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保
試論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植骨用于脛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周洪保
目的分析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植骨用于治療脛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脛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除去斷端硬化骨后使用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進行植骨以及脛骨髓內釘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去除斷端硬化骨后脛骨髓內釘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和功能恢復療效。結果隨訪10~15個月,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7.1±0.7)個月,短于對照組的(9.3±0.8)個月;觀察組關節活動度(ROM)療效優良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觀察組膝關節功能評分(HSS)優良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患者采用除去斷端硬化骨后使用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進行植骨以及脛骨髓內釘固定的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加快患者病情恢復,使患者能盡快恢復到健康的生活狀態,值得推廣應用。
脛骨骨折;不愈合;髓內釘;自體骨
意外骨折后通常都會出現骨折不愈合的情況,而在全身骨折不愈合中出現得較多的就是脛骨發生骨折后不容易愈合的情況[1]。引起脛骨骨折后很難愈合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骨折后引起小腿中下1/3處的滋養血管遭到了損壞,甚至引起骨髓腔和骨的內外膜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傷[2]。脛腓骨發生骨折后,手術治療會有很多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有骨不連,又稱為骨折不愈合[3]。因此,本院對脛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探討研究,以便找到合適的更有效的治療方式,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治療,盡快恢復健康。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脛骨骨折后不愈合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35.8±5.3)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34.5±5.6)歲。觀察組患者骨折部位:左側14例,右側16例;對照組骨折部位:左側15例,右側15例。納入標準:①患者活動時均有疼痛癥狀;②患者骨折部位伴隨輕度畸形狀況;③患者骨折部位肌肉萎縮以及膝關節有輕度的活動障礙;④經CT等檢查明確骨折不愈合癥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前,患者入院入住后,醫護人員應對所有骨折患者的兩側脛骨正側位拍片,并且測量患者未發生骨折一側的脛骨長度和髓腔狹部的直徑。然后根據所測得的數據結果針對性的為患者準備合適的脛骨髓內釘。在手術剛開始時,指引并幫助患者用側臥的姿勢躺在手術臺上并盡量調整到舒適的狀態,然后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麻醉起作用后,采用縱行切口的方式從患者的脛骨上緣切開髕韌帶,顯露患者脛骨上端的脛骨結節。
對照組:從手術切口中取出原鋼板內的固定物,接著將骨錐刺入患者骨折脛骨的上端,使其原骨髓腔的直徑擴大,細心地清理骨折斷端處的骨痂和脛骨的腐壞皮質,將骨折端處已經硬化的骨組織以及增生的纖維組織去除,直到骨折斷端處重新滲出新鮮血液為止。將預先備好的相匹配的解剖型脛骨髓內釘打入其中,準確對位骨折后,將兩枚遠端鎖釘鎖入其中,髓內釘尾端對近端鎖釘進行鎖定并對切口進行縫合。
觀察組:將骨錐刺入患者脛骨骨折處上端,環形方式切開患者骨折處,擴大其骨折處的直徑開窗便于操作,用刮匙刮取平臺下已經鑿取好的松質骨備用,按照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方法擴大原本骨髓腔并對骨折斷端處已經形成的骨痂進行仔細清理,清除骨折斷端處已經硬化的骨組織以及增生的纖維組織,將匹配好的髓內釘打入其中,在骨折對位正確后將鎖釘鎖入其中,確認髓內釘打入的位置準確后將準備好的植骨植入骨折斷端處,在植骨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并且將切口細心縫合。
手術后,患者骨折側膝蓋和小腿用繃帶包扎壓緊,并將骨折肢用繃帶抬高。恢復到一定程度后,進行踝關節等部位的肢體運動,鍛煉肌肉。1周后進行關節的功能性鍛煉,4周后下地緩慢行走以便有效恢復。出院后定期到院進行康復檢查。
1.3 觀察指標 根據被選中的骨折患者的X線表現來判斷評價患者骨折愈合恢復時間,接著再依據患者的自身感受膝關節ROM和HSS標準評價患者的臨床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1.4.1 ROM療效[4]優:患者膝關節能伸直正常甚至可過伸,屈曲131~140°;良:患者膝關節能主動伸直,屈曲121~130°;可:患者膝關節被動伸直可接近正常,主動伸直較正常范圍差10~20°,屈曲91~120°;差:患者膝關節活動范圍≤90°。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2 HSS評分 疼痛評分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患者自評;關節活動范圍和關節穩定性(包括關節主動屈伸及旋內、旋外活動的范圍)由評估者根據患者數據及影像學資料判定。其中≥90分為優,75~89分為良,60~74分為可,≤59分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10~15個月,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7.1±0.7)個月,短于對照組的(9.3±0.8)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ROM療效優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優良率為93.33%;對照組ROM療效優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優良率為73.3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SS評分優17例,良12例,可1例,差0例,優良率為96.67%;對照組HSS評分優12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優良率為76.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發生骨折后,出現骨折不愈合或難以愈合的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骨折處發生感染、骨折處的固定不牢靠以及骨折斷裂處的供血細胞被破壞等[5]。骨折處局部發生運血障礙是造成骨折不愈合或難以愈合的根本原因,是骨折后發生不愈合最重要原因。造成這種危害的因素很多,如在手術處理過程中造成骨折端缺血,骨折在愈合過程中受到其他外力的影響等[6,7]。有資料研究表明一部分的異常應力會導致骨折斷裂端之間的成骨細胞傳遞的信號發生變化甚至使傳遞的信號消失,最終導致發生骨不連的情況[8,9]。導致骨折的原因也有很多,如車禍、高處墜落、嚴重摔傷以及劇烈碰撞等。骨折會導致生活混亂、行動不便、心情焦躁等不良影響,因此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病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穩定固定可以維持骨折的復位,減少斷端受到其他外力的影響,促進骨愈合的重要手段。患者采用除去斷端硬化骨后使用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進行植骨以及脛骨髓內釘固定的治療方法穩定固定[10]。同時若患者嚴重骨折甚至骨頭粉碎,傳統治療方式就無法對其進行較好的愈合治療,而進行骨移植就可以使患者骨折粉碎處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骨折不愈合的情況。取骨方法可靠簡單,避免從髂骨取骨后而引起的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現象。
綜上所述,采用除去斷端硬化骨后使用脛骨髓內釘開髓點取骨進行植骨以及脛骨髓內釘固定的的治療效果良好,能促進骨折處骨的愈合,縮短愈合時間,加快病情恢復,使患者能盡快恢復到健康的生活狀態,值得推廣應用。
[1]鄒士東,吾路汗·馬汗,唐亞輝,等.帶鎖髓內釘與鋼板治療成人股骨遠端骨折的Meta分析.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13(10): 1076-1081.
[2]周賢挺,屠凱凱,吳云強,等.順行肱骨髓內釘進釘點定位的應用解剖學.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5,33(2):134-137.
[3]張雄.靜力型交鎖髓內釘延期動力化治療股骨干骨折延遲愈合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26-29.
[4]喬金環,劉創建,董巍,等.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的手術治療.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789-2790.
[5]吳素英.髓內釘置入治療兒童股骨干骨折:來源于SCI數據庫的文獻分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30):5670-5675.
[6]李巖,張偉,于忠英,等.遠端聯動葉片自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12(26):6585-6590.
[7]王立,陶海榮,朱彤,等.股骨髓內釘動力化促進骨折愈合的臨床時機.廣東醫學,2012,33(20):3119-3120.
[8]王飛達,高耀祖,衛小春,等.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后無菌性骨不連的治療進展.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8): 1675-1677.
[9]張亮,劉文軍,金濤,等.脛骨骨折內側鎖定板固定術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關因素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50-452.
[10]陳磊,孫建華,王維山,等.鎖定鋼板外置聯合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伴軟組織缺損的脛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療效.中國全科醫學,2014,17(6):692-6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57
2016-06-14]
450000 鄭州市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