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舵
小李是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最近在教研室主任一職的角逐中落選了,他心里難免有點失落,有幾天時間一直悶悶不樂。后來他換個角度一想,職務越高壓力越大,責任也越重,當個普通教師反而更逍遙自在,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鉆研課程。這樣一想,他的情緒很快恢復過來,不再因此而郁郁寡歡。同樣一件事,思維方式不一樣,結局就大不相同。其實,一件事情的好與壞,關鍵在于自身如何看待。善于從正面看問題的人,不論遇到什么艱難或者挫折,始終能保持一種平和快樂的心情,總能找到讓心里充滿陽光的理由,而這正是一種主觀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機制。
一、什么是主觀合理化
主觀合理化是指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藏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換個說法,主觀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來解釋或掩飾自我的傷害或沖突。雖然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事情的真正原因,甚至是不正確、不合邏輯的,但本人卻能以這些理由來安慰、說服自己,從而減少心理上的煩惱,減少失望的情緒。例如,有人工作不好被“炒魷魚”,自己安慰自己說“這個工作不合我胃口,早就不想干了”。通常所說的“阿Q精神”也是主觀合理化防御機制的表現形式。
世事無常,在不同的人生經歷中,當我們遇到無法承受的挫折時,短暫地采用這種方法以減輕內心的痛苦,避免心理崩潰,是適時且正確的,正如有句古話所講,“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時是道家”,這就是一種適應生活的哲學。更何況在找尋合理的理由時,也可能獲得心理超脫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主觀合理化有利于我們在遭受困難與挫折后減輕或免除精神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甚至激發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激勵我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二、主觀合理化的原理
主觀合理化是一般人運用最多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學說中最早提出防御機制的概念。他認為當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沖突時,就會產生焦慮反應;這樣,自我發展出的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緩和沖突對自身的威脅,使現實能夠允許,超我能夠接受,本我得到滿足,這種機能就是心理防御機制。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反應,因此個體并不會意識到它在發揮作用,但卻可用于協調社會規范所限制或自我不能直接表達的本能沖動,并使自我、超我和外界現實協調起來。說得通俗一點,實際上就是通過自我“人為”的合理化,求得自我的心理平衡。心理防御機制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現象。
心理防御機制有積極和消極、成熟和不成熟之分。在生活中,我們提倡運用積極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比如利他、幽默、升華等等。使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可以使人擺脫困境獲得成長;而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心的焦慮和痛苦,只是緩兵之計,治標卻不能治本,因此使用時要適度,如若過于依賴,就有可能對個體發展造成影響,不予提倡。適當地使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機制有利于緩解個體的焦慮和沖突,促進個體心理健康。
三、如何使用主觀合理化機制
一般來說,主觀合理化可分為三種方式:酸葡萄心理、甜檸檬心理和推諉心理。生活中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合理化機制。
1.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指當自己所渴望的東西因自己能力不夠或現實原因而無法取得時,就加以貶損和打擊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此機制引申于童話故事——從前有一只狐貍,看到葡萄架上長滿了成熟的葡萄,但因葡萄架子過高無法吃到那些葡萄,于是狐貍就說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那只狐貍類似的境遇與心態,當遇到挫折時,找個理由丑化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比如某同學沒有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名牌大學,就對自己說,名牌大學有什么好的,說不定要拼命學習才能跟上進度。
酸葡萄心理產生的原因是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挫折感時,為了消除內心的不安,給出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心理防御機制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然而過度使用卻會對我們有顯著的副作用,比如魯迅筆下的阿Q,總是尋找理由為其受到的侮辱或不公平待遇開脫,而不是試著去改變這種狀況,這樣就活得太可悲了。
2.甜檸檬心理。
與酸葡萄心理相對應的另一種防御機制是甜檸檬心理,此方法是指試圖說服自己所做成的事或所擁有的東西已是最好的選擇。上述童話故事里的那只狐貍后來走到檸檬樹旁,因肚子餓了沒辦法就摘檸檬充饑,而且邊吃邊說檸檬是甜的,其實檸檬味道是酸澀的。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可以使用這種甜檸檬心理,當追求的目標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時,為了保持心理平衡,我們會強化自己的既得利益,淡化原來的目標,以減輕失望和痛苦。例如,嫁給木訥的丈夫,可以說他是忠厚老實;沒拿到獎學金,可以說自己的錢已夠花不需要和別人爭了。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適當地運用,確實能幫助自己接受現實,但如若過度使用,則會妨礙自己追求生活的進步。
3.推諉心理。
此防御機制是指將個人的失敗或缺點推諉于其他理由,找人承擔其過錯,從而減少內心沖突,使自己的心靈趨于平靜。例如,高考失敗了不愿承認是自己準備不足,卻說是老師教得不仔細、教育制度不公平,或說考試超出范圍;球賽輸了說是因為下雨場地濕滑、裁判不公平等,這些都是推諉的心理。
酸葡萄、甜檸檬或推諉的心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積極意義。適當地運用,能協助我們接納現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緩解消極情緒、減輕壓力的作用,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的消極狀態中解脫出來,從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但真正應對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圓其說,當情緒穩定后,應該冷靜客觀地分析未達到目標的原因,重新做出規劃,或改進解決方案,爭取獲得真正的成功與進步。
(責任編輯:黃常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