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青
摘 要 中國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嚴重缺失,專業選擇盲目。同時,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系列環境社會問題正在推動園林專業的發展,其學科內涵與外延已經發生變化,需要社會的正確認識。研究采用調查問卷和SPSS分析方法,以高中生為調查對象,以相關專業、工作對象和職業類型為主要內容,深入調查和分析園林專業的社會認知與偏好現狀。結果表明,高中生對自然環境科學的重要性、工作場所和職業類型的多樣性認知不足,這種不足直接導致了其對本專業的興趣和選擇率低下。
關鍵詞 高中生;園林專業;認知;偏好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3
1 研究背景
1.1 我國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失,專業選擇盲目
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4年高考報名人數為939萬人,較2013年增幅3%,錄取比例高達74.3%。同時,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2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更為嚴峻的是,麥可思公司調查分析得出,每年有30%以上的畢業生因專業問題選擇離職,每年有30%的考研學生因職業發展選擇更換專業。“上學容易工作難”已經成為我國高中生的生存現狀,專業選擇成為了直接影響高中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面對如此緊迫的實際問題,我國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令人擔憂。由于在系統設計、學習體驗活動、專業師資隊伍、自我意識及家庭職業啟蒙5個重要方面的缺失,近半數(49.6%)高中生對畢業去向或專業選擇感到迷茫[1]。面對可選擇專業的龐大數量和豐富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多樣性與具體性尤為重要,應建立在社會實際需求和高中生對不同專業的認知與偏好的基礎上。
1.2 園林專業:環境與社會問題“倒逼”學科發展與行業改革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提到“問題”倒逼“改革”,這里的問題是指:近30年來,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空前城市化進程所造成的當今中國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居民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拉大,人口老齡化與人口結構失衡等。這里的改革是指: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等一系列措施,具體表現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當代中國人所面臨的空前問題直接推動了政府在國家和國土層面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隨著國家與社會對重大問題的認識和改革舉措的不斷深入,園林專業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學科發展與行業改革。自1930年陳植先生把造園學等同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之后,園林專業雖出現過多種名稱變更,但其教育體系與脈絡一直延綿不絕。從過去強調“詩情畫意”、由文人士大夫等貴族階層主導的[2]、小面積的園林設計(Landscape Gardening)[3],到今天以維護人類生存與延續的生態系統為己任的[2]、承擔地球表層規劃與國土規劃[3]的風景園林學或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當代園林專業正在扮演“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4]、維護社會正義、守護自然環境的新角色,正在成為跨專業和跨尺度的人居環境科學與綜合應用學科。2011年,風景園林學正式成為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相同的國家一級學科。在今天的中國,園林專業的重要性和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空前。
2 研究意義、內容與方法
從高中生的視角研究園林專業的社會認知問題,既是對中學職業教育現狀的深入調查與詳細補充,又是為園林專業的高校教育和行業發展提供社會依據,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當代園林專業(園林、風景園林和景觀設計學)是一門跨學科、跨尺度的綜合應用學科。因此,被調查者對相關學科、工作對象和職業類型的多樣性的認知情況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具體內容包括高中生對園林專業的偏好以及高中生對園林專業的認知。高中生對園林專業的認知包括相關學科、工作對象和職業類型及其他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SPSS分析方法。
3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調查,收回188份,有效比例94%。
被調查高中生分別來自西安市的2所中學,臨潼區的華清中學156名(占83%)和紡織城綜合發展區的鐵一中濱河中學32名(占17%)。其中,華清中學為具有70余年辦學歷史的公辦學校;鐵一中濱河中學是西安鐵一中教育集團管理,2013年4月經西安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民辦學校。該188名高中生分屬不同年級,其中高一44名,高二72名,高三70名(見圖1)。其中女生居多,124人占66%,男生64人占34%(見圖2)。
3.1 對園林專業了解程度的自我判斷:60%以上表示不了解
根據SPSS描述性分析得出,有55.3%的高中生聽過園林專業但并不了解,了解和很了解的僅占4.8%。
通過SPSS的卡方檢驗和方差分析得出,來自不同學校、性別的學生對園林專業的了解程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
根據均值分析結果,差異具體體現在:華清中學均值為2.50,鐵一中濱河中學為2.98,可見鐵一中濱河中學的學生更了解園林專業;男生均值為2.62,女生為2.58,表明男生的了解程度高于女生(見表2)。根據相關性分析,年級與了解程度呈負相關,年級越低的高中生反而對園林專業更了解(見表3)。
關于高中生對園林專業的喜好,49.5%的學生認為沒感覺,很喜歡的僅占13%。不同學校、年級的學生對園林的喜好存在顯著差異。見表4、表5所示,從鐵一中濱河中學抽取的學生對園林專業的喜愛程度高于華清中學;綜合來看,女生比男生更喜歡該專業。另外,不同年級學生的喜愛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
3.2 對相關學科的認識:設計應用學科占近60%,自然環境科學選擇率低
利用SPSS軟件,對多個學科選項進行多重響應-頻率分析,所得結果是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學和園藝學的選擇率較高,其次是林學和植物學,生物學和建筑學的選擇率最低。
3.3 對職業類型的認識:設計與教育崗位選擇率超過65%
同樣,對多種職業進行多重響應-頻率分析,結果見圖3。學生認為,與園林專業最對口的工作為設計師(包括建筑師),其次是大學老師,選擇率最低的是房地產公司的管理崗位。
3.4 對工作范圍的認識:自然和“綠色”環境選擇率高,人工硬質環境選擇率低
高中生認為風景區、公園是園林專業從業者主要的工作范圍,其次是校園和小區,廢棄工業用地和商業街鮮少有人選擇。
3.5 選擇園林專業的傾向:僅0.5%確定
188名高中生中,79.3%沒有想過將來選擇園林專業,僅有0.5%確定選擇。不同學校、年級及性別的學生之間對讀大學選擇園林專業的傾向并沒有顯著差異。
3.6 了解程度、喜好與就業傾向呈正相關
根據雙變量相關分析得出,對該專業的了解程度與喜好呈正相關,即喜好隨著了解程度的增長而增加。同理,了解程度與就業傾向呈正相關。喜好與就業傾向呈正相關。
4 結論
4.1 對自然環境科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園林專業以生物和生態學科為主,其基礎知識包括地質學、自然地理、土壤學和氣象等自然科學,生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等生物科學,并與其他非生物學科,如土木、建筑、城市規劃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對于當今中國嚴峻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問題,前者作為園林專業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重要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顯得尤為重要。令人遺憾的是,調查結果表明高中生恰恰對前者認知不足。
4.2 對工作場所和職業類型的多樣性認識不足
今天的園林專業,除了需要應對傳統意義上的庭院、花園和公園等小尺度綠地設計工作外,還要應對被污染的工業廢棄地、已建成的城市商業環境和居民環境的改造和再利用。更重要的是,需要應對整個城市、區域乃至國土尺度的綠地系統、生態基礎設施以及大地生態系統的建設和資源配置的優化管理。高中生對園林專業工作對象仍然停留在公園綠地、看得見大面積植物的場所;對評判標準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綠色”“植物”“設計自己喜歡的”以及“自由美觀”等主觀的、審美的價值觀念上(見問卷第7題);對職業類型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設計階段,缺乏整體的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設計施工-管理維護的系統認識。
4.3 整體認知不足導致專業興趣和選擇率低下
無論從調查對象自我認識,還是從學科標準與行業現狀來看,高中生對專業基本知識、工作對象和就業去向這幾個方面的認識均存在不足。經過相關性分析,認知不足直接導致高中生對園林專業興趣低下,選擇率極低。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方面,各高校不僅面臨高中生“被選擇”和迷茫的尷尬境地,還面臨著專業知識匱乏和價值觀念陳舊的群體頑疾。
5 研究不足與展望
高三日常學習任務量大,時間不足,導致調查問卷內容不夠豐富,調查樣本量較少,同時各屬性的人群數量不夠均衡,日后亟待改善。
在文獻閱讀和研究過程中發現,社會人群,尤其是高中人群對于園林專業的認知狀況的相關研究十分匱乏,急需大量關注。調查對象的基本屬性對園林專業認知狀況的影響、相似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特定專業和非專業人群對園林專業的認知狀況都是極具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方向。同時,如何在政策制定、城市建設以及維護管理等多個角度,系統的、科學的及具體的去提高高中生對園林專業的認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孫宏艷.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韓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3(8):52-57.
[2]俞孔堅.1997從世界園林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看中國園林專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中國園林,1998(1):17-21.
[3]孫筱祥.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從造園術、造園藝術、風景造園到風景園林、地球表層規劃[J].中國園林,2004(2):7-1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