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慶 孫康
摘 要 積極拓展農業的多功能,發展多功能農業是建設美麗鄉村、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探索。立足于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新形勢下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 農業多功能;美麗鄉村;路徑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既是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廣大農民的生活品質、加促城鄉一體化進程、開創中國特色農業發展新局面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強有力抓手,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
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不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提出,將生物質產業、旅游休閑產業、生態產業、農業文化產業、農業特色產業等一系列新的產業形態與傳統農業產業相融合,拓展了農業產業的外延,豐富了農業的內涵[2]。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重要時期,農業發展也即將跨入“十三五”的新歷史節點,在此關鍵轉折階段,建設美麗鄉村,必須要深入挖掘農業內在發展潛力,拓展農業的多功能,積極發展多功能農業,這是新形勢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探索。
1 美麗鄉村的含義
近年來,不少學者對“美麗鄉村”進行了研究。陳秋紅,于法穩根據不同學者的研究視角,將“美麗鄉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含義歸納為三個方面:首先是立足于自然與社會層面;其次是立足于生產、生活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層面,強調的是農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最后是立足于消除城鄉差別的層面[3]。柳蘭芳將“美麗鄉村”定義為“五美鄉村”,即生態環境美、社會環境美、人文環境美、合理布局規劃美和體制機制完善美[4]。如張孝德認為,“美麗鄉村”旨在追求中國最大的“公平正義”,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使農村成為未來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富集地,從而逐漸縮小城鄉差別[5]。
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諸領域的系統工程,是在政府引導、財政支持、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前提下,通過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綠色經濟、保護并合理利用農村鄉土文化、強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實現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農民生活的品質化、農村發展的有序化與合理化,進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
2 拓展農業多功能,建設美麗鄉村的路徑
2.1 立足生產功能,調結構,塑品牌,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生產功能是農業的基礎功能。由于各地自然資源稟賦不同,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高效農業要從當地資源條件出發,以國際、國內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逐步實現產品布局的區域化、生產的專業化、經營的一體化、服務的社會化以及管理的企業化,努力建設集資源節約化、經營集約化、生產商品化和產品優質化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
2.2 開發生態功能,轉方式,促革新,積極發展綠色農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綠色、安全、營養農產品的需求日益迫切,這就要求現代農業發展必須注重可持續性,必須將節約農業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生產、加工和營銷方式變革,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此外,要結合當地實際,有序推進綠色農業示范區生產基地建設,圍繞綠色農業發展的技術關鍵點開展科技攻關,著力推進綠色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及綠色農業技術體系建設[6]。
2.3 增進示范功能,靠科技,搭平臺,積極發展會展農業
農業會展被比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它在農業產業信息交流中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要打造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在此基礎上,融合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依靠科技手段,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搭建商品生產、展示、交流、交易和服務平臺,擴大商品國內乃至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地區產業升級,發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4 拓展文化功能,增特色,顯內涵,積極發展休閑農業
要充分利用農業生產條件、鄉村景觀和人文資源、農業產品及設施等富含鄉土氣息的元素,積極發展集觀光旅游、節慶休閑、民俗文化于一體的休閑農業產業。根據當地實際,做好發展休閑農業的科學規劃,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樹立休閑農業品牌。重視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整合,加強對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及保護[7]。重點要突出鄉村特色,增強并拓展休閑農業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休閑農業的服務水平,豐富游客體驗。
2.5 培植特色功能,轉思路,搞創新,大力發展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穎思路和有效探索[8-10]。智力密集、富含創意是創意農業的最突出特征。要逐步轉變農業發展思路,推動農業生產、宣傳、營銷等各領域創新。可以通過創立相應的創意農業組織,開展相關應用實踐研究,培育創意農業階層,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主動將農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與藝術、文化創意相結合,培育具備較高文化內涵、富集知識水平和生活品位又糅合高附加值和高盈利性的創意農產品。
參考文獻
[1]許芳霞.農業多功能開發探討[J].社科縱橫.2009,24(11):36.
[2]張玉霞.實現農業多功能拓展是農業縣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J].甘肅農業,2011(4):42-43.
[3]陳秋紅,于法穩.美麗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進展綜述[J].學習與實踐,2014(6):107-108.
[4]柳蘭芳.從“美麗鄉村”到“美麗中國”——解析“美麗鄉村”的生態意蘊[J].理論月刊,2013(9):165-168.
[5]張孝德.中國鄉村文明研究報告——生態文明時代中國鄉村文明的復興與使命[J].經濟研究參考,2013(22):3-54.
[6]王建法,陳曉東,呂本國等.高效農業及其發展思路[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7):383-386.
[7]張太海.發展綠色農業的動力機制和對策[J].唯實,2008(5):87-89.
[8]楊遠平.拓展農業多功能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4(33):37-38.
[9]秦向陽,王愛玲,張一帆,等.創意農業的概念、特征及類型[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29-32.
[10]楊良山,胡豹.發展創意農業的意義、路徑與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3(1):15-1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