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桃仙
江西省上饒縣董團中心小學
問得“妙”才能學得“好”
——例說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
全桃仙
江西省上饒縣董團中心小學
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連接教材、教師、學生的重要橋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更好的實施小學數學的教學,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技巧,即:設計有趣的課堂提問、設計靈活的課堂提問、設計啟發性的課堂提問、設計邏輯性的課堂提問、設計留白式的課堂提問等。希望筆者的淺薄的觀點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分析
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連接教材、教師、學生的重要橋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提問的技巧和藝術,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提問就會走向誤區,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筆者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釋課堂提問的技巧。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小學生們共同的心理特點就是愛玩、好動,而且對每件事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好奇心更強,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中我們的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們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出有趣的課堂問題,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講受“圓的認識“時,筆者在導課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天動物園里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騎車比賽,小馬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小獅子的車輪是圓的、小老虎的車輪是正方形的,比賽正式開始,假如他們同時、同地,向一個方向出發,那么誰會獲得這場比賽的勝利呢?當教師提問完,學生們紛紛的討論起來了,但是筆者沒有并沒有給去他們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思考和疑問走進了新知識的學習。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筆者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設計出了趣味性強的課堂提問,這不僅使課堂教學具有了懸念,還能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真實的數學學習中。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中我們的教師應該盡量根據教學實際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課堂問題,引學生“入境”。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在課堂中有很多問題是現場生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出靈活的課堂問題,從而開拓學生們的思維。
比如,在教授“整數減帶分數”時,筆者讓學生們做了一個練習:5-(2+1/4)等于多少,然后讓學生們獨立完成,過會兒讓學生們進行回報。等到指名回答時,有一個學生只把整數部分相減,得出3+1/4;另一個學生從被減數中拿出1化成4/4,相減時5又忘了減少1,得3+3/4。在分析這兩個學生做錯的原因并訂正后,筆者并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接著提問: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這個題目應如何改變?教師的這一問可謂激起了課堂的千層浪,學生的學習欲望被調動起來了,紛紛陷入思考中。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不僅深刻而且靈活,問題雖然來自學生,但是教師又變換了提問,將問題又拋給了學生,這樣的靈活的提問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開發了學生的智慧。
客觀的來講,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形象的思維,更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因此,在設計課堂問題中我們的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惑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找尋出解決問題。
比如,在講授“圓的面積公式”時,筆者先借助多媒體播放將一個將圓16等分的視頻,在視頻中這個被等分的圓就拼接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到視頻播放到這里,筆者提出問題: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那么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迅速的進入了思考的狀態。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筆者不是直接給出了學生們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而是通過類比的方式在提問的引導下讓學生們自己探究。這個課堂提問,使得學生在規律的探求處獲得了啟發。所以說,設計具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頓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形式與規律,設計出一系列的由淺入深的問題,并且注重問題之間的邏輯性,一環緊扣一環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一步步的深入、發展。
比如,在教授“圓柱與圓錐”探究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時,筆者設計了一系列這樣的問題:
1、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問題提出以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實驗完畢,接著拋出問題。
2、通過觀察分析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3、進一步觀察分析,什么情況下圓柱剛好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沙子或水?
4、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條件的圓柱、圓錐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既需要動手操作又需要發揮自己的智力,這樣的話學生們的思維就會在教師的問題中一步步被引向深處,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技能還開發了思維。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但是也要講究技巧。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不能喋喋不休的發問,這樣的話學生們就沒有了自己思考的時間和機會了,為此,我們也應該設計一些留白式的問題。
比如,在講授“連乘應用題”時,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觀察下面三個書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筆者并沒有過多的講解數學知識,而是為學生們留下了一些空白的余地,讓學生們自己發揮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探索。其實,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教師只是一個啟發者和引導者,只有我們擺正了位置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葉常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J].新課程(小學),2012年05期.
[2]焦玉山.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1年14期.
[3]王小方.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四不要[J].新課程(小學),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