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仙
江西省上饒縣第二小學
淺議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
江秋仙
江西省上饒縣第二小學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運用于實踐生活中。因此,我們的教學要提供給學生盡可能豐富的實踐機會和實踐活動。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作為一個獨立單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實踐教學,那么學生技能的培養就變成了一紙空文。
小學數學;實踐課程;實踐能力
數學實踐課的教學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充分自主的學習與活動,整個活動不對學生個體作統一的要求,只要能保證人人參與,熱情投入,最終達到在現實生活中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和發展數學的目的就可以了。
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知識的奧秘,為自己打造一個展示智慧與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通過生活實踐和學習實踐加以運用和檢驗。數學實踐活動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通過數學課這個媒介,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可以說,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程度,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創造能力,獨立或合作完成目標的能力是評價數學實踐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精心謀劃,細心準備,真正從兒童的認知點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遵循數學學習規律的方案,真正從內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比如低年級的“數學樂園”經常會安排游戲環節,像是虎口脫險、擊鼓傳花等等,這些游戲生動活潑,一目了然,教師利用非常簡單的教學資源就可以完成。有的時候,甚至可以發動學生們自己準備材料、布置場地,學生如果能夠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整個學習的過程也會有不一樣的勁頭兒。在參與之初就會發展出積極地創造性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數學課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它雖然建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但是最終強調的是實際運用的效果。而數學實踐活動課正是介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為兩者搭建了一個橋梁,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在實踐活動課上進行大膽的嘗試與檢驗,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范圍,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在設計整個實踐活動時,要對可能發生的狀況和結果有多種預判,畢竟現實社會不是1+1=2,它會有很多種可能,甚至是瞬息萬變,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日常事物出發,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學習中來,并受到“無處不數學”的啟發,從而在今后的生活中養成主動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的習慣。然后要盡量讓學生運用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去進行學習,畢竟一題多解的魅力只有在數學的學習中才能體會的到。比如,高年級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必再拘泥于教材中設置的實踐活動的單元。在學校學習了統計之后,馬上就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發現和統計有關的事情,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然后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做出統計結果,這個方式可以是數字、也可以是圖形、還可以是字母,總而言之,學生能夠將“統計”這一知識點充分掌握就可以了。再比如學習時間時,可以讓學生在家記錄自己一天做了哪些事情,分別是在幾點鐘,用了多長時間,這樣就不僅僅是在進行時分秒的學習了,而是將這些內容變成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點,從而養成學生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素材,需要老師首先去發現它們,帶入到學習中,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了解生活,然后在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知識,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向生活中去。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類社會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人類的研究成果只有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過程才能具有實際價值。只有認知發展的積極活動,才能促使人們不斷去制造新的成果。作為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小學生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他們的好奇心足,探索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都非常強烈,如果教師善于抓住這個狀態并加以引導的化,會激發出很多的火花。比如在“三角形”的學習中,會學到等邊三角形,這個時候,學生就會發現對稱這一概念,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對稱的現象,對稱有什么用途,進而加深對對稱圖形的特點的學習。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主動去探索未知,大膽假設,小心驗證,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這也是創新最終的歸宿。再比如,我們在學習等比例測量時,想要知道操場的旗桿有多高,實際去測量有點難度,可以利用太陽照射下來人和旗桿的影子的比例來推算出旗桿的高度,還有教學樓、居民樓、商業大廈,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延展出去。這樣的教學就變得張弛有度,出入有法,也完全貼合了實踐中創新、創新中實踐的教學思想。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非常之強,一個實踐活動很可能就會激發出學生很多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多組織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多發現可以挖掘的創新性元素,讓學生去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勇于創新,敢于實踐。把創新與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實實在在的培養數學素養。
數學實踐活動培養的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旦學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就會在生活中主動而積極的觀察,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并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一個人的核心素養很大程度上和自己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指標有著很大的關系,通過實踐活動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最為提倡的核心,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個人的成長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李霞.數學課程“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平衡點略探[J].教學與管理.2005(33)
[2]劉久成.“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小學教學研究.2005(10)
[3]楊豫暉.小學數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實踐調查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4(03)
[4]程愚.論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的“八性”[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01)
[5]張丹.如何進行“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04(26)