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長山鎮水利站
淺析如何實現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
王 兵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長山鎮水利站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幫助我國農業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與農業經濟效益、農民水平收入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現文章主要針對如何實現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
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農業發展
農田水利工程是為了輔助農業生產活動為修建的水利工程,其基本任務是利用水利工程技術來轉變應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環境狀態,以幫助農業實現高產高效。修建小水庫、塘壩、蓄水池、抽水站等農田水利工程來實現灌溉、排水、除澇等水利工作,以保證農田能夠穩定高產收獲。因此,針對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對于農業發展有著重大的實際作用。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方區域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結構、規模均不一致,但是其仍然擁有共同的運行規律與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田水利工程的區域性。農業活動與自然環境的氣候、溫度、濕度、光熱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區域擁有不同特征的自然環境,而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則必須要滿足當地農田水利需求,順應農業生產的地域特征,因此農田水利工程擁有一定的區域性。第二,農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由于受到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回報率有限,難以獲得直接而顯著的境界效益,但是農田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生產、提升農民收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農田水利工程多為國家投資建設,擁有一定的公益性。
2.1 農田水利工程受環境影響大
伴隨著城鎮化腳步的加快,水資源嚴重短缺成為了農田水利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工業城鎮的用水量不斷增加,農業用水量整體被迫逐年下降。根據中國科學院的相關調查預測,在2050年我國農業用水比例有可能下降至40%以下,因此急切需要對當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優化改造,嚴格控制用水管理[1]。另外,當前部分區域的地下水已經超出了開采承載能力,地下水位下降嚴重,進而形成了漏斗區,使得農田水利工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難度更大。同時,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使得水質惡化情況嚴重,對農產品的安全質量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2.2 農田水利工程后續維護管理不到位
農田水利工程雖然為農業生產活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農田水利工程后續使用的維護管理工作卻鮮有人重視。尤其是在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手段上,忽略了農田水利工程的特征與管理需求,盲目使用粗放型、低效率、低質量的維護管理手段,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故障維修不及時,后續維護工作滯后,導致農田水利工程在沒有無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3 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落后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已經進入繁榮發展的時代,農村經濟、農民收入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然而農田水利工程作為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工程在管理體制方面卻嚴重落后。農田水利工程缺少人員管理維護,運行管理體制死板不夠靈活,公益性部分負擔難以落到實處,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模式均迫切要做出新的調整與優化。
3.1 節約用水調整農業灌溉用水結構
政府可以利用報紙、廣播、網絡等途徑在農村開展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工作,并且適當的增加一定的節約用水行為指導,優化農業灌溉方式,讓人人都掌握節約用水技術。農業灌溉用水并不在于量,而是在于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有資源,全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要因此,農田水利工程要注意調整產業結構。在豐水區域開展高效的節水灌溉,推廣使用微噴灌節水技術,降低灌溉水資源的浪費;在貧水區域可以開展旱作農業,引進更多的抗旱新品種,發展立體種植、套種等農作模式,以全面降低農業用水量,提升農業用水的效率。另外,還要重視地下水的開發,避免為了發展現代農業而過度開采地下水,破壞地下水資源[2]。
3.2 強化農田水利工程后續維護管理
在農田水利工程后續維護管理工作方面,政府要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狀態,制定資金、經費扶持政策,當農田水利工程后期維護管理的費用與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中,并且撥款專項資金,激發農田水利工程維護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人才引進制度,使用競爭上崗模式,制定合理的維護管理模式,轉變粗放型、低效率、低質量的維護管理手段。形成崗位責任制度與績效制度,提升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激發農田水利工程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3 改革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改革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政府充分凸顯主導地位,跟權責一致、重點突出、保持公益屬性的元來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清晰明確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與經營權。針對不同類型的農田水利工程合理劃分產權歸屬、公益成分與收益范圍。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歸類處理,根據地方特征與農田水利工程使用需求來明確具體的經營方案。例如,經營性較強、公益性較弱的工程可以進行產權轉讓計劃。而公益性較強,經濟效益不高的工程則可以以經營承包方式為主。同時,深化選擇專業集中管理與社會化管理等管理維護方式,引導鼓勵使用承包、股份、租賃等方式來使得經營權更加靈活[3]。選擇市場化管理維護模式,落實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維護主體與管理維護責任,以保證農田水利工程可以正常使用。另外,要建立起穩定、有效的管理維護監督機制,政府適當參與管理監督事務,避免掠奪式經營的出現。
要實現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就要清晰的認識到當前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問題,在始終秉持著環境保護原則的基礎上來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節約用水調整農業灌溉用水結構、強化農田水利工程后續維護管理工作、改革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提升農田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從而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1]田凱.新農村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3,(17):180.
[2]武子陽.試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J].化工管理,2016,(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