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紹敏
(重慶煤炭職業病醫院三病區 重慶 402160)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復雜的癥狀。便秘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是排便的次數少、糞便量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進行婦科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易因營養失衡或食用過多的精細食物而發生便秘[1]。為探討對行婦科腹部手術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對其便秘發生情況的影響,我院對近期在我院婦科進行腹部手術的92例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其中46例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優質護理,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婦科進行腹部手術的92例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30~75歲,平均年齡為(40.5±7.3)歲;其中有15例患者進行了卵巢囊腫切除術,有12例患者進行了一側附件切除術,有41例患者進行了子宮次全切除術,有24例患者進行了子宮全切術。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6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向患者講解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患者在恢復正常飲食后,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禁止其食用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讓患者術后多喝水,潤滑腸道。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其進行適量的運動。告知患者按時排便,可根據醫囑對其使用緩瀉劑。對優質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患病表示同情,并鼓勵患者,協助其尋找便秘發生的原因。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通過與其進行語言溝通、聽音樂等方法緩解其不良的情緒,促進其排便。2)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告知其便秘發生的原因、便秘的危害,讓其提前做好預防便秘的措施。讓患者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告知患者不能刻意忍住便意。3)對患者進行環境護理。定期打掃、修整、消毒患者病房及衛生間的器具。為患者創造干凈、良好、舒適的排便環境。4)對患者進行腹部按摩。在患者切口恢復良好后,對其進行腹部按摩。讓患者取仰臥位,將雙手搓熱后,交疊放置在其腹部。以患者的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其腹部。每天為患者按摩2次,每次按摩5~10分鐘。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優質組患者便秘的發生率為13.04%,常規組患者便秘的發生率為65.22%,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便秘的發生情況(n/%)
導致便秘發生的因素主要是:1)飲食因素。患者在術后往往會出現食欲差、進食量不足、不愛喝水的情況。這時患者腸道內的食物殘渣會比較少。加之患者家屬為了給患者補充營養,一般會讓其食用低纖維、高蛋白的食物,從而減緩其腸道的蠕動,形成便秘[2]。2)藥物因素。術后患者一般會使用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會增加患者腸道對水分的吸收量,從而導致其發生便秘。3)運動因素。進行腹部手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這減少了患者的運動量,減緩了其腸道的蠕動,促使其發生便秘。4)精神因素。一般來說,患者對患有疾病都會感到恐懼,從而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會增加患者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導致其發生便秘。便秘會影響患者的休息和飲食,這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緊張、焦慮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此外,術后患者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容易忽視便意。這樣會減少患者的排便反射,導致便秘的發生[3]。針對上述便秘發生的原因,我們對優質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優質護理,幫助其消除了不良的情緒,創造了良好的住院環境,降低了其便秘的發生率。
總之,對行婦科腹部手術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能明顯降低其便秘的發生率。
[1] 莊秋英,王建芳,周吉琴.空腹口服麻油預防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便秘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103-104.
[2] 鄒暸南, 陳志強, 曹立幸.中醫外治法在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的應用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 20(7):899-901.
[3] 劉菁,張芹,李欣,等.非胃腸道腹部手術后便秘的相關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13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