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代海
【摘要】教育,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是目前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對于體育教育,更是目前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即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身體素質以及不屈不撓精神的鍛煉。而目前體育教育以功利化以及目標化為特點,這也導致教育的效果難以達到。特別是教育流程的枯燥以及教育方式的單一,往往會讓學生存在抵觸心理。所以體育教育如何實現趣味化,也是目前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游戲教學;體育教育;分析運用
對于目前體育教育而言,寓教于樂往往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而游戲則因為其互動性和合作性,導致其與體育教育具有相似的特征。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游戲的趣味性和合作性往往會讓體育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延伸性和交互性,而且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提升學習的效果。而在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方面,進行具體的研究分析與探討。
一、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有序性
游戲教學即是一個特殊的趣味教學,所以對于教學流程而言,不應當僅僅體現出教學的趣味性,也應當體現出教學的有序性,因為游戲教學雖然要比傳統教學更具有自由性,但是教學同樣需要遵循有序地進行,即如開展任何游戲都需要落實有序的規則,這樣即可以大幅度提升游戲的教學效果,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游戲教學還需要注意兩點問題,即其一,游戲需要提升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紀律性,從而形成自我責任感;其二:需要體現出學生的交互意識,提升自我的適應力。
(二)合理性
對于游戲教學來說,也需要有一個系統化的合理方案,即如體育教學中游戲應該要與學生當前的自我素養以及身體素質息息相關,而且開展游戲教學還需要保證由簡單進階到復雜,由淺顯轉為深入,而且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務必要履行監督義務,即細致了解和記錄學生的身體狀況,同時篩選合適的氣候條件和運動場所。另外,也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游戲設施的備置,需要遵循安全性的特征;其次是強化安全教育,降低學生因為安全事故受傷的嚴重度。
(三)平等性
對于游戲教學來說,體育教師不僅僅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同時還需要參與其中對學生游戲情況進行客觀評估,而且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活動或者身體等問題而產生歧視。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疏導,特別是對于一些因為身體狀況無法參與游戲的學生,應當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溝通,同時要求學生在游戲中遵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減少競爭激烈的行為產生,同時善于指出學生游戲中的不足,并且鼓勵他們進行改正和調整。
二、游戲在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熱身類的運用
熱身類游戲的運用主要是用于體育課的開始階段,而其意義主要是舒展學生的筋骨,同時吸引學生關注,所以選擇的游戲內容以簡單化和趣味化為宜。即如“拉網捕魚”“傳球觸人”“模仿動物”等等。就以“傳球觸人”游戲為例,這類游戲一般是采用籃球,主要提升學生傳接球反應力和身體敏捷性,即選擇一個籃球場,一個籃球,要求所有學生分別分開站在半場內,同時讓他們兩兩進行傳球,傳球人不能出現走步和運球的情況,傳球的學生需要以球接觸到傳球對象,沒有傳球的學生可以在半場內跑位,而被球接觸到的學生則替換傳球學生,依次類推。另外,“傳球觸人”游戲的規則要求學生不能躍過場地線,不然視為犯規。
(二)技術類的運用
技術類的游戲主要提升學生個人的能力水平提升,而游戲代入的目的主要是強化學習氣氛,保證訓練的效果。一般技術類游戲可以有“立定跳比遠”“蛙跳接力”等等,而且進行技術類游戲需要遵從學生的意愿,讓他們投票選擇游戲的類型。另外,可以針對一些游戲進行調整,以避免傳統教學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即如接力賽跑運動,可以改變為“傳遞情報”游戲,即讓學生進行接力賽,而接力棒即改為情報,同時將學生均分為兩組,一組學生進行“情報傳遞”,另外一組學生則負責在每一棒進行追逐阻止。而游戲規則則是當阻止的學生追到接力的學生,則替換雙方的角色,這樣能夠讓學生既能夠獲得充分的運動量,又能強化他們競爭意識。不過教師也需要注意游戲的安全性,同時還需要關注每個每個學生的身體情況,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不同分組。
三、結語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游戲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輔助教學的過程,同時也能夠體現出更多的技術性和熱身效果。而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也不能盲目進行,而是需要遵循其有序性、合理性及公平性的原則,以保證游戲教學的最終效果,進而促進學生技能和興趣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