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志
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近期療效和并發癥分析
郭宏志
目的探討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近期療效和并發癥。方法67例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4例)。觀察組應用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近期療效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6%,術中出血量(61.2±12.9)ml,住院時間(7.9±1.4)d;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59%,術中出血量(118.4±41.0)ml,住院時間(14.2±3.7)d,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近期療效確切,患者創傷小,康復快,且并發癥少。
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近期療效;并發癥
本研究為明確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近期療效和并發癥,對67例直腸癌患者分別實施兩種手術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7例直腸癌患者,均經結腸鏡、病理活檢等明確診斷為直腸癌,并具備手術指征。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4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7.2±6.9)歲;病理類型: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23例,黏液腺癌4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7.2±6.8)歲;病理類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22例,黏液腺癌5例。兩組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應用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其手術過程如下:全身麻醉后建立CO2氣腹,將氣腹壓力控制于12~14mm Hg(1mm Hg=0.133 kPa),并在患者右下腹和臍部上緣分別做12、10mm切口,置入超聲刀與腹腔鏡。于患者左右鎖骨的中線中間取5mm手術切口作輔助操作孔,經腹腔鏡查看患者腹腔內部情況,經超聲刀分離其乙狀結腸系膜,對腸系膜進行充分游離后,以鈦夾夾閉血管。銳性分離患者直腸后方的盆壁筋膜、直腸筋膜,暴露其提肛肌后。于直腸前方則沿腹會陰筋膜實施銳性分離,再分離側韌帶,保護其盆叢神經和腹下神經。完全暴露其遠端直腸系膜及其四周組織后,在距離腫瘤下方邊緣2~5cm處切斷腸管,自左下腹切口部位取出,再距離腫瘤上方邊緣處10cm部位切斷乙狀結腸,將標本取出。最后將吻合器釘座置入,并在腹腔鏡下進行直腸低位吻合術;對照組采取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即全身麻醉后將整塊腫瘤切除,進行止血、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后閉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記錄其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6%,對照組為2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61.2±12.9)ml,住院時間為(7.9±1.4)d;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118.4±41.0)ml,住院時間為(14.2±3.7)d,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直腸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呈現出逐漸升高趨勢,其中低位直腸癌最為常見[1]。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目的是根除癌腫,并以手術療法為主,而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不但可切除患者病灶組織,還可保護其盆腔內植物神經叢,提升保肛率,改善其術后排便、排尿和性功能,目前已經成為直腸癌切除術金標準[2]。然而,傳統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傷較大,且容易損傷其腫瘤周圍組織與血管,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而近期療效不甚理想。
伴隨腹腔鏡技術在醫學外科領域上的廣泛應用,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也隨之有了微創特點[3]。相較于傳統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微、康復快等優勢,其具體特征如下:①腹腔鏡有放大作用,可幫助術者清晰識別盆腔神經叢等關鍵結構,操作更加準確,避免誤傷;②腹腔鏡可深入患者狹窄盆腔,從而獲得清晰術野,加上腹腔鏡手術的照明系統以及超聲刀的空洞化效應,使得直腸解剖更為迅捷、精細,實現更加低位的直腸腫瘤切除,從而減少對靜脈叢損傷,并增加了肛門保留的可能性,實現超低位的分離與吻合[4]。本組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59%。同時,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也少于對照組,證明了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的安全性。此外,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可見該手術可加速患者痊愈出院進程。
綜上所述,與開腹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相比,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對于直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近期療效更顯著,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
[1]劉繼東,閻玉礦,李德寧,等.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保肛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臨床療效分析.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8(3):46-49.
[2]黃冀華,梁偉成,李華江,等.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聯合新輔助治療在中低位直腸癌中的近期效果觀察.中國醫藥,2015,10(1):26-30.
[3]應曉江,沈毅,葉平江,等.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258例臨床分析.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3(2):182-184.
[4]王彥業.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與傳統開腹直腸癌手術的效果比較.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46
2015-12-15]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