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雄華
(湖北省監利縣第二人民醫院 湖北 監利縣 433325)
腦梗塞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以及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等特點[1]。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昏迷、半身不遂、言語障礙以及智力障礙等。有研究表明,臨床上在對該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用綜合康復療法對其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預后。為了進一步探討用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塞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00例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4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腦梗塞患者。這些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被確診患有腦梗塞,且其家屬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康復組。在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53~79歲,平均年齡為(62.70±9.25)歲。在康復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55~78歲,平均年齡為(62.79±9.6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包括使用莫尼地平、阿司匹林和氫氯噻嗪對其進行治療。莫尼地平的用法為: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3次。阿司匹林的用法為:每次服用1片(100mg),每天服用1次。氫氯噻嗪的用法為:每次服用50mg,每天服用2次。連續為患者治療2~4周。
1.2.2 我院對康復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綜合康復療法進行治療。對該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方法與常規組患者相同,使用綜合康復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具體方法是:①對于急性期的腦梗塞患者,應使其保持抗痙攣體位,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被動訓練,包括對其進行肩關節的內旋、外旋、屈伸及外展訓練,指關節的屈伸、伸展及拇指的外展訓練,肘關節的屈伸訓練,腕關節的背伸訓練以及踝關節的背屈訓練等,每天訓練2次,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5~30min。②對于恢復期的腦梗塞患者,應根據其具體的情況指導其進行床上的翻身訓練、起坐訓練,然后逐漸過渡至對其進行站立訓練、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等。最后要指導患者進行進食、穿衣、洗澡、排便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每天訓練2~4次,每次訓練的時間為30min左右,連續訓練2~4周。
①我院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生活能夠自理,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90%以上。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36%~90%。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2]。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我院使用運動能力評定量表(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其FMA的評分以及ADL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康復組患者FMA的評分以及其ADL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FMA評分與ADL評分的比較(`x±s)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康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腦梗塞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該病的發生主要與患者過于肥胖、長期吸煙、酗酒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等因素有關[4-5]。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該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預后。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康復組患者FMA的評分、ADL的評分以及其治療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淑敏[6-7]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用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塞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
[1] 宋福聰,呂洲,張璇等.VitalStim吞咽治療儀治療急性腦梗死后不同階段吞咽障礙的療效[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2(3):222-224.
[2] 王穎.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急性腦血栓腦梗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 ,2015,19(16):262-263.
[3] 陳立英,廖仁昊,宋月平等.急性期入院腦梗塞患者不同時機介入康復治療的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較[J].山西醫藥雜志,2014,25(6):665-667.
[4] 代杰,項容,陳勇等.頭針結合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最佳時間窗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3):1381-1383.
[5] 龍媛熙.卒中單元模式下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期入院腦梗塞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5(6):1427-1429.
[6] 王淑敏,蘭海燕,劉建群等.卒中單元模式下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期入院腦梗塞患者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8(24):2672-2673.
[7] 馬晨.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的時機[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21(9):257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