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琴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宮腔粘連是指患者因接受宮腔手術或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刺激損傷了子宮內膜,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從而導致其子宮間質中的纖維蛋白原滲出、沉積,造成宮腔前后壁粘連的病癥[1]。近年來,隨著清宮術、人工流產、藥物流產以及各類宮腔鏡手術的廣泛使用,女性宮腔粘連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進行超聲檢查和宮腔鏡檢查均可診斷宮腔粘連,為了探討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60例疑似宮腔粘連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9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宮腔粘連的患者。這些患者均處于妊娠期。我們依據檢查方法的不同將這60例患者分為超聲組(n=30)和宮腔鏡組(n=30)。宮腔鏡組患者的年齡在24~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8±3.01)歲。超聲組患者的年齡在23~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5±3.1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宮腔鏡組患者進行宮腔鏡檢查。進行宮腔鏡檢查的方法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對其進行局部麻醉。適當擴張患者的宮頸,將宮腔鏡置入患者的宮頸口,觀察其宮頸內部的形態。需嚴格依據宮腔鏡檢查要求進行操作。
1.2.2 我院對超聲組患者進行超聲檢查。進行超聲檢查的方法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超聲
檢查。將診斷儀陰道探頭的頻率控制在4~8MHz之間,將診斷儀腹部探頭的頻率控制在3~4.5MHz之間。檢查時讓患者取仰臥位,以便于全面掃描患者的腹部。首先對患者的子宮外形及胎兒進行全面系統的超聲檢查,大致了解患者盆腔臟器的情況。然后重點檢查其子宮及雙側附件,觀察其宮腔內部是否有條狀、帶狀回聲。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其條狀、帶狀回聲的數量、位置、形態、厚度和基底部附著點等信息,以及條狀、帶狀回聲與胎兒、胎盤、子宮壁之間的關系。同時,觀察其異常條狀、帶狀回聲內的血流情況。
①以手術探查的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兩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結果的符合率。②觀察超聲組患者進行產前超聲檢查的聲像圖特征。
我們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這60例患者均經手術探查被確診患有宮腔粘連。超聲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結果的符合率為96.67%,宮腔鏡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結果的符合率為90.00%,用超聲檢查診斷宮腔粘連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的準確率,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進行手術探查結果符合率的比較(n,%)
超聲組患者檢查出的宮腔粘連以單發為主,也有多發的。所檢查出宮腔粘連發生的位置不定,多數位于患者宮腔的中下段,其聲像圖多表現為弱回聲帶狀結構。在超聲組患者中,粘連位于宮腔上段者有9例,粘連位于宮腔下段者有17例,粘連多發、位置不確定者有3例,有1例患者未診斷出宮腔粘連。宮腔內帶狀回聲和胎盤關系的超聲表現如下:帶狀回聲無胎盤實質附著者有20例,部分帶狀回聲與胎盤實質附著者有7例,全部帶狀回聲與胎盤實質附著者有3例。
宮腔粘連是指子宮內膜因各種因素受損,導致子宮肌壁互相粘連的癥狀。宮腔粘連可發生在患者的宮頸口或宮腔內任意部位,其粘連的程度也不一致[3]。此病患者可出現閉經伴周期性腹痛、月經過少、繼發不孕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粘連的子宮內膜腔在患者妊娠期間可擴大、伸長形成緊繃的圓柱樣的束帶,導致其宮腔變形[4]。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宮腔粘連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孕婦的生產方式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可能對胎兒產生壓迫作用,若宮腔粘連的位置過低,則可能影響胎頭下降,妨礙胎體旋轉,進而影響母嬰的健康。因此,對宮腔粘連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處于妊娠期的宮腔粘連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有助于改善母嬰的結局[5]。過去,臨床上多使用宮腔鏡檢查診斷宮腔粘連,但該檢查方法屬于有創性檢查,且檢查費用較高,準確率較低,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來,超聲檢查因具有風險低、價格低、無創性及能重復檢查等優點,在診斷宮腔疾患方面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所認可。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超聲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結果的符合率為96.67%,宮腔鏡組患者進行檢查的結果與手術探查結果的符合率為90.00%,用超聲檢查診斷宮腔粘連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的準確率。但在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診斷宮腔粘連時要注意與輪狀胎盤、不全縱膈子宮、羊膜帶等病癥相鑒別,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與進行宮腔鏡檢查相比,用超聲檢查診斷妊娠期宮腔粘連的準確率更高。此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清云,李蓉 ,毛量 . 超聲檢查孕期子宮不完全縱隔與宮腔粘連帶的臨床價值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5,25(1):178—180.
[2] 張文亞 . 超聲鑒別診斷孕期子宮不完全縱隔與宮腔粘連帶的臨床價值探討[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3,21(8):549—551.
[3] 梁蓉,趙婧,楊家翔,等. 產前超聲檢查對宮腔粘連帶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4,11(4):88—90.
[4] 牟曉玲,唐良萏,曹毅 . 宮腔鏡診治110例宮腔粘連的臨床分析[J]. 重慶醫學. 2011,40(16):1568—1570.
[5] 方明珠,劉愛珍,郭寶芝 . 宮腔粘連術后妊娠率及生育結局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 2013,40(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