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坤榮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于小學教育的始終和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目前小學德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小學德育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雖然排在前面,但在小學的課程安排上,常常用思想品德課涵蓋德育教育的全部,缺少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教師往往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智育方面,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常常敷衍了事、不認真備課,課堂上不與學生互動,課下不布置作業。由于小學德育課程與社會實踐相脫節,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德育課,久而久之,德育教育也就成了一個學習之外的事情而被擱置。那么,究竟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德育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呢?接下來,筆者將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德育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的原因
1.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德育課,只關注智育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在將來能考上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家長在孩子一上小學開始,就將目光瞄向了高考,有選擇性地為孩子選擇語文、數學、英語等高考必考科目的培訓班,不惜花重金請名師為孩子做家教。由于高考不考思想品德課,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引領下,教師和家長都把時間和精力傾注在語文、數學、英語上,這種狹隘的做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并引導他們只重視智育,忽略了自身的德育學習。
2.小學德育固步自封,缺乏與時俱進
在過去幾十年的德育課本中,德育教育主要是面向小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培養和訓練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內容教條、抽象并一味唱高調,學校、社會和家庭早已習以為常,在德育教育時都抱著應付的心理。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德育課本應根據社會的發展更新內容,適應當前小學生的道德心理,做到與時俱進,而不是固步自封。
3.教師不愿讓學生到校外進行實踐活動
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不好控制,擔心學生到校外進行社會實踐容易發生事故,從而影響自己的工作,惹出麻煩。因此,寧可不去實踐也絕不冒險。即使舉辦社會實踐活動,也從不走出校門,只是在校園內簡單實踐,例如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只是邀請當地的勞動模范進學校做報告,學生雖然會受到教育,但收效并不明顯。
二、德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策略
在小學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一方面要在課堂上向小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從學習的實際出發,盡量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具體策略如下:
1.把安全事故降為零
教師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固然沒錯,但不能因為怕出事就阻止學生走入社會參與實踐活動。只要教師在社會實踐活動之前認真準備,合理組織,加強管理,落實責任到人,充分利用好校車等交通工具,掌控好活動流程的每一個關鍵點,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譬如交通事故等事故的發生。在出發前,應向學生講明每個注意事項,叮囑他們遵守紀律,對班中少數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可通知他們的家長跟隨。另外,也可邀請其他學生家長做社會實踐活動的“義工”,與教師一起攜手把活動辦好。
2.設立專職德育教師
在很多小學,思想品德課大多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沒有或很少有專職的德育課教師。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學校應挑選社會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來擔任德育課教師,并開展德育課的教研工作,尋找更多將教材知識與社會實踐結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并通過參加社會實踐進一步領會和體驗知識、加深記憶。
3.創辦社會實踐基地
若想更好地開展德育課社會實踐活動,學??膳c社區等多個社會資源合作創辦社會實踐基地。為了幫助小學生開闊視野,培養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可在敬老院、聾啞學校、烈士陵園、園藝場、果園等場所建立實踐基地,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提高道德修養。
4.社會實踐主題應適應小學生的年齡
小學生思想單純,好奇心強,較為感性,因此教師要設置適合小學生年齡的社會實踐主題,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例如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思想品德教師可先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告訴他們如果沒有先烈的犧牲就不會有今天的生活。之后,選定去烈士陵園掃墓的主題,學生到了烈士陵園以后,一定會專心致志地聆聽老兵的發言,認真參觀烈士陵園陳列館。受到鼓舞的學生定會斗志昂揚,熱血澎湃,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努力學習,爭做中華民族的棟梁。這樣一來,不僅能取得德育實踐活動的成功,也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其他如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
5.注重道德行為的訓練
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小學階段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的最佳時期。道德行為訓練不僅指校外實踐,還涉及其他課程特別是語文課程中涉及的道德行為訓練。例如,小學語文第二冊《愛迪生救媽媽》一課,大夫需要在家里為愛迪生的母親做手術,但房間里光線太暗,于是愛動腦筋的愛迪生從鄰居家借來一面鏡子,其他伙伴也紛紛拿來鏡子,幾面大鏡子把油燈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亮堂起來,手術終于能做,媽媽得救。這個故事說明了愛迪生喜歡實踐活動,愛搞小發明,最重要的是他愛動腦,所以他媽媽的手術取得了成功。語文教師在講這節課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愛迪生愛他的媽媽,急中生智借來鏡子聚光的行為不是偶然的,是他擅動腦筋的結果,愛迪生是注重道德行為訓練的典型。語文教師可從這個故事中帶給學生這樣的啟迪和感悟:當親人遇到困難時,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參與討論,達到語文課與思想品德課的互相交融。
另外,在思想品德課上,德育教師除了講授教材知識以外,還可以開設動手課,將實踐活動轉移到課堂上。例如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教師可組織小學生為媽媽做賀卡,在上面寫上感恩的話送給媽媽。這就在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行為訓練落實到了實處,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小學德育課對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十分重要,須引起各小學的高度重視。小學生如果能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將有助于他們將來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