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社會服務的結構與社會工作的責任
張 慧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社會服務與社會工作間具有密不可分的相關性,社會服務的理論提出及實踐發展歷史均相對較長,自政府加強社會建設工作以來,社會服務作為一項具有實踐屬性的工作正逐漸的趨向于獨立化的發展,然而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及學術界對此解讀則是較為多樣化的。本文重點就探討了社會服務在社會分工之中的理論地位,由專業性的角度來探討了社會服務的結構特性,闡明了社會服務是一項涵括內容極為豐富的實踐性工作內容;重點闡述了社會服務在推動社會服務事業發展過程之中所具備的重要價值作用及責任。
社會服務;結構;社會工作責任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會服務的地位價值之中觀眾,其不僅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密切相關,同時和數量規模龐大的社會工作服務人員密切相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需要我們一方面在加快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應積極促進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開展覆蓋面更廣的社會服務工作。至此,就社會服務工作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據此下文將重點就社會工作的概念及結構特點進行分析、討論,并最終就社會工作對推動社會服務事業發展的責任展開具體的闡述。
在現代社會生活之中,社會服務一方面是指具體的領域范圍,另一方面也指具體的實踐活動。社會服務是采用非現金的方式來支付亦或是提供相應的優惠措施,主要是以勞務活動為核心,直接向有服務需求的對象提供相應的服務。在現代社會生當中社會服務并非個人的善舉義行,也并非偶爾一次的志愿幫助,而是基于一定的社會制度條件下,所實施的具有明確規定及要求,受社會公眾保護與支持,向有生活困難的群眾提供以一定的服務活動。無論是服務者還是被服務者,以及服務的流程階段乃至于最終的目標均具有明確的要求,這也便是對社會福利制度的支持與約束。因此,由廣義層面上來說,社會服務是基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下,通過社會及公眾的力量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福利服務。社會保障制度框架表明了社會服務是現代社會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制度性設計,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政府及公眾力量是服務的提供者,因此也就承擔了社會服務的責任與行為主體職責,有服務需求的群眾是社會服務的主要目標對象,在社會服務相對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社會服務能夠為巨大多數的人民帶來實惠,而在社會經濟相對較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其僅是惠及部分生活困難群眾的一項政策。基于公共屬性及福利屬性也表明了社會服務的特性,即非牟利、福利性的。
在現代社會當中社會服務不僅限于政府,相關的社會公眾力量也具有一定的服務能力。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政府承擔著主要的社會服務職能。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服務工作。而當前政府所承擔的社會服務依然不容小覷。社會公眾力量也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服務工作。這主要是因政府的能力有限,亦或是相關的社會服務還未被納入到政府的職責范圍之內。從其性質從面來看,在大量的社會公眾力量所開展的社會服務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政府直接購買的,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公眾自主開展的社會服務,其中由社會公眾所開展的社會服務其在經費的籌集以及服務內容的選取方面均可由其獨立自主決定。
從服務的具體內容來看,社會服務重點是面向廣大人民,尤其是生活困難的群眾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為他們解決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困難。這當中就涵括了對老年人、殘疾人、兒童、貧困群眾等所開展的服務項目。
在社會服務的方式中,則主要包括有兩類:其一是具體的服務項目,一般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兩類;直接性服務內容如勞務服務,間接性的服務內容如開辦福利設施提供服務。其二則是管理類型的服務,這主要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來開展社會服務。
社會工作在現代社會及社會轉型過程當中的地位價值,以及我國社會工作相對滯后的現實情況使得我國社會工作的開展愈發迫切。近幾年來我國的社會工作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然而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區域不平衡性以及根基不穩的情況。探究其本質原因,大多是社會工作的開展還沒有能夠與之相對應的政策保障,社會工作亦還未能能夠形成制度化。我國整體社會服務事業的發展必須要基于社會工作的快速發展來與之相配套,同時也必須要借助于社會工作的促進作用。因而就必須要增強對社會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力度。社會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工作即為促使社會工作成為一項基本的社會制度,并對相關的社會活動在起到指引作用的同時還可對予以一定的約束作用。
總而言之,近些年以來我國政府部分在對各大社會民生問題及相關的社會產業發展進行調查統計之時大量的應用了社會服務、社會工作等相關概念,其核心目的即就是為了促進這些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是社會服務的重要構成恩榮,其對于促進我國社會整體服務體系的改進及完善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價值,且身負巨大的責任壓力。社會工作具有自身的專業特征,在此方面政府應正確解讀,同時從事社會工作的群體也應當在恪守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基礎之上,采用更加開放的態度來同其他類型的社會服務向合作,以此來實現對于我國社會服務事業的有效推動。
[1]裘旋.社會服務項目化運作對基層社區社會工作發展的意義探究——以上海市Z區為例[J].社會工作,2012,(5).
[2]王魯彬.新常態下的參政黨社會服務工作要落地生根——對新形勢下參政黨社會服務工作實踐的反思[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
[3]甄炳亮.關于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再思考[J].中國社會工作,2011,(12).
[4]馮昕.發展和擴大社會服務:新時期民政工作的新增長點[J].中國民政,2013,(7).
張慧(1979-),女,陜西省西安市,漢,思政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