處理到免疫細胞,開能環保(300272.SZ)董事長瞿建國始終懷揣著他的健康產業夢。經歷四次創業,瞿建國這一次將他的目光瞄向了免疫細胞領域。
2015年11月1日,其投資的原能細胞集團(簡稱原能集團)正式發布細胞銀行業務以及配套惠元醫院、新華老年公寓,加碼免疫細胞,令資本市場為之振奮,次日股價便封死在漲停板。
《英才》記者早在兩年之前就對瞿建國進行過專訪,算上原能細胞的這次創業,瞿建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創業“達人”了。
所謂“免疫細胞銀行”,實際上是預先將健康的、有活力的免疫細胞在超低溫環境下存儲起來,將來用來抗衰、保健以及在發生疾病時可以從細胞儲存庫取出用于治療。
之所以取名原能,瞿建國認為:原能細胞就是原始的、未經加工的,或者說是有機的細胞。人在年輕時,細胞用不完,于是這些細胞就被排泄掉,等于浪費了。把多余的細胞取出來,保存下來,在年老或患病時使用。年輕的個體也不會因為提取了多余的細胞而受損,反而會激發免疫系統生成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提高個體的免疫力。
而原能集團的商業模式正來自于這“一取一用”之中。年輕時取,年老時用。這期間取得的細胞放在哪里便成了問題。于是瞿建國創立的原能集團就瞄準了這一市場,其目標是建成全球最大的“細胞銀行”。人們年輕時將多余的細胞保存在原能集團,待到年老或患病時再取出來用,公司便能從中收取保存費用。
而這一商業模式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原能集團不僅是最大的細胞銀行,在此基礎上還可發展為最大的細胞數據中心,同時在二線以下城市發展“生命綜合體”,據《英才》記者了解,這種生命綜合體有些類似于萬達廣場模式。萬達是以地產為核心,而原能集團的生命綜合體則是以醫療為中心,將醫院、康復所、研究院、醫科大學和商業居住結合起來,使整個生命健康機構與人緊密結合,可以充分滿足部分城市的就醫、養老需求。
再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細胞儲存的成本到底如何?瞿建國對《英才》記者說:“原能細胞銀行建成投產后,按最小單位25份/人的存儲量和100元/份/年的價格, 每人每年存儲費僅為2500元,一次性采集的費用大概是一萬多元?!?/p>
對于這樣的戰略構想,瞿建國表示,該細胞項目對戰略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以往的環保項目一個億的投入可能只撬動五六個億的資金,而生命細胞則可能撬動十個億的資金。因此,開能環保的原能細胞項目“資本并不是問題,只是現在還處于在上下游投資的階段,還沒有到并購期?!?/p>
“我們需要長期的投資者,最好有相吻合的客戶群,我對生命科技充滿信心。”瞿建國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