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申
(鄭州市中心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3)
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進行性減退的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和行為障礙,從而影響其生活質量[1]。過去,臨床上一直使用鹽酸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但效果一般。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2],聯合使用鹽酸多奈哌齊和鹽酸美金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聯合用藥方法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52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我們將這252例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126例患者。在聯合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4例。他們的年齡在59~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4±5.7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6例。他們的年齡在58~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1±5.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單獨使用鹽酸多奈哌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鹽酸多奈哌齊 (由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為:H20030472號)的用法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5mg,在晚上睡覺前服用。患者按照此劑量用藥4周后,可將用藥量調整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10mg,在晚上睡覺前服用,并按照此劑量連續用藥8周。
1.2.2 我院聯合使用鹽酸多奈哌齊和鹽酸美金剛對聯合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鹽酸多奈哌齊的用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鹽酸美金剛(由德國Rottendorf Pharma GmbH公司生產,注冊證號為:H20120268號) 的用法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5mg,在早晨服用。患者按照此劑量用藥4周后,可將用藥量調整為每天服1次,每次服10mg,在早晨服用,并按照此劑量連續用藥8周。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
其中,患者MMSE評分的滿分為30分。患者MMSE的評分越高,說明其認知能力越強。患者BEHAVE-AD評分的滿分30分。患者BEHAVE-AD的評分越高,說明其癡呆的癥狀越嚴重[3]。
我們使用SPSS18.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聯合組患者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分別為11.57±4.32分和22.29±3.04分。對照組患者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分別為11.38±4.09分和23.15±2.51分。兩組患者治療前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聯合組患者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分別為23.91±5.36分和10.94±3.68分。對照組患者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分別為19.36±3.54分和15.29±4.3分。聯合組患者治療后MMSE的評分和BEHAVE-AD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是提高患者腦組織中膽堿的濃度[4]。鹽酸多奈哌齊屬于非競爭性第二代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5],具有減低腦組織膽堿濃度的作用。此藥能有效地抑制人腦中乙酰膽堿濃度的下降,而且具有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的作用[6]。鹽酸美金剛是一種化學制劑。此藥在與鹽酸多奈哌齊聯合使用時,具有提高鹽酸多奈哌齊療效的作用[7]。
總之,聯合使用鹽酸多奈哌齊和鹽酸美金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癡呆的癥狀,提高其認知能力。
[1] 孫紅生,任邵新,叢向陽.鹽酸多奈哌齊聯合鹽酸美金剛對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和精神行為的作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0):1534-1539.
[2] 岳莉莉,左文秀,汪輝耀,等.鹽酸多奈哌齊聯合美金剛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能力改善的研究[J].疑難病雜志,2015,14(10):1020-1022.
[3] 楊華,郭忠偉,李霞,等.鹽酸美金剛聯合鹽酸多奈哌齊對中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療效觀察[J].浙江醫學,2013,35(07):553-556.
[4] 張曉東,李敬會.清開靈注射液聯合鹽酸多奈哌齊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臨床研究[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5,37(10):879-882.
[5] 顧超,袁燦興,沈婷,等.地黃益智方聯合鹽酸多奈哌齊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5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4,55(06):482-485.
[6] 張洪濤,張淑玲.鹽酸美金剛與鹽酸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