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英
【摘要】早在16世紀,馬丁路德就強調把音樂保留在學校中,之后近代時期德國更是把音樂作為一種科學來進行研究,同時也把這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從此可見,音樂這門課程在學科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老師對學生的日常教育中,普遍還是運用有近乎幾百年歷史的主動灌輸法,這當然能是使學生經過努力的研修后具有扎實的基礎,但這不是特別有益于日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消化吸收,對學生自己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具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學;勞逸結合,綜合素質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能讓人賞心悅目,并給您帶來聽覺上的享受。一首三四分鐘的歌曲雖然時間不長,但讓欣賞者享受一分一秒的時間,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時音樂作為一門學科其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緊張,枯燥的學習后可以適當地放松放松或是高歌一曲,釋放自己的壓力。對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的歷史
音樂,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了幾千年。早在我國原始部落氏族社會,在文字語言尚不成熟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們大多是通過模仿學習對象的聲音來記錄事物。之后達到周朝,更是把音樂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從而出現了“禮樂治國”的教育思想。這也是標志著音樂作為一門學問。但當時的音樂教育還是主要滿足統治者的需求以及平時的祭祀活動。雖然如此,但這也客觀地促進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這種音樂教育方式也已逐漸雛形,提出了“十有三年,學樂,詠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二十而冠,始學禮”這種明文規定。這之后出現的百家爭鳴雖然各自對事物發展以及哲學的觀點都不一樣,但他們都堅持音樂之上,把音樂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都堅信音樂能感化人的心靈。之后漫長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各種流派,但大多數都還是和儒家文化時時刻刻密切聯系著。一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傳播到中國,“學堂樂歌”的出現標志著音樂正式被納入國家教育計劃,中國音樂教育的歷史從此也揭開了新的篇章。一直到現在,音樂課在小學,初中,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
二、音樂教育的作用
音樂教育發展至今,其作用也逐漸完善,音樂是滋潤心靈的甘露,它能陶冶人們的情操,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起著別的藝術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依靠它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和聲,優美的旋律,來表達情意,能直接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道德觀念非常重要。同時,音樂也能啟迪智慧,在對德育有所促進的同時對智育也有適當的好處,古往今來,很多名人對音樂都很感興趣。除了這些,音樂教育對擁有健康的身體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學校開設的課間操,這就使得音樂教育和身體運動結合起來,不僅對學生的感受能力有所發展,同時學生的身體也得到了相應的鍛煉。除此之外,同樣作為一門藝術的舞蹈也把抽象的音樂用形體表現出來。因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如果要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就應該與德,智,體,美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三、讓學生學習音樂變被動為主動
音樂教育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系統。能對任何一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是學生具有符合要求的基本素質。但如今大多數的音樂基礎教學都是理論性的講解,老師一一地把知識理論傳授給學生,學生們也就按要求接受消化,很少有學生站出來問為什么。其實換一種方式也許會好一點兒。與其一條一條講給學生聽,不如換一種方式把使學生被動領受變成讓學生主動地去發揮想象,努力去創造新東西。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同樣也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面對各種挑戰坦然面對更有深刻的影響。
四、開放式的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是屬于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從整體上研究教學模式,改革音樂教學已迫在眉睫。立足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經歷音樂實踐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以滿足學生的自我發展的需要。教學目標既是課題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題教學的歸宿,是上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方向。開放的音樂教學目標是指能在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的前提下,又能關注知識與技能目標,而不是僅僅關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因此,認知活動和技能訓練活動不應該成為音樂教育的只要內容,培養學生“音樂耳朵”才是音樂教學活動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看清一點,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對于音樂水平一般的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是過分強調這方面的訓練,可能會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努力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自身基礎上獲得創新性的發展。比如音樂欣賞,同樣的音樂往往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聯想,它最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活動,并且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的。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誰能說音樂水平一般的學生沒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音樂就具有這種巨大的對于學生個性差異的“兼容”作用。
結語:對于提高學生音樂的主動性,老師應該開放地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從而使學生的德,智,體得到全面的發展,是老師們神圣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