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永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貴州 遵義 564100)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醫療衛生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尿液檢測是一種常見的基礎性身體檢查項目。尿液檢測的結果是臨床醫師診斷患者病情的重要基礎依據。尿沉淀檢測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進行尿液檢測的方法。使用該檢測方法進行尿液檢測的準確率較高,但是操作復雜。尿常規檢測是一種新型的尿液檢測方法。使用該檢測方法進行尿液檢測的操作簡單,但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出現一定的偏差[1,2]。為探討使用尿沉淀與尿常規法對尿液進行檢測的效果,我院對近年來采集的200份尿液標本使用尿沉淀與尿常規法進行了檢測,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集的200份尿液標本。在這些尿液標本中,有110份標本來自男性患者,有90份標本來自女性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7~74歲,平均年齡為(35.2±3.4)歲。這些標本均在早晨患者空腹時采集。標本采集完成后,立即將其送往檢驗單位。
使用尿常規檢驗法對這些尿液標本進行檢測,具體的方法是:將這些尿液標本放入尿液分析儀中。按照儀器的說明書操作儀器。
使用尿沉淀法對這些尿液標本進行檢測,具體的方法是:將尿液標本搖勻。將尿液均勻地涂抹在載玻片上。將蓋玻片蓋在尿液上方。先使用低倍顯微鏡對標本進行初步觀察,然后使用高倍顯微鏡進行細致的觀察。詳細記錄觀察的結果。將尿液樣本以16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倒出上層清液,只留下層的沉淀物。將沉淀物搖勻。將沉淀物制成裝片,先用低倍顯微鏡進行觀察,再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標本中紅細胞、白細胞的分布狀態,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觀察使用兩種方法檢測尿蛋白、白細胞、紅細胞水平的結果。若同一標本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的結果不同,檢測人員應分析導致檢測結果不同的原因,并向患者重新取樣,再次進行尿液檢驗,以驗證初次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再次進行檢驗時,檢驗人員需完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保證樣本不被污染,并在采集樣本后2個小時內完成檢測。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使用兩種方法進行尿液標本檢測時,紅細胞的陰性率、白細胞的陰性率、尿蛋白的陰性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使用尿沉淀與尿常規法對這些標本進行紅細胞、白細胞、尿蛋白檢測的結果(n(%))
使用尿沉淀法進行尿液標本檢測的準確率明顯高于使用尿常規法進行尿液標本檢測的準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使用尿沉淀與尿常規法對這些標本進行紅細胞、白細胞、尿蛋白檢測的準確率
對患者進行尿液檢測可為臨床醫師診斷腎臟病變、糖尿病、血液病、肝膽疾病、流行性出血熱等提供重要的依據。目前,臨床上常使用尿沉淀與尿常規法對患者進行尿液檢測。進行尿常規檢測的操作方法簡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對一些指標的檢測。該檢測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檢驗科的工作效率[3]。進行尿常規檢測時需要使用一些藥物,這些藥物會對尿液的顏色、形狀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使檢測結果出現偏差。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標本進行多次驗證檢驗時發現,初次使用尿常規法檢驗尿液標本時有22例標本因被污染導致檢測結果錯誤。因此,檢測人員應嚴格把握臨床送檢尿液標本的質量關,避免在進行尿常規檢測時因容器、采集方法、采集量、污染、藥物等因素影響檢測的結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提升使用尿常規法進行尿液檢測的準確率。尿沉淀檢測能夠彌補尿常規檢測的缺陷。使用尿沉淀法進行尿液檢測時,檢測人員使用顯微鏡對離心、搖勻后的尿液標本進行觀察。使用該檢測方法進行尿液檢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且準確率高。但使用尿沉淀法進行尿液檢測的操作方法復雜,用時比較長,大大降低了檢驗科的工作效率,也無法及時為臨床科室提供檢測結果[4]。
總之,使用尿沉淀法進行尿液檢測的準確率高,但操作方法復雜。使用尿常規法進行尿液檢測操作方法簡單,但檢測結果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偏差。兩種檢測方法不能互相代替。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尿液檢測方法。
[1] 趙敏,李新玲.尿沉渣與尿常規在尿液檢驗中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34:79-80.
[2] 王麗.尿沉渣與尿常規在尿液檢驗中的相關性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 ,2014,20:27-28.
[3] 周燁.探析尿沉渣與尿常規在尿液檢驗的關系[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13:60.
[4] 王曉英.尿沉渣與尿常規在尿液檢驗中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4,1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