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以江西現代技師學院為例,探討該校在中職院校驗收完畢之后按照強化核心能力、緊跟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立足當地產業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策略,積極推進“后示范”建設。
【關鍵詞】中職;“后示范”建設
2011年1月,我院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一批立項建設學校(以下簡稱國家示范校)。2014年6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在綜合考慮省級驗收情況和專家組意見的基礎上,經研究決定,包括我院在內的251所項目學校通過驗收,正式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隨著示范校的陸續驗收,階段性的成果使得中職教育的品牌地位得到了確立,示范校的引領輻射作用逐步顯現出來,代表了全國中職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方向,中職教育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但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如何跟進示范的繼續建設,規劃驗收后的發展戰略,使其能夠穩步提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能力,充分發揮中職示范校的領軍示范作用,就是擺在中職示范校面前的主要問題。
一、繼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以四個重點專業人才培訓模式創新為抓手,推進全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建設,逐步構建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組織專業教師與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汽車維護》等10本一體化教材進行修訂。采用項目教學、分組工作、案例教學、仿真教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改革教學手段,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學校對四個重點建設專業率先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并以技能競賽為抓手,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推動下,我校學生近兩年在國家級、省級技能競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學校加大教師培訓投入,拓寬培養渠道,著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兩年來,四個重點專業共培養專業帶頭人8名,骨干教師16名,雙師素質教師14名,新增企業兼職教師16名,并取得豐碩的教研成果。
為調動教師積極性,學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全員同工同酬。結合學校教師技能等級水平與技術職稱實際情況,率先對教師課時津貼核算進行創新,高級技師課時津貼按高級職稱、技師課時津貼按中級職稱、高級工課時津貼按初級職稱對應計算,鼓勵教師擔任一體化教學且課時津貼上浮l0%。
三、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促進產業發展
學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的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校長與廠長對接、教師與師傅對接、專業與崗位對接、學生與員工對接、學習與生產對接。校企雙方領導每年召開1次聯席會議,研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探討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寒暑假期間,學校組織專業教師下企業頂崗鍛煉;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1個月的專業教學見習,提前了解崗位對專業技能的要求。
學校四個重點專業分別與省內外四家企業合作成立了“訂單班”——“現代寶誠班”“泓晟班”“錦都皇冠班”“達豐班”。“訂單班”由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管理人員全程參與“訂單班”教學,并定期為“訂單班”學生開設專題講座,講授公司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實習期結束后,考核合格的畢業生優先留在合作企業就業。
四、結論
在國家示范校建設帶動下,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提高,內部管理日趨規范。汽車維修等4個專業納入全省技工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數控加工等2個專業納入全國技工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并帶動模具制造、電子商務、會計等專業建設。專業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辦學實力增強,人才培養質量與辦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作為江西現代職業教育集團成員之一,學校積極參與集團組織的教學研究、專業建設、師資培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各項活動,將重點建設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化課程考核改革等方面取得的經驗與其他學校共享。
我院在持續推進“后示范”建設過程中,成績顯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雙師型教師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示范校建設及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學校雙師型教師需求不斷擴大,雙師教師結構比例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雙師教師的整體素質也亟待提升。學校今后將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對專業教師的系統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二是教材開發有待加強。目前一些統購的專業課程教材陳舊,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需要,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銜接不強,不能充分反映職業崗位的要求。學生技能取證及競賽等相關要求也未納入教材范疇。下一步學校將加大力度,組織專業骨干教師,聯合行業企業專家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開發相應的一體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