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霞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上溝小學
我對音樂高效課堂的認識和體會
石立霞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上溝小學
為達到小學音樂教育標準,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樂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音樂的學習本身是快樂的,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音樂時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指導其輕松而有趣的學習。我們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將音樂中豐富的情感淋漓盡致的展現給他們,陶冶他們的情操,進而培養其樂感。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和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使其主動地去感受和體驗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那么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為創造音樂高效課堂做足準備,通過不斷地鍛煉和實踐以及借鑒,來體現音樂的本質。那么下面就來談談我對音樂高校課堂的認識和體會。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認識和體會
高效課堂是要實現從低效甚至負效到有效課堂的探索,以實現課堂的高效性。旨在讓課堂上的四十分鐘發揮最高的效益,把學生從時間與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興趣和發展還給學生。從音樂學科本身來看,其課程價值就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的體驗,陶冶其情操,啟發其智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促進他們的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構建美好的人際關系。由此可見,音樂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法,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創造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
學習音樂是一種審美的體驗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走進音樂課堂,喚醒其內心深處的審美體驗,這種審美的體驗包含著情感與情操,承載著音樂的美妙和智慧。因此,音樂教學也不為是一種音樂體驗教學,體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體驗人類最美麗的語言。
1、營造豐富多彩的音樂氛圍
從學校整體來看,可以給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音樂氛圍,這就需要格外重視音樂的教學環境,也就是更多地關注一些具體的教學安排,以便于為學生營造音樂藝術氛圍,使其進入學校和教室就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存在。學校也可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課間時間段為學生播放流行音樂,使其課間休息的同時還能夠欣賞優美的音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和感受音樂。
2、打造多元化的音樂課堂
從音樂課堂自身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音樂課堂,它強調音樂教學的多元文化語境,即讓音樂教學與美術、語文和品德等其它學科的相結合,打造有綜合性文化的音樂課堂。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改編為音樂的優美詩詞引入到課堂中,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體驗,通過多元化的藝術來提升學生整體音樂素養;教師也可以根據音樂的意境給其配上畫面,根據畫面選擇相應的音樂,創造音樂,創造多元化的音樂課堂。
3、拓展課外音樂欣賞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他們對音樂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之上,因此高效的音樂課堂不能夠只集中于課堂內部教學的細枝末節的打磨和改進,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音樂的欣賞。音樂不僅要創造性地應用學科課程,帶給學生創造的實踐和空間,還要與學生一起共同開發更具有拓展性的音樂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貝多芬的《致愛麗絲》和肖邦的《夜曲》等國外著名曲目,在教材的基礎上給學生進行課外名曲的拓展,體驗跨越文化音樂之美,是影響學生道德審美的有效方式。
1、多媒體音樂教學情境
在教學工具逐漸多樣化的條件下,教師在課堂上對多媒體的使用也較為頻繁。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給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一教學情景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和直觀的感受音樂。例如,新湘教版五年級《鄂豫皖小曲》這一歌曲,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深情地演唱這首歌曲,了解與歌曲有關的鄂、晥相關文化,并了解重唱以及合唱這兩種聲樂的演唱形式。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在網上收集相關的畫面,課堂上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并設計相關的問題和教學目標。首先給學生展示鄂、豫、晥地理位置的地圖及簡稱,指導學生觀看地圖,找到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進行初步了解后,引導學生說出這三個地方的民歌,并在多媒體的伴奏下鼓勵學生集體進行演唱。由此以來,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多媒體音樂教學情境下輕松有趣的感受和學習這一曲目,對音樂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效率。
2、創設表演教學情境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難發現小學音樂中許多曲目都帶有地方性的特色,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并融入表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比如湘教版五年級上冊《土家喜愛咚咚喹》這一首帶有名族風情的歌曲,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木管樂器及其音色,能夠自信大方地跳起擺手舞。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甚至會令學生產生乏味的感覺。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說出他們所了解的土家族文化,這時候他們會想到土家族的特色菜和土家族舞蹈擺手舞,教師可以就這些土家族特色文化鼓勵學生進行擺手舞的表演。在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播放《土家咚咚喹》這一曲目,使學生在歡快的表演氛圍中融入曲目的學習,感受土家族的相關文化以及歌曲中的意境之美。
3、創設直觀的情境教學
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音樂器材,結合教材大綱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創設更為直觀的教學情境。改變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放錄音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既開拓視野又提高審美能力。例如,湘教版四年級上冊《運動員進行曲》,這是一首學生在運動場上經常聽到的樂曲,其教學目標是積極參與聽賞活動,哼唱音樂主題,用動作表示樂曲的句式、結構特點,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風格。講授這一曲目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學校現有的樂器,在課堂上給學生加以演奏,同時讓學生模仿表演,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這一樂器的演奏,在此基礎上更為深刻的欣賞這一曲目中所蘊含的美,感受進行曲風格特點。
4、貼近生活的情境創設
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前提,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盡量回歸生活實際。因此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能夠將音樂課堂上對美的欣賞和鑒賞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就好比音樂課堂上我們注重將教學情景生活化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輕松的去學習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當然,教師要在符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創設教學情景,因為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情景的創設并不是越多就越好。教師要保證一堂課的情景創設在三個以下,否則學生的注意力將會從學習轉移到游戲和活動內容中去,這樣適得其反,達不到原本想要的教學目的。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加輕松而有趣的學習音樂知識,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探索音樂的美妙之處。因此,在創設教學情景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基礎。
新課標提出:“要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學生對音樂自主地感知、感受以及感悟的過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教師日益重視現在音樂課堂上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關注,且正在逐步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教師要學會運用恰到好處的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他們以一種自由、輕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為實現音樂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音樂教學中缺乏師生對話的課堂是不完整的,而對話的前提與標準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對音樂的理解和評價中,師生之間需要平等互助。體驗要求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在音樂的體驗和感受過程中享受音樂的審美愉悅感;模仿要求適當地運用觀察、作對比和練習等方法,親身參與演唱;探究需要對音樂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夠進行即興自由發揮的探究與創作活動。而音樂課堂中,合作必須要在集體表演和實踐的過程中,與他人充分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由此可見,其過程與方法需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發揮自主創造意識,開發在音樂方面的潛能。
總而言之,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師,需要不斷挖掘教材,充實自身專業知識,將新的理念運用到課堂實踐中。與此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及師生關系,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1]竇艷霞.新課標下創新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9(01)
[2]段彩霞.改革開放后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