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娟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急診外科 安徽 蕪湖 241000)
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是指ICU患者由于其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等部位受損,導致其進食困難,從而使其機體出現營養和水分缺乏的一種病癥[1]。此病是ICU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進食嗆咳、胃食管反流、雙唇不能完全閉合以及舌頭活動的范圍縮小等。有報道指出,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在拔管后發生此病的幾率高達44%~83%[2]。為了使廣大醫護人員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此病,本文從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發病的原因及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現綜述如下:
①實施插管術因素:插管術包括氣管內插管術和氣管切開術,這兩種方法均會破壞ICU患者口腔及咽喉部正常的生理結構,使其嘴唇、舌部和咽喉出現損傷,從而導致其無法有效地進行吞咽和呼吸[3]。②實施輔助檢查的因素:對ICU患者進行喉鏡檢查、經食管超聲檢查等均可導致其口腔、咽喉部出現直接損傷,同時還可能損傷其舌部神經,從而使其出現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③神經源性因素:ICU患者的腦皮質中樞神經或其腦干吞咽中樞神經受損或發生病變,均會影響其吞咽食物的過程,易使食物進入其氣管,從而導致其發生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4]。④手術相關性因素:祁敏[5]等學者研究認為,進行頸椎前路手術的患者術后出現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主要是與內固定物的選擇和手術的范圍有關。使用零切跡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固定系統進行內固定的患者其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較低,而使用傳統頸椎前路鋼板進行內固定的患者其發生此病的幾率則較高。另外,手術范圍越大的患者其術后發生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的幾率越高。⑤年齡因素:鐘建榮[6]等學者研究認為,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與患者的年齡呈正相關。
進行洼田俊夫飲水試驗的方法是:協助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讓其吞咽30ml的溫水,通過觀察其吞咽時的動作和嗆咳反應來診斷其是否出現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此試驗方法分為1~5級(優、良、中、可、差)五個等級,患者的試驗結果為4級或5級即表示其出現了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有文獻報道稱[7],此診斷方法的靈敏度超過了70%,特異性為22%~66%。詳見表1。

表1 進行洼田俊夫飲水試驗的評級標準
電視透視下吞咽能力檢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 Study,VFSS), 即為改良的吞咽試驗,可對患者的口、咽、食道上部的吞咽功能進行準確地評估[8]。進行電視透視下吞咽能力檢查的評分為1~8分,患者的得分超過4分即表示其出現了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進行此項檢查的評分細則詳見表2[9]。

表2 進行VFSS評分的標準
內容包括:①了解患者是否有吞咽功能障礙的相關主訴。②對患者吞咽器官的運動能力、吞咽動作的反射情況及其吞咽器官的生理結構進行檢查。③對患者進行吞咽試驗,觀察其在進食不同稠度的食物時的吞咽過程[10]。
此治療方法適用于由腦卒中及舌下、舌咽神經麻痹所引發的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11]。用此法治療時可通過對患者進行電刺激來提高其腦皮質中樞神經和腦干吞咽中樞神經的興奮性,使其反復進行空口吞咽動作,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其吞咽能力。使用吞咽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具體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治療儀的正極貼在其第七節頸椎處,將負極貼在其頜下與環狀軟骨之間,并用系帶固定好電極片。啟動治療儀(治療儀的電流強度應以患者能耐受為宜),每次治療的時間為20min,每天治療2次,連續治療2周。
有研究表明[12],對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詹燕[13]等學者研究認為,對此病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刺激其腦干吞咽中樞神經,擴大其腦皮質的感覺區,提高其吞咽肌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從而提高其吞咽能力。進行康復訓練的具體方法是[14]:①進行吞咽基礎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發音、咀嚼動作、吞咽動作訓練,每天訓練2次,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0~20min。②進行進食訓練:選擇密度均勻且不易出現誤咽的膠凍樣食物(如蛋羹、豆腐等)對患者進行進食訓練。在開始訓練前,先用冰棉棒刺激患者的口腔,以誘發其做吞咽動作。然后用小勺盛少量的食物喂給患者,每次訓練的時間約為30min。若患者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了咳嗽現象,則應立即停止訓練,并讓其休息30min后再進行訓練[15]。③進行咽部冰刺激訓練:協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用冰凍后的大棉棒對其舌、咽等部位進行輕輕的刺激,每次訓練的時間為2~5min,每天訓練2次。④進行咽部電刺激訓練:用低頻電刺激儀對患者的舌、咽等部位進行適度的電刺激,以促進其咽喉部的血液循環,提高其吞咽器官肌肉的力量,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5min左右,每天訓練2次。⑤進行舌操訓練:用濕紗布將患者的舌頭纏住,然后稍用力牽拉其舌頭,使其舌頭在口外、口內進行左右搖擺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為3~5min,每天訓練2次。
臨床上應及時為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補充營養,以改善其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低下的狀況。相關的研究指出[16],臨床上讓此病患者多進食用水、果汁和凝固粉等調配制成的糊狀食物,既可滿足其對口感和營養的需求,又利于其吞咽,并能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
多數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均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多與其進行交流,耐心傾聽其主訴,并用溫和的語言對其進行安慰,從而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另外,在患者進餐時,應盡量幫助其保持坐姿或半坐姿,以免其發生嗆咳。如果患者需要臥床進食,則要將床頭抬高30°~45°,以防其出現食物反流的情況。
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是ICU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增加其治療的費用。因此,臨床上應及時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1] 竇祖林,主編.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3.
[2] Deborah JC,David G,Kalra L.Early assessments of dysp 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Stoke,2003,34(`17):1252-1257.
[3] Macht M,Wimbish T,Bodine C, et al.ICU-Acquired Swall owing Disorders[J]. Crit Care Med,2013, 1(10): 2396-2405.
[4] Emesso GC, Fukujima MM,Chiappetta AL, et a1.Swallow ing disorders after ischemicstroke [J]. Arq Neurop siqui atr, 2011, 69(5): 785-789.
[5] 祁敏,梁磊,王新偉,等. 頸前路多節段融合術后吞咽困難的原因分析[J]. 中華骨科雜志2013,33(5):467-472.
[6] 鐘建榮.ICU獲得性吞咽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0):81-82.
[7] 張靖.卒中后吞咽困難的識別和管理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07,2(3):242-255.
[8] 王濤,高月平,張占英,等. 通絡飲治療腦梗死吞咽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31-33.
[9] 劉明偉.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不同時期介入康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 醫學綜述,2016,21(1):192-194.
[10] 李俐,方燕麗,等. 吞咽障礙篩查聯合吞糊實驗在機械通氣患者經口進食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6):2109-2110.
[11] 鄒曉蓮.營養支持和康復訓練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影響[J].現代中西結合雜志,2011,20(34):4390-4391.
[12] 王書秀,駱莉.吞咽治療儀配合吞咽康復治療吞咽功能障礙158例效療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6):672.
[13] 詹燕,翟宏宇,等.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急性腦梗死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26(5):398-399.
[14] 姜從玉,胡永善,等. 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聯合吞咽訓練改善中樞性吞咽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12):940-944.
[15] 閻蕾,關風光,周寧,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10):2697.
[16] 趙月梅.吞咽障礙治療儀吞咽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