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摘 要:否定副詞“不”和“沒”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這兩個詞語也是難以掌握的。文章中從認知的角度來分析“不”和“沒”,也分析了這兩個否定副詞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從而突出這兩個否定副詞的重要性。
關鍵詞:“不”和“沒” 認知 學生 漢語教學
一、引論
1.選題緣由
關于“不”和“沒”這一對詞語都表示否定,并且意思比較相近,但在用法上有許多不同之處;并且二者語法相對比較復雜,目前也沒有很明確指出二者的關系。絕大多數是對其進行傳統的詞性辨析、語義描寫和語義特征分析,理論上的概括性和解釋力不足。認知語義學的發展為我們審視這一現象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和一套新方法對“不”和“沒(有)”的語義特點和差別進行分析。
2.文獻綜述
在語法意義上,《現代漢語詞典》第二項釋義:“不”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丁聲樹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指出,在形容詞及動詞前加“不”字都可表示否定。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不”可用在形容詞、動詞及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劉月華編著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中提到,漢語的否定副詞“不”多用于現在、將來,同時也可用于過去,是對主觀愿望和性質狀態的否定。否定副詞“沒”的產生與發展使得漢語否定副詞系統內部重做調整,從此與“不”形成否定副詞二分天下的格局。有關否定副詞“沒”的產生,徐時儀(2003)指出,“沒”在唐宋時期由具體義趨于抽象義,后來逐漸取代了讀音相近的“無”的“沒有”義而成為否定動詞。綜上所述,在否定副詞“不”和“沒”的整個研究過程中,前人都對這兩個詞做了大量的討論、歸納總結,但是我們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向更深的方向研究這兩個詞語。
二、關于否定副詞“不”和“沒”的歷時演變
否定副詞“不”和“沒”的歷時演變
漢語否定詞在古代多且雜,缺乏系統性,同義現象比較常見,但是否定副詞在中古時期就單純化了。在《經傳釋詞》中:勿、不、否、非、無、毋都可以表示否定,可以交替使用,沒有嚴格的區別。
1.“不”的歷史演變
不的字體演變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義 :萼足。②副詞:不。 (2)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一直是表示“否定”和“沒有”之意。
2.“沒”的歷時演變
沒字的字體演變
繁體字,表示沒有。 “沒”有兩個讀音 méi(沒有)一般用做“沒有”。mò(淹沒)消失了,乂(沒的右半部分為莊稼)。但在漢語里就是表示消失的意思,如:“出沒,淹沒 ”等。
三、“不”和“沒”的對比分析
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是一致的,所以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給這個事物下定義,就有了“不”,而“沒”也可以表示相近的意義,從而出現了兩個詞。從古至今這兩個詞除了字體的演變,意思基本上都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一致沿用至今二者之間存在著共性和差異性。
1.“不”“沒”的差異性
呂叔湘說:“一般的否定用‘不無論現在、過去、未來”,“要是我們的注意點在動詞的動作性(做不做這件事),我們用‘不 ”,在論及“沒”時,他說:“沒(有)是完成式(即既事相)之否定”“要是我們的注意點在他的事變性(有沒有這件事),我們用‘沒 ”。學者白荃更是認為主客觀方面的不同是“不”和“沒(有)”昀主要的區別。“一些語法論著或工具書已經各有側重地做了解答,概括起來,那就是‘不否定主觀意愿,‘沒否定客觀事實。所謂‘主觀意愿既包括動作的發出者(通常是句中的主語)做某事的意愿,也包括說話者的主觀評價和認識。所謂‘客觀事實指的是動作的發生、進行、完成、或過去的經歷。”例如:
(1)我今天不上學。(2)我今天沒上學。
(2)句帶有一種主觀色彩,暗含由我自己決定。(2)句則只是客觀地陳述一個事實,或者家里有事等等客觀原因決定了我不去上學了,沒有體現我的想法。
例:“不”和“沒”與動詞或形容詞組成的短語所對應的肯定形式。(見表格)
表中的短語的對應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沒”否定動作的發生,只用于過去或現在不用于將來,而“不”就可以用于過去、現在和將來。
2.“不”和“沒”的共性
從表中得知,“不”和“沒”的意思在動作行為方面都表示否定,而“沒”在表示判斷時卻沒有意義,在表示事物性質狀態時都具有否定性,因此二者在表示否定意義上有相似之處。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不同,至多是在語用的某個方面有一點微小的差異。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1)我沒覺得你有什么與眾不同。 (2)我每天走路去上學不覺得累。
例(1)、(2)涉及的是同一個動詞“覺得”,前者用“沒”否定,后者用“不”否定。如果將“不”和“沒”互換一下,句子仍然通順,而且語義也不會改變。
我們發現,有的動詞(含附帶的某個成分)受“不”或“沒”否定,表義方面基本上沒有差別。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心理、感受動詞。如“感覺、感到、覺得、打算、在意、介意、留神”等;第二類為處所、時間動詞。如“在(家)、到、等”等;第三類是助動詞。如“敢、肯、能”等。
五、結論
否定副詞“不”和“沒”從古至今被人們認知,二者的語法意義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關于這兩個詞語的研究還是有欠缺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否定副詞“不”和“沒”,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讓學生習得這兩個詞語,要注重學生對于這兩個詞的交際性練習,通過口語練習結合書面復習來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燦龍.試論“不”與“沒(有)”語法表現的相對同一性[J].中國語文,2011(4).
[2]王欣.“不”和“沒(有)”的認知語義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 (4).
[3]白荃.“不”、“沒有”教學和研究上的誤區[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3).
[4]春范.談動詞前面的否定副詞“不”和“沒有”[J].漢語學習,1980(1).
[5]陳楓.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8:P89;P66-103;P110-153.
[6]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P253-P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