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婧,謝周華,方永輝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特點研究
楊婧,謝周華,方永輝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廣西艾滋病臨床治療中心(南寧 530000),E-mail:bbbfdfd@163.com
摘要:目的探討艾滋病合并青霉病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中病人心律失常特點,為艾滋病合并青霉病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9例病人進行研究,其中艾滋病合并青霉病41例,單純艾滋病43例,單純青霉病45例。所有病人在基礎治療的同時使用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均行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查,觀察3組病人心律失常發生率及動態心電圖的特點。結果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組發生心律失常23例,發生率為56.10%;艾滋病組發生心律失常者17例,發生率為39.53%;青霉病組發生心律失常18例,發生率為40.00%。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時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高于單純艾滋病組和青霉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主要以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為主,發生率分別為39.13%和30.43%;單純艾滋病病人心律失常主要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為主,分別為39.13%和30.43%;單純青霉病病人主要以室性心動過速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為主,分別為44.44%和33.33%。結論艾滋病合并青霉病在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時其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且心律失常發生的特點與單純艾滋病和青霉病有著顯著的不同。
關鍵詞:艾滋病;青霉病;兩性霉素B;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馬爾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 fei,PSM)是由馬爾尼菲青霉菌(Penicil lium Marnef fei,PM)引起的迄今發現少數能使人類致病的青霉菌之一,主要感染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尤其艾滋病(AIDS)病人。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在泰國北部艾滋病病人中,PSM 是僅次于結核與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的第三大機會性感染性疾病[1],而在我國廣東省由于氣候潮濕溫熱,是該病的高發地區,近年來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目前治療多半采用抗真菌的藥物進行[3]。本組研究探討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在使用兩性霉素B時發生心律失常的幾率以及不同疾病心律失常的特點,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9例病人進行研究,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組41例,男23例,女24例,年齡37歲~65歲(43.2歲±5.8歲)。單純艾滋病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齡36歲~66歲(44.1歲±5.7歲)。單純青霉病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齡34歲~63歲(44.0歲±5.6歲)。所有病人均排除原發性冠心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病人。3組病人基本資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人均在基礎治療基礎上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兩性霉素B(速度均一)采用靜脈滴注,開始每日滴注1 mg~5 mg,以后逐步增至每日25 mg ~35 mg[4]。
1.3動態心電圖檢測采用TLC4000 的同步12 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儀,連續監測24 h 心電圖,將采集的心電信息輸入計算機系統處理,對計算機自動分析的結果進行檢查、修改、編輯,最后分析寫出報告。

2結果
2.1各組病人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組發生心律失常23例,發生率為56.10%,艾滋病組發生心律失常者17例,發生率為39.53%,青霉病組發生心律失常18例,發生率為40.00%,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時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單純艾滋病組和青霉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組發生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特點主要以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為主,發生率分別為39.13%(9/23)和30.43%(7/23);其次為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分別為17.39%(4/23)和8.70%(2/23),其余1例占4.35%。
2.3單純艾滋病病人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特點心律失常主要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為主,分別為47.06%(8/17)和29.41%(5/17);其次為房室傳導阻滯3例,占17.65%,其余1例,占5.56%。
2.4單純青霉病組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特點主要以室性心動過速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為主,分別為44.44%(8/18)和33.33%(6/18),其次為竇房阻滯3例,占16.67%,其他1例,占5.56%。
3討論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缺乏特異性,常見癥狀有乏力、發熱、消瘦、咳嗽、咳痰等,大部分病人伴有血小板減少及門冬氨酸轉移酶增高,因此對于出現血小板減少及門冬氨酸轉移酶增高的晚期AIDS 病人,應該警惕青霉病的可能[5]。且已有研究證實[6],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病情發展快,病死率較高,故提高醫務人員對該病的認識十分重要,若能及早診斷并給予有效的抗真菌治療,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兩性霉素B為多烯類抗真菌抗生素,通過影響細胞膜通透性發揮抑制真菌生長的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嚴重的深部真菌引起的內臟或全身感染[7]。目前對于艾滋病、青霉病尤其是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臨床多半采用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且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據目前的文獻報道,在使用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時,病人發生心律失常的幾率顯著增加[8-9]。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組心律失常發生率為56.10%,艾滋病組心律失常發生率為39.53%,青霉病組心律失常發生率為40.00%,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時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高于艾滋病組和青霉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對于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使用的藥物種類較多有關,加上此類病人免疫力差,容易導致肺部疾病或嚴重的心力衰竭[10],且多半病人在使用兩性霉素B使用的同時交叉其他抗真菌藥物的使用,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較高。研究顯示,兩性霉素B可與敏感真菌細胞膜上的甾醇結合,損傷膜的通透性,導致細胞內重要物質如鉀離子、核苷酸和藥物最終由腎臟代謝氨基酸等外漏,破壞了細胞的正常代謝而抑制其生長。目前的研究顯示[3],兩性霉素B在使用過程中可致使電解質紊亂,可導致心律紊亂發生,且靜脈輸注過快時可引起心室顫動或心臟驟停。
本研究就此分別對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的艾滋病、青霉病以及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的病人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測,以探討不同疾病使用兩性霉素B時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特點,結果發現: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主要以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為主,發生率分別為39.13%和30.43%;單純艾滋病病人心律失常主要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為主,分別為39.13%和30.43%;單純青霉病病人主要以室性心動過速短陣房性心動過速為主,分別為44.44%和33.33%。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在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時其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且心律失常發生的特點與單純艾滋病和青霉病有著顯著的不同,臨床治療中宜區別醫治。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2):133 -144.
[2]李凌華,唐小平,蔡衛平.101 例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1):12-15.
[3]He F,Wang X,He B,et al.Human herpesvirus 8:serov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in tumor patients from Xinjiang,China[J].J Med Viro,2007,79(2):161-166.
[4]黃麗芬,唐小平,蔡衛平,等.廣東地區762 例住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8):653-656.
[5]陳碧華,劉晉新,李子平,等.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學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2):180-184.
[6]李勇,蒙志好.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及馬爾尼菲青霉病56例臨床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9,26(1):64-65.
[7]Bakeeva LE,Barskov IV,Egorov MV,et al.Mitochondria-targeted plastoquinone derivatives as tools to interrupt execution of the aging program.2 treatment of some ROS and age related diseases (heart arrhythmia,heart infarctions,kidney ischemia,and stroke) [J].Biochemistry (Mosc),2008,73:1288-1299.
[8]李勇,蒙志好,蘇凌松,等.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256例臨床研究[J].中國真菌學雜志,2009,4(6):347-350.
[9]盧祥嬋,秦英梅,黃愛春,等.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83 例的胸部影像表現分析[J].廣西醫學,2012,34(2):154-157.
[10]陳碧華,劉晉新,李子平,等.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學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2):180-184.
(本文編輯王雅潔)
中圖分類號:R512R25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1.019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1-0062-03
(收稿日期: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