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瑋
(廣元市中醫院 四川 廣元 628000)
過敏性皮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西醫療法是治療過敏性皮炎的常規療法,但療效有時并不理想。臨床實踐證實,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過敏性皮炎患者進行治療可促使其病情更快地痊愈。為了分析對過敏性皮炎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我院將105例過敏性皮炎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對實驗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105例患者均為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過敏性皮炎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組55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5例,其年齡在21~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1±5.8)歲。在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其年齡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5±5.9)歲。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免疫類疾病、血液類疾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應用維生素C注射液、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西替利嗪片進行治療。維生素C注射液的用法是:靜脈滴注,2g/次,1次/日。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的用法是:靜脈滴注,5~20mg/次,1次/日。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用法是:靜脈滴注,40~60mL/次,1次/日。西替利嗪片的用法是:每次服10mg,每日服一次。為實驗組患者在采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方案為:①對風熱蘊膚型過敏性皮炎患者采用清熱疏風、解毒止癢的方法進行治療,可選用消風散,其處方為:荊芥15g、防風12g、牛蒡子10g、蟬蛻10g、當歸12g、地黃15g、知母12g、苦參10g、胡麻仁10g、蒼術10g、石膏15g、木通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服一劑,分早晚二次服下,用藥7d為一個療程。患者面部的皮損若較為嚴重,可在此方中加入菊花、白僵蠶。患者四肢的皮損若較為嚴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威靈仙。患者的皮疹若呈鮮紅色,可在此方中加入金銀花、連翹。②對濕熱毒蘊型過敏性皮炎患者采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方法進行治療,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其處方為:龍膽草15g、黃芩15g、山梔子15g、澤瀉10g、木通10g、車前子10g、當歸12g、地黃12g、柴胡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服一劑,分早晚二次服下,用藥7d為一個療程。患者皮疹上的滲出液若較多,可在此方中加入土茯苓、馬齒莧。患者皮疹紅腫的面積若較大,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黃、桑白皮。患者若有濕盛熱輕的表現,可去掉此方中的黃芩、地黃,加入滑石、薏苡仁。③對血虛風燥型過敏性皮炎患者采用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的方法進行治療,可選用當歸飲子,其處方為:當歸20g、地黃20g、白芍20g、川芎20g、何首烏15g、荊芥15g、防風12g、白蒺藜12g、黃芪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服一劑,分早晚二次服下,用藥7d為一個療程。患者若有患處瘙癢較重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僵蠶、徐長卿。
痊愈:經治療,患者的皮損及皮膚瘙癢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經治療,患者的皮損消失,但偶有皮膚瘙癢等癥狀。無效:經治療,患者的皮損及皮膚瘙癢等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n(%)]
過敏性皮炎是指人的皮膚在受到花粉、粉塵、食物、藥物、寄生蟲等過敏原的刺激時發生的炎癥反應,這種炎癥反應主要是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過敏性皮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上出現紅斑、水腫(略隆起)、米粒大小的紅色水腫性丘疹等,有些此病患者的皮膚可發生濕疹樣改變,出現糠粃樣鱗屑及瘙癢的癥狀。
在臨床上,治療急性發作期過敏性皮炎的西藥主要有抗組胺藥、鈣劑、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等。西替利嗪片屬于抗組胺藥,具有抑制參與變態反應的血管活性肽及P物質的活性、控制炎癥細胞的移動、抑制皮膚的變態反應等作用。維生素C注射液具有保持血管壁及細胞膜的穩定性、調節血管的滲透性等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過敏、抗炎及抗內毒素的作用。復方甘草酸苷中富含甘草酸苷,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可起到與激素類藥物相似的抗炎、抗過敏作用,且無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2]。中醫認為,過敏性皮炎是因人體稟賦不足,皮膚腠理不密,在接觸漆、藥物、染料、塑料制品、瀝青、動物毛、植物莖葉、花粉等[3]后使毒邪侵入皮膚及黏膜,郁而化熱,進而因邪熱與氣血搏于肌膚而發病。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單純進行西醫治療相比,對過敏性皮炎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更優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鄭進才.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皮炎49 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1(5):34-35.
[2] 陳衛明,閔學軍,孫國英.愛寧達配合中藥內服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4):1521-1522.
[3] 中醫外科學/李曰慶主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