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暉
吉林醫藥學院
新形勢下協作性公共衛生管理思路與研究
楊春暉
吉林醫藥學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第三部門開始迅速發展和壯大,各種非盈利組織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各種超越組織邊界的問題頻頻出現,政府管理模式開始由統治朝著治理轉變,而社會治理主體也開始由以政府為主朝著公共、私人、非營利合作治理模式轉變,未來公共管理將采用“協作性公共管理”模式。隨著非典、流域水污染、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的頻頻發生,傳統劃地為界的單一化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為此,發展跨地區、跨部門的協作性公共衛生管理勢在必行。
協作性公共管理;公共衛生管理;思路
在如今這個公共管理日趨復雜化、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的時代,公共管理問題的科學應對需要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覆蓋多個管轄區,甚至全社會,還需要借助于多個相關私人部門、非營利組織、公眾的配合。因此,對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協作管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構建完善的協作管理方式,對公共管理機構的資源、信息、流程加以整合,提升公共管理效率,采用最高效的方式為群眾、社會服務,是現代政府管理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在這種形勢下,協作性公共管理應運而生,也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上世紀7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領域的改革極大地提升了公共部門的行政效率,但也引發了組織的裂化與公共服務的碎片化。為此,上世紀90年代末,歐美等國家開始加快該領域的研究,以突破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以協同政府、網絡治理、無縫政府、協作性公共管理、協作治理等內容,促進了新公共管理領域的改革。這一改革強調整體化,關注從政府機構的重組、決策整合、提供回應性公共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構建信息化政府治理機制、關注公共服務價值、促進行政流程再造、實現資源共享等方面,全面推動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實施。作為當前公共管理領域的新的研究趨向,協作性公共管理是在對傳統行政模式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代表了未來公共管理新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梢赃@樣說,未來公共管理將是一種協作性公共管理方式。
作為公共管理領域的一種新模式,協作性公共管理主要建立在三大理論的基礎上,一是資源依賴理論,二是交易成本理論,三是網絡治理理論。其中,資源依賴理論,對于闡明組織之間的協作關系十分成熟,當組織A擁有對組織B有益而組織B不擁有的資源時,組織A、B之間往往會構建起一種合作、聯合的關系。根據該理論,組織之間存在著資源的依賴,政府組織需要借助于其他組織所提供的資源,方可順利運行、或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這樣才會生成協作的意愿,這也是協作性公共管理產生的前提。對于交易成本理論而言,無論對于資源交換,還是合法性動機而言,在對合作伙伴進行選取時,都需要最大化地控制交易成本。在協作性公共管理中,基于政府的公共組織同其他組織共同構成了一個動態、復雜的網絡體系。就網絡治理理論而言,很多學者將跨部門協作視為“網絡”,借助于網絡理論對協作問題加以研究,雖然并不是所有協作關系均存在于多元行動者網絡之中,但是,網絡治理確實推動了協作性公共管理理論的研究。從某種意義而言,現代公共治理屬于協作性網絡管理,而公共管理者正處在一個縱橫交錯的協作性網絡環境之中,為此,公共管理中必須重視網絡。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相互依賴、信息突起共同構成了這個環境:組織、機構、部門之間的界線開始朝著概念化方向發展,而并非事實上的界限。對于公共衛生領域而言亦是如此。例如,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新醫改環境下的公共衛生項目經費的撥付,由衛生、財政部門經過考核之后,根據基層所完成質量、數量加以撥付,但是,面對日趨復雜、專業化的服務項目規范而言,單純地借助于行政部門根本難以實現,具體考核需要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獲取。協作性公共衛生管理已成為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就近十多年間,公共行政領域的最新進展,即協作性公共管理的開辟。協作性公共管理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即在組織背景下,將各部門權力、職能、優勢加以聯結,形成共同的資源、完整的治理結構,旨在促進公共衛生管理過程中協調、合作的高效性,促進公共衛生管理運行的績效。
在公共衛生管理中應用協作性公共管理方式,需要緊密圍繞一個目標,即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認同該核心目標,是組織、機構及個人全面參與到協作性公共衛生管理中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還應沿著橫向、縱向兩個方向進行,橫向指的是打通同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縱向是溝通上下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例如,當前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區域間存在著較嚴重的銜接問題,如面對跨區域疫情防控時,要求各地區各級政府之間應緊密圍繞著確保居民的安全健康為目標,開展橫向協作,同時,政府部門之間也要加強協作,各級衛生機構間,如專業衛生機構、醫療、基層醫療機構等相互之間也應積極配合,企業、社會團體等單位也應積極主動參與網絡協作管理之中,公民更應參與其中。此外,應注重挖掘、利用資源。就公共衛生、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而言,作為政策載體,應為確保居民安全健康提供相應的技術平臺,公共衛生協作管理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資源,充分發揮其整體作用,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言以概之,隨著社會變遷所引發的組織變革、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棘手的社會問題頻頻出現等一系列新形勢的推動下,國內公共管理亟待革新,協作性公共管理為公共衛生管理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促進了傳統管理方式、方法的變革,并開始從傳統的“單打獨斗”,朝著“共同工作”方向轉變,促進了權力運行由單向朝著縱橫向相結合的離散狀態發展,推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1]阿格拉諾夫,麥圭爾(著).李玲玲,鄞益奮(譯).協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戰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25-126.
[2]曾維和.價值重構、制度安排與功能整合——超越新公共管理的三種理論視角[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21(01):3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